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陵位於南京紫金山南麓的獨龍府。它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後馬史的陵墓。因為馬皇後死在朱元璋之前,葬在陵墓裏,她的謚號叫“孝”,所以朱元璋的陵墓命名為“孝陵”。明陵城墻周長22.5公裏,相當於當時北京城墻長度的三分之二。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壹。2003年7月3日,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審議,明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歷代皇帝在生前為自己做的準備都比生前多,修建了巨大的陵墓,朱元璋也不例外。洪武十四年(1381),明陵開始修建孝陵,洪武十五年(1382),馬皇後駕崩,葬於孝陵玄宮。洪武十六年(1383),修建孝陵寺。到洪武三十壹年(1398),朱元璋的死還沒有完全完成。永樂元年(1403)三月,修建了孝陵的廚房、拱頂和城墻。永樂九年正月(1411),按照南天門寺的制度,修建了孝陵門。永樂十壹年(1413),明朝開國皇帝朱迪立了壹座大明陵。至此,歷時32年的孝陵建設工程完工。
朱元璋費盡周折為自己修建陵墓,但死後是否葬於孝陵,明清以來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有人認為朱元璋不是葬在明陵,而是在別處,但沒人知道在哪裏。有人認為這個“異地”是南京朝天宮;也有人認為朱元璋葬在北京的萬歲山。關於朱元璋的葬地,眾說紛紜,因為朱元璋的死和葬有太多不同於以往皇帝的不尋常之處。
& gt第壹,朱元璋的速葬
據《明史》?毛傳:“(五月)甲寅,皇帝沒備...閏月未過,皇帝病情加重。益友,死於西宮,享年70歲...埋了小玲的辛卯。”“明史?《龔敏年譜》還載:“閏三十壹年五月,太祖崩。辛卯,皇帝。大赦天下,明年作為他工作的第壹年。那壹天,高皇帝葬在孝陵。經過三年的哀悼。”洪武三十壹年閏五月,歸位日期為公元1398年6月24日,辛卯日期為6月30日。這樣,朱元璋從死到下葬只有七天時間。朱元璋這麽快就下葬是不正常的。
中國古代的皇帝死後,壹般會在宮裏呆上近壹個月。這時,他被稱為偉大的皇帝。葬禮期間會有壹個復雜的葬禮儀式。據《明惠典》記載,皇帝的葬禮稱為“大葬”。首先宣讀皇帝的遺詔,然後安排壹切。北京五府六院的所有政府官員,聽說喪事後,都到內殿去聽宣布遺詔,留在這個衙門,穿喪服27天。第四天,丫鬟穿了喪服,從西華門進入哭場。她不允許佩戴金銀首飾。國王、王子、郡王、公主、郡主、公主、內使、宮人等。,都是服役三年,從聽說喪事的第四天開始,除了七月,所有在朝廷服役的人都穿著黑角黑帶,從朝廷退役。外國文武百官,從哀悼日的消息開始,身著官職的黑犄角,四拜,跪下聽讀,致哀,再四拜,各自在這衙門裏歇息,不喝酒,不吃肉。士兵,平民,男人和女人都穿著便衣,整整十三天。所有樂祭,官軍民停百日,男女結婚,官停百日,軍民停壹月。首都將從葬禮日開始,寺廟將鳴鐘3萬聲,禁止屠宰49天。所有的明器都是由交通工業部和內務廳根據他們生前使用的鹵書(禮儀用品)的名稱建造的。27天後,後嗣皇帝蘇官馬懿來到朝廷,但他在退位時仍然婉拒了。最後,“入會”就是把棺材擡出來,送到墓地安葬。
就算當時沒有準備葬禮,也不會簡化到七天就下葬的地步。就算朱元璋的遺詔裏有“天下臣民皆哭三日,皆寬心不嫁”之說,那都是皇帝表示恩情的花言巧語,誰也不會當真。以朱元璋皇後馬皇後的葬禮為例。洪武十五年八月(1382九月17),馬皇後病逝,九月(10十月31)葬於中山陵,喪事停辦44天。“軍民整整三天都穿著便衣。皇後的死沒有被遺忘,十六年後去世的皇帝卻這麽快就下葬了。相比之下,當時對人的心理影響可想而知。後來,燕王朱迪發動了“荊南之戰”,在這場戰鬥中,壹場為其父朱元璋送葬的戰役壹度歸咎於文健。
當然,文健皇帝朱筠如此匆忙地埋葬朱元璋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當時他的叔侄們全副武裝,如果朱元璋不早點下葬,怕他們會以喪的名義去北京作亂。另外,朱元璋死的時候,朱筠還是曾孫,朱元璋下葬沒有繼承人,這是不禮貌的,所以朱筠應該盡快做皇帝,然後安葬朱元璋。朱元璋老謀深算,不可能不考慮這壹層,所以《明太祖實錄》說“葬於皇位上,同日葬,皆高。”
即便如此,朱元璋的速葬也是不合理的,人們總要為這件事找壹個似是而非的理由,於是就產生了很多傳說。
& gt二、“十三門同時出棺”的傳說
南京民間還流傳著“十三口棺材同時誕生”的傳說。據說朱元璋出生的那壹天,開了十三個城門,在城外進行了同樣的祭祀儀式,同樣的棺木。沒有人知道這十三口棺材最後被擡到了哪裏,也沒有人知道朱元璋是從哪口棺材裏被擡出來的,所以謎題就是讓人們對朱元璋到底葬在哪裏感到困惑。有人說這是朱元璋的意思,因為他知道殺意太重,怕敵人報復,破壞他的陵墓,所以想出了這個主意。
在中國歷史上,皇陵被挖或被盜的情況屢見不鮮。先秦時期,在宋國滅亡之前,宋文公的陵墓被挖開,齊莊公的陵墓被盜。* * *高說、都是厚葬,所以盜墓。所以後世的皇帝在他們的遺詔中,也經常告訴他們要用薄葬,朱元璋也要求他們“殉葬要用祭品,不能用貴重的玉器”。戰國時,伍子胥為了報復楚王殺害自己的父親和兄弟,帶領吳軍挖楚平王的墳墓,鞭打他的屍骨。西漢有11個皇帝和呂後* * *有12個陵墓,其中10個在渭河北岸,渭河南岸只有巴陵和淩渡。結果赤眉軍入侵關中到達渭河以北後,那裏的西漢帝陵被洗劫壹空,巴陵和淩渡因為被渭河隔開而幸免於難。
三國時期,曹操為了貼補軍餉,居然設置了“法丘中郎將”、“摸金隊長”等專職盜墓者,上壹代的墳墓被徹底掃光。後來傳說生性多疑的曹操為了防止自己的墳墓被人挖掘,在河北臨漳縣西苑立了壹座陵墓,沒有陵墓,沒有園林城,也沒有神道。還有壹個傳說是曹操為了防止敵人挖墳,鋪設了72個疑似墳墓。所以宋代詩人魚鳧說:“生前欺人立疑冢。如果妳死了,妳會休息。為什麽不用備用機站在田埂上?我不懷疑人們的懷疑。我不知道壹件事。只要挖出七十二座疑似墳墓,就有壹座墳墓埋葬妳的屍體。”
不僅僅是皇帝,壹些官員也創造了“可疑的墳墓”來防止人們報復。據《新唐書》?據說,張的父親被朝廷誣陷處死後,張和他的弟弟張被流放到嶺南。他們後來逃回老家,殺死了陷害父親的仇人,被法院判處死刑。行刑前,他們命家屬在大道邊立了壹塊有篆書的牌子,埋在北邙山。山裏的墳也被做成了可疑的墳,讓人不知道真正的墳在哪裏。
從朱元璋的性格分析,為了防止報復,他下葬的時候神神秘秘是有可能的。看看明末的混亂。周邊群眾爭相非法砍伐明陵樹木。打南京的清軍甚至砍倒了孝陵堂金絲楠的木柱。鄭成功的軍隊緊隨其後,明陵岌岌可危。後來太平天國時期,明朝十大功臣的廟宇全部被毀。如果不是洪秀全等人認為明陵還有政治利用價值,明陵的命運就不難想象了。有人認為,在十三門同時舉行葬禮並非朱元璋的本意,而是朱筠自稱朱元璋的行為。因為大規模的治喪肯定會耽誤時間,而朱筠也要盡快登基,所以他以朱元璋的聖旨為借口,同時為十三個城門做了壹個葬禮儀式,既隆重又省去了花在復雜禮儀上的時間。但十三城門同時出殯後棺材是否被埋在秘密地點,有人認為只是擺個姿勢,朱元璋真正的棺材是偷偷埋在明陵的。
& gt第三,朱元璋葬於南京朝天宮。
朱元璋葬於朝天宮的說法要追溯到清末民初。清初,唐王,其父明崇禎年間進士。)在《知識之書》中說:“朝天宮是明太祖的墓地,這是壹個神話。皇帝大度,不如做人。元朝的皇帝都沒有陵墓,他們的招數也是壹樣的。”唐王當時不同意明太祖葬在天宮的說法。當然,元朝皇帝沒有陵墓是蒙古的舊習俗,說他們是在模仿曹操的招數是不對的。雖然有人不相信朱元璋葬在金陵天宮,但不妨礙它繼續流傳。至少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人相信這種說法,從清朝著名學者全的壹首詩開始。
全(1705-1755)人稱少農、謝山。16歲時,他參加鄉試,編著了《古代漢語查·沈星》。查對他大加贊賞,認為他是劉(北宋史家)那樣的人物。十九歲時,被巡撫王蘭生選到京,上書郎商議喪事。方苞驚嘆於他的博學,並為他傳道,這使他出名。雍正十年(1732),全參加順天鄉試,中了狀元。當大家看到他的文章時,服務員古力稱贊道:“這是繼黃鎮、王應麟之後的第壹才子!”邀請他住在自己家裏。乾隆元年(1736),推薦他上博詩課。考試前參加禮部春考,中了進士,被選為翰林中的庶吉士。他在國子監與古力學習《永樂大典》秘籍,非常投緣。因為大學者張與李關系不好,所以嫉妒李,對誰都好。當他離開博物館兩年後,他被列為最底層的壹類知縣候選人。壹怒之下,他辭職回到家鄉寧波,在那裏寫作,當學徒。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想當官了。乾隆六年(1741),試江南,全訪寧。全的詩《從朝天宮到孝陵》應寫於此時:
鐘繇衣是非,弓劍更疑。玉匣佛珠難尋,神力德碑可看。& gt建國不恥於漢祖,孫迪的接班人就是學曹丕。在那個年代,讓壹座山陵做大使是很可笑的,誰命令誰去違反呢?
全說“天下皇帝傳皇位在宮中,不在陵中”,說明他知道朱元璋葬在朝天宮。他說很難找到朱元璋遺體埋葬的地方,還指責朱元璋的繼承人孫子朱允學的兒子曹丕為祖先造了壹個可疑的墳墓,表明他同意朱元璋葬在天宮。
此外,全《明太祖傳》註從雲:“是日止風,因遊孝陵而賦此。”這首詩應該是他想從水路離開南京之後寫的,但是因為風浪太大,停在了孝陵附近。詩中有壹句“聽說送了個黃包車夫去布漢谷,卻後悔教了弓劍長幹”。據說朱元璋曾經派太子朱標到長安視察情況,有遷都的打算。可惜朱標回來後病得很重,遷都未能實現,朱元璋應該後悔。詩中“漢沽”指長安,“昌贛”指南京,“昌贛”可能是因為離朝天宮不遠。
摘要道時期著名藏書家甘對朱元璋葬於天壇的說法提出質疑。甘Xi (1797-1857),清道光十九年進士,壹生兢兢業業。同光以前,私撰之風盛,甘的《白下之言》尤為著名。《白下鎖眼》壹書,前後耗時約四十年,由甘、同裏金敖、朱三人編撰而成。該書除了記載甘在賈島統治時期的所見所聞之外,還記載了“為父與父,知舊”。《白下鎖眼》說:“朝天宮,宋朝慶天觀,元朝慶美觀,改永壽宮,明初賜此額。明朝時,廖白王朝在這裏向伊稀表示祝賀。三清殿下,才是明祖真正的葬身之地。”甘認為,朱元璋死後葬於孝陵,正史有明確記載。況且按照常理,朱元璋親自選定陵址,陵墓修建眾多,幾十年來花費了壹百多萬。怎麽會是為了馬侯壹個人呢?文健的本性是仁和孝。他怎麽忍心把毛的遺體放在壹個不知名的地方?大臣們沒有親眼目睹嗎?關於壹切都是朱元璋授意的說法,甘和“皇帝坦蕩,寧為玉碎”的觀點相似。他認為明成祖朱元璋從壹介布衣成為皇帝,開始建立制度,和漢高祖劉邦是壹樣的,但他絕不是曹操那樣的奸臣,更不會學曹操那種藏密的招數。不管人們是否相信朱元璋葬於南京朝天宮的說法,這種說法壹直在民間流傳。
& gt第四,朱元璋葬在燕京萬歲山。
朱元璋葬於燕京萬歲山的說法見於清代趙執信的《萬歲堂》壹詩。字引申的趙執信(1662-1774),本名秋谷,晚名玉山,或義山老人,名蓮秀,又名無夢道人,山東宜都人。當他九歲的時候,他是壹名作家。康熙十七年(1678),鄉試第二名,次年進士。康熙十九年,次年《國子監庶吉士》選編。康熙二十五年,遷幽春坊,褒評國子監。趙執信不善於迎合,對自己的才華引以為豪,卻有著相當負面的名聲。康熙二十六年(1687),劇作家洪撰《長生殿傳奇》,贈京師內聚力班。康熙皇帝看到後很欣賞。因此,無論何時舉行宴會,王子和內閣大臣都會找到壹個有凝聚力的階層來演奏《長生殿》。不幸的是,趙執信等人碰巧在慈禧太後死後觀看了《長生殿》。結果,他們因“不敬”被彈劾,包括趙執信在內的近50名士大夫和學生被撤職。被解雇後,趙執信消失在山裏,再也沒有回來。趙執信今年才28歲。趙執信的《萬歲堂》應該是根據他被非法解雇前在北京的歲月寫成的。正如壹首詩所說:
明祖捧著壹杯酒,劉吉臻是我的布衣朋友。我和曹彪壹樣,先後和盧雄猜中了相。& gt請看七十二疑冢。張博可憐。後來小玲哭著過了壹夜,應該是馬後傷心寂寞。& gt金川災化為兒孫,千古悲殺。手邊的神知道未知,但贊美講道可以顯示它。& gt貂激烈的火焰汙染了天地,把屋裏所有的朗羌都變成了半白癡。男主角的委屈很慘,這件事還不如。& gt刑棍塞在宮裏,總抄粉到皮院子裏。景山公園長壽參天,正是因為他長壽。& gt龍從來都是蚯蚓,從來都不是來世。心、心、手、腳屬於李思,氣節文章養任何書生。& gt金棺無主藏寒灰,聖石自拜。妳在笑,秋先生,妳不是壹個有才華的人。
趙執信對朱元璋的評價不高。他認為朱元璋雖然和劉邦壹樣,靠布衣得天下,但在殺英雄方面和劉邦是平等的,朱元璋聲稱劉邦的朋友們真是在拍他的臉。與、全對朱元璋的看法相反,認為朱元璋的心性與曹操相似,並未將屍體葬於明陵,只是明陵只留了壹口“金棺”,卻是“無主”;當朱迪在燕京發動“靖南之戰”時,離燕京“僅壹箭之遙”、埋在萬歲山的朱元璋的“神”卻束手無策。朱元璋生前寫的,被後人推崇的《毛寶訓》,成了無用的廢話。後來的《蕭陵夜啼》應該是馬侯獨自葬在明陵,感嘆自己的孤獨。
甘的《白下鎖眼》指的是的《萬歲堂》,裏面說趙秋谷葬於燕京萬歲山,作為訓導長歌。但正如甘所說,當時燕王朱棣因為不能參加朱元璋的葬禮而憤憤不平,準備發動壹場“荊南之戰”。其他國王也岌岌可危,政治氣氛空前緊張。陛下怎麽會把朱元璋的靈柩運到千裏之外的燕京呢?因此,趙執信的說法“更不可信”。民國時,王浣寫了《明陵實錄》,其中也說,關於朱元璋的埋葬地點,“有人稱之為燕京萬歲山”。缺乏信任。"
& gt5.明陵地宮是被盜的嗎?
不管朱元璋是葬在明陵還是其他地方,只要我們能進明陵地宮看壹看,真相就會水落石出,但有傳言說明陵地宮被盜了。
為了查明歷史真相,研究明代第壹陵的建築規定及其對後期的影響,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並在江蘇、南京兩地文物主管部門的安排下,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中山陵管理局文物處對明陵進行了65438年至0997年六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在磁測(GMP)技術的幫助下,考古人員在方圓選定的2萬多平方米的核心區,在1米見方的上萬個規則網格點上,探測了地下介質(土壤、石頭、沙子和人工物質)中磁場的空間分布特征。根據不同空間磁力線分布圖像,他們輸入計算機分析判斷地下是否存在埋藏物及其形狀,最終成功摸清了明陵地下。
測量網絡的初始布局以明代建築為中心。壹個測量網從紫明樓北面的石脊開始,直達保定山頂。之所以這樣鋪網,是因為大多數帝王墓的神道、墓室、寢宮都在壹條直線上。探測結果顯示,在這條中軸線上並沒有想象中的地下結構。接下來沿中軸線東側布設了B測網,發現了向東南方向延伸的磁導率信號。通過氦光泵磁力儀跟蹤,結果表明它是壹個長65438±0.20米,有壹定寬度,內徑5-6米的連續隧道狀結構。根據地表調查,在相應的寶城城墻上可以看到兩條明顯的拉伸裂縫和沈陷錯位,因此推測這很可能是隧道狀結構的入口之壹,即地宮墓。
加上東南C網後,我們在寶城找到了明陵地宮的中心,確認朱元璋被埋在都龍府下面幾十米處,地宮保存完好。考古學家還發現,獨龍符山至少有60%的地表是經過人工修復和填充的,大量巨型鵝卵石有規律地排列在寶藏頂部。通過研究分析,這些鵝卵石是陵墓修建時擡上來的,是陵墓的美觀要求,也是為了防止雨水沖刷陵墓表面,防止盜賊挖掘。就這樣,通過借助高科技手段的探索,終於排除了地宮被盜的古老說法。
& gt六、朱元璋應葬於明陵。
明陵地宮以前從未開放過。由於經濟實力和妥善保護墓葬的科技水平,短期內無法打開地宮確認朱元璋的屍體在地宮裏。但是,我們不能同意朱元璋沒有葬在明陵。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基於人與自然相聯系的觀念,許多神秘的觀念如占星術、風水等。都相當受歡迎,這已經成為王公和老百姓的共同信仰。朱元璋出身平民,深受這種神秘思想的影響。阿明文學家朱國楨在《建築小品》中說“天文為國之重”,朱元璋也曾說:“我自出發以來,已與行者觀天象二十三年了。”他非常忠實於占星術。二十壹年(1361)八月,朱元璋主動進攻陳友諒。劉基對士兵們說:“看昨天的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後,這是這個師的吉兆。”朱元璋也說:“我也照妳說的,晚上看天象。”然後老師送龍灣。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二月,月令蘇比,在書中被視為“邊塞之急”的征兆。第二天,太祖派使臣指揮遼東,嚴令時多方把守,並運了四十萬石渡海,然後在北平、鎮定等地開始騎數十萬馬,並表明這壹切都是“天意”。直到晚年,他還經常給邊疆將領和諸侯國國王講占星家的吉兇。占星占蔔和風水屬於同壹個信仰體系。為了給明陵選壹塊“風水寶地”,朱元璋還帶著劉基、徐達、唐沁等人到中山陵壹遊,“決定睡在山洞裏,每個地方都藏在他的袖子裏。三個人在壹起,點定了。”陵址之所以選在中山,是因為劉基認為這裏是古今“三大龍”中的“南龍”。確定明陵的“龍脈”地位,是確認明朝正統地位的重要因素,就像當初設計南靖城是為了“加強這種神秘感,維護* * *所在的威嚴”壹樣。朱元璋,真正的龍,當然會把自己埋在龍脈。在傳統思想中,這不僅關系到他個人,還關系到他的後代和明朝的命運。朱筠不會忽視這壹層,並席卷全球,將他的祖父埋葬在別處。
作為王權的象征,明朝不允許對明陵有任何的破壞和不尊重。據《明史》?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下令:“車馬跨陵者,官民守陵者,百步下馬,違者視為不敬。“小玲的防衛、巡邏、監督都是定制的。”明陵?《壽山》載:“小陵守,外為小淩薇,內為神宮監。治民之官,有令史,有法史,有管事之官。親軍禁衛軍的指揮官孝陵,聽從了南京鐘君都督府的控制。有5600名步兵。之後傷害略有增加,需要保護陵墓。.....衛、獄卒、南京守備官時不時巡邏。皇家衛隊還指定100戶家庭在每個季節巡邏木柴收割。南京太常寺每月督導整理,廚房清潔。陵墓嚴禁入內,入陵門者必鬥。謀毀山陵者,大逆不道,盜祀神明者,大不敬。兩者都屬於十惡不赦的範疇。“那時候進入明陵區都不容易,更別說破壞了。朱元璋不用擔心陵宮被盜。當然,盡管法律嚴厲,非法砍伐和破壞仍然發生。隆慶三年,南京金谷監獄太監王采譴責盜伐孝陵樹木。但到了明代,保護措施不時加強。崇禎十四年(1641),明墓立禁碑,聖旨再施。其中,“凡敢擅自砍伐樹木者,壹律處死”和“不準騎脊過窯,鑿山鍛煉,違者斬首”被強加於相關山頭。這座紀念碑現在矗立在明陵下馬坊的東側。
總之,通過以上對朱元璋埋葬地點的幾種說法的分析和考察,我們認為朱元璋並沒有葬在別處,而應該葬在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