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方面,眼鏡其實可以作為相聲的道具。現代相聲中,有些人物有“舉杯”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心理。但在傳統相聲表演中,演員模仿的是底層普通人的基本角色,很少涉及權貴和知識分子。解放前,底層普通人是不可能戴眼鏡的,所以相聲表演基本不需要眼鏡作為道具。
所以老派相聲演員,尤其是中國、馬來西亞、民國出生的,基本都不戴眼鏡上臺表演。馬立克老人基本上不戴眼鏡,除了在晚年,當他們有時站著說話時,他們也不摘下眼鏡。然而,也有相聲演員戴眼鏡,如唐傑忠,GI和小林。其實他們的舞臺形象和眼鏡結合的很好,只是不習慣戴眼鏡。其實也是這樣。
還有壹些演員堅持不戴眼鏡,認為相聲表演需要做鬼臉,尤其是那些完全靠肢體語言的“學聾啞”之類的段子。演員的表情是壹個非常重要的表演細節。如果他們戴眼鏡,會影響他們的表情。另外,演員在舞臺上還得小心不要把眼鏡掉了,很多誇張的表情都做不出來,所以這個時候眼鏡會是個負擔。
估計是金飛上臺表演的時候摘掉了眼鏡,因為個人習慣,觀眾也習慣了他不戴眼鏡的形象。此外,金飛表演時表情豐富,肢體動作多。戴眼鏡確實影響她的表現。
所以這還是和個人習慣有關。沒有哪個社團或者相聲大師會禁止徒弟戴眼鏡上臺表演,這被認為是對觀眾的不尊重。德雲社也有很多戴眼鏡的演員,比如曹鶴陽。當然,也有高度近視的人堅持不戴眼鏡,比如高峰。
金菲的搭檔陳,因為家裏人牙不好,年紀輕輕就換了全口義齒。我沒有看到他為了回歸真實形象,帶著假牙上臺。他說話都不那麽利索,更別說尊重觀眾了。
綜上所述,相聲演員只要形象端正,表演就是尊重觀眾,不需要戴眼鏡表達對父母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