在奏折中,他們稱贊此地為:乾坤聚秀之地,陰陽交匯之地,龍洞沙水,無美無怒,各種吉祥之相。雍正看了信,認為山水法詳明,確是福地。但這顯然違反了隨父葬的制度,他不便馬上同意,於是辯解說,地方雖美,但離父親的竟陵、祖父的小陵也不過數百裏,心裏不忍。然後他讓大臣們為他求證,另壹座陵墓與古代皇帝的規定儀式是否有不壹致的地方。皇帝的意圖徹底暴露,善於傳達遺體含義的大臣們引經據典,指出於霞葬於浙江會稽,此後都葬於山西夏縣,相距壹千多裏。商湯葬於河南偃師,山東歷城太甲,張德內黃太武,周琛西華武定,各五六百裏。漢唐皇帝雖然都在陜西,但漢朝的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分別葬在鹹陽、長安、高陵、興平四縣。唐高祖、唐太宗、高宗分別葬於三原、禮泉、贛縣,距離四五百裏,距離二三百裏。證明皇帝和父親的墓是不能合建的,更何況黟縣和遵化離京城很近,又在吉福合居,其實也不遠,與古代制度也不矛盾。而且陵墓地形走向與天象壹致,關系到國運興衰。有可能把陵墓建在天之驕子的地方,可以開辟清朝子孫的永恒傳承。經過大臣們的勸說,雍正“放心”了,下令在永寧山腳下修建泰陵,第壹座西陵建成。
雍正不隨父葬東陵的真正原因,至今不得而知。民間流傳著壹種說法,說他篡改了康熙的遺詔,陰謀爬上了神的寶座。幾百年來,關於雍正“改詔篡位”的傳說很多,版本不壹,成為清初三大疑案之壹。
壹種說法是康熙重病期間,召見雲進京,想把統壹傳給十四子雲。他的玉璽被龍可多藏了起來,雲直到聖父去世才回到北京。隆科多向胤禛傳旨,胤禛即位。壹種說法是聖人臨死的時候,手裏拿著壹道聖旨,“我十四子統壹”。胤禛設法拿到手裏,私下把“十”字改成了“第壹”,然後壹個人來找康熙,誰也不許進來。教皇大怒,拿起壹個枕頭打了胤禛。胤禛跪下來向父親懺悔。不久之後,教皇去世的消息傳來,胤禛繼承了王位。
壹種說法是,聖人去世前有“傳十四子”的遺詔。後來和龍克多把“十”字改為“玉”字,使遺詔“傳四子”,然後進了康熙的臥室,進了壹碗參雞湯。聖人死後,胤禛繼承了王位。壹種說法是,雍正原名,因聖祖遺詔位於(十四子原名),雍正私下將甄改名為子,並在就寢後宣布為“”,於是稱帝。
也許是因為心裏有鬼,他從封建迷信出發,擔心如果和康熙合葬會遭到康熙的“報復”,於是決定把距離東陵數百裏的黟縣天平峪作為自己的墓地。但是,這只是後人的傳說,並沒有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