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節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
全境總面積為166.49萬平方公裏;其中北疆391.850公頃;占全區總面積的23.54%。南疆10633.89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63.87%。東江2096.58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12.59%。
壹.農業用地
農用地6306.07萬公頃(9.46億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7.88%。北疆3236.89萬公頃,占農用地總面積的51.3%;南疆2541.91萬公頃,占農用地總面積的40.3%;東江有527.27萬公頃,占農業用地總面積的8.4%,其中:
(1)耕地
總面積406.34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6.44%。北疆2291.8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56.4%;南疆163.79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40.31%;東江有133700公頃,占耕地面積的3.29%。
(2)花園
總面積35.43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0.56%。北疆4.35萬公頃,占園林面積的12.28%;南疆27.53萬公頃,占園林面積的77.70%;東江3.55萬公頃,占園林面積的10.2%。
(3)林地
總面積677.07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10.74%。北疆2491.6萬公頃,占林地面積的36.8%;南疆368.68萬公頃,占林地面積的54.48%;東江面積59.04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8.72%。
(4)草地放牧
總面積51160700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81.13%。北疆有2726.83萬公頃,占草原面積的53.3%;南疆有19420500公頃,占草原面積的37.96%;東江4471.9萬公頃,占草原面積的8.74%。
二、建設用地
總面積為654.38+0.2207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0.73%。北疆48萬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的39.32%;南疆52.87萬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43.31%;東江21.2萬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的17.38%。其中包括:
(1)居住區工礦用地
總面積97.62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79.97%。北疆40.93萬公頃,占居民點工礦用地面積的41.93%;南疆36.57萬公頃,占居住區工礦用地面積的37.46%;東江為201.2萬公頃,占居住區工礦用地面積的20.61%。
(2)交通用地
總面積為61.2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5.01%。北疆2.9萬公頃,占交通用地面積的47.38%;南疆2.37萬公頃,占交通用地面積的38.73%;東江8500公頃,占交通用地面積的13.89%。
(三)水利設施用地
總面積為183300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15.02%。北疆41.7萬公頃,占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的22.75%;南疆139300公頃,占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的76%;東江為2300公頃,占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的65438±0.25%。
第三,閑置土地
總面積為102208300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61.39%。北疆63361萬公頃,占未利用地總面積的6.20%;南疆8039.110000公頃,占未利用地總面積的78.65%;東江1548.5438+010000公頃,占未利用土地總面積的15.15%。2005年新疆土地資源空間分布見表2-1-1和表2-1-2。
表22005年新疆土地利用現狀
表2-1-2新疆土地利用現狀構成
第二節土地利用變化
以1996 ~ 2005期間全區各類土地資源調查為基礎,分析了1996 ~ 2000和2001 ~ 2005兩個時期的土地利用動態變化。
從1996到2000年,土地利用面積、草地和未利用地變化減少,其他土地類型增加。全區耕地總面積由1996年的65438±398.57萬公頃逐年擴大到2000年的465438±0.64萬公頃,增加了65438±0.783公頃,增長率為4.48%。園林面積從1996年的16.46萬公頃增加到2000年的19.22萬公頃,增加了2.76萬公頃,增長率為16.77%。林地面積從1996年的65438+640.09萬公頃擴大到2000年的65645438+0.00萬公頃,增加了16.32萬公頃,增長率為2.55%;居住和工業用地從1996年的65438+86.8萬公頃增加到2000年的88.68萬公頃,增加了1.89萬公頃,增長率為21.8%。
從2001到2005年,土地利用變化最明顯的是全區耕地總面積從2001逐年減少到416400公頃。截至2005年底,全區耕地總面積406.34萬公頃,耕地減少100600公頃,減少率242%。園地、林地、居民點和工礦用地穩步增加,其中園地面積從2001 196800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354300公頃,增加了157500公頃,增長率為80.03%。林地面積從2001年的656.72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677.07萬公頃,增加20.35萬公頃,增長率為3.10%;居住區和工礦用地從2001的88.89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97.63萬公頃,增加了8.74萬公頃,增長率為9.83%。
壹.農業用地
(壹)耕地面積變化趨勢分析
1996 ~ 2005年,全區耕地總面積為398.57萬公頃,擴大到406.34萬公頃。其中,“九五”期間增加168300公頃;“十五”期間減少9.06萬公頃,主要是由於生態退耕和農業結構調整。
圖2-1-1 1996 ~ 2005年新疆耕地變化趨勢圖
圖2-1-2 1996 ~ 2005年新疆耕地變化趨勢圖
從1996到2001,南疆、北疆和東疆的耕地面積均呈增加趨勢,2002年有所減少。2003年,南疆和北疆耕地面積進壹步減少,東疆耕地面積緩慢增加。2005年,新疆耕地面積全部增加。
2002年土地利用變化的最大特點是生態退耕速度明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根據新疆土地變更數據統計,耕地總面積為4115900公頃。根據新疆土地利用變化分析,耕地減少的方向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生態退耕面積5.3萬公頃,農業結構調整占用3.6萬公頃。建設占用耕地3600公頃,自然災害毀壞耕地1800公頃。生態退耕和農業結構調整分別占新疆耕地減少的6.1%和38.2%。2002年,新疆通過土地整理復墾新增耕地4.75萬公頃,補充耕地比建設占用耕地和因災損毀耕地多425438+0萬公頃。如果不考慮農業結構調整、生態退耕等對耕地的占用,基本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2003年,新疆耕地面積為403.72萬公頃。耕地變化情況為:增加耕地3.94萬公頃,增加源地整理3.06萬公頃,開發26.5438萬+0萬公頃,開墾0.02萬公頃,農業結構調整2.3萬公頃,其他4.2萬公頃。全區減少耕地11.85438+0萬公頃。減少的原因是:建設占用2400公頃,生態退耕61900公頃,農業結構調整531000公頃,自然災害損毀01000公頃,其他0600公頃。與2002年相比,全區耕地減少7.87萬公頃。
2004年,新疆耕地面積為402.55萬公頃。耕地的變化是:增加耕地2.22萬公頃。新增源頭土地整理6萬公頃,開發85萬公頃,復墾8萬公頃,農業結構調整50.8萬公頃,其他72萬公頃。全區減少耕地3.39萬公頃。減少原因:建設占用0.1.9萬公頃,生態退耕1.1.7萬公頃,農業結構調整1.81.00萬公頃,自然災害損毀0.06萬公頃,其他0.21.00萬公頃。與2003年相比,耕地總面積減少1.1.7萬公頃。
2005年,新疆耕地面積為406.34萬公頃。耕地變化為:增加耕地601萬公頃。增加的來源有:土地整理0.01.3萬公頃,開發1.8萬公頃,復墾0.25萬公頃,農業結構調整1.27萬公頃,其他2.9萬公頃。全區減少耕地2.22萬公頃。減少原因:建設占用2600公頃,生態退耕4300公頃,農業結構調整65438+4200公頃,自然災害損毀01800公頃,其他0900公頃。與2004年相比,全區耕地增加3.79萬公頃。
(2)園林面積變化趨勢分析
從1996到2005年,園地面積從164600公頃增加到354300公頃,增加了189700公頃,增長率為115%,增幅巨大。
圖2-1-3 1996 ~ 2005年新疆園林變化趨勢
圖2-1-4 1996 ~ 2005年新疆園林變化趨勢圖
從1996到2001,南疆、北疆和東疆的園地面積均呈增加趨勢,增長率分別為18%、25%和19.5%,全區增長率較大。從2001到2005年,南疆、北疆和東疆的園地面積都呈快速增長趨勢,尤其是南疆,增長率分別為94.16%、17.64%和27.85%。
新疆光、熱等資源的地域特殊性,有利於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果產業。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新疆園林面積呈較大增長趨勢,南疆豐富的光熱資源有利於發展園藝生產,大力發展環塔裏木盆地特色優質林果產業帶,從而促進南疆園林面積大幅增加。
(3)林地面積變化趨勢分析
從1996到2005年,林地穩步增長,面積從640.09萬公頃擴大到677.07萬公頃,增加了約37萬公頃,增長率為5.77%。從2001開始,漲幅很大。
圖2-1-5 1996 ~ 2005年新疆林地變化趨勢
(四)草原面積變化趨勢分析
從1996到2005年,草地面積從51596000公頃減少到50215800公頃,減少了1380200公頃。而人工草地面積從9.47萬公頃增加到24.62萬公頃,增加了15150公頃,增長率為160%。
二、主要建設用地變化
總建設用地從2006年的108.7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122.07萬公頃。其中,居住區和工礦用地“九五”期間增加1.89萬公頃,“十五”期間增加8.75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增加1.41萬公頃;水利設施用地增加1.1.4萬公頃。
圖2-1-6 1996 ~ 2005年新疆草地變化
圖2-1-7 1996 ~ 2005年新疆人工草地變化趨勢
圖2-1-8 1996 ~ 2005年新疆建設用地變化趨勢
通過對1996至2005年全區居住和工業用地面積的調查,得出了全區居住和工業用地面積的變化趨勢(見圖2-1-9)。
圖2-1-9 1996 ~ 2005年新疆居住和工業用地變化趨勢圖
圖2-1-10 1996 ~ 2005:新疆居民點及工礦用地變化趨勢。
從1996到2001,南疆、北疆和東疆的居民點和工礦用地面積均呈增加趨勢,增長率分別為2.97%、2.93%和0.43%。從2001到2004年,南疆、北疆和東疆的居民點和工礦用地面積持續增加,尤其是北疆,增長率分別為3.95%、15.88%和6.28%。
2005年,全區居住用地和工礦用地總面積為97.63萬公頃,其中城鎮用地3.94萬公頃,占總面積的4.04%;4.62萬公頃,占4.73%;村土地47.96萬公頃,占4912%。
自治區城鎮用地規模不斷擴大。與1996相比,2005年全區城鎮用地39400公頃,比11.61%增加。城鎮用地規模也在擴大。居住用地規模呈持續穩定上升趨勢。
圖2-1-11 1996 ~ 2005年新疆城鎮用地變化
圖2-1-12 1996 ~ 2005年新疆建制鎮土地利用變化。
圖2-1-13 1996 ~ 2005年農村居民點用地變化
第三節土地資源特征
1.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綠洲特征
新疆陸地面積654.38+0.6649萬平方公裏,地域遼闊,但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集中在綠洲上。新疆綠洲面積125900平方公裏,占新疆土地總面積的7.56%。其中,人工綠洲面積9.98萬平方公裏,占新疆土地總面積的5.99%,天然綠洲面積266543.8萬平方公裏,占新疆土地總面積的1.57%。
人工綠洲包括耕地、園地、人工林、人工草地、工礦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設施。人工綠洲反映了新疆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新疆幾乎所有的社會經濟活動都集中在人工綠洲上,成為新疆特有的土地開發利用模式。
天然綠洲包括平原河谷林、平原灌木林、平原草甸、河流、湖泊、露天礦等土地類型。天然綠洲的狀況反映了新疆土地資源利用環境的保護程度和質量,與人工綠洲密切相關。大多數人工綠洲是由自然綠洲的開發利用演變而來的,人工綠洲與自然綠洲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制約關系。
綠洲的質量和開發規模最終受到水資源供給的制約。新疆土地利用的綠洲化利用形式是新疆土地資源利用的最大特點。正確處理天然綠洲、人工綠洲和荒漠土地的關系,合理確定人工綠洲的規模,是新疆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二、發展特色農業的特點
豐富的光熱資源和相對穩定的綠洲灌溉農業生態條件,使新疆具備了發展特色農業的客觀條件。首先,農業用水的灌溉有壹定的保障,可以根據作物生長需要進行適時適量的灌溉,為作物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和土壤養分,實現優質高產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同時,水資源相對穩定。新疆地表徑流總量的年際變化系數僅為0.13,相對變化率為38%。溫暖年份高山凍雪融化補給較多,中低山降水補給較少;冷濕年,中低山降水補給較多,高山冰雪補給較少。這種供水規律保證了水資源在暖年或冷濕年能起到相互調節補充的作用,水源保持基本穩定。其次,豐富的光熱資源是新疆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由於幹旱少雨,天氣晴朗,空氣濕度低,大氣透明度高,新疆的太陽輻射壹年達到1.30 ~ 1.50km/cm2,僅次於青藏高原。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數比國內同緯度地區多數百小時。溫度日較差大,灌溉的有效配合能達到水熱同期,光合作用好,幹物質積累多。因此,新疆具有發展特色農業的良好基礎。如優質小麥、玉米、油菜、油葵、紅花、花生、優質棉花、甜菜、亞麻、優質瓜果、蔬菜、水果等。因此,在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中,要充分把握新疆土地資源的特點,發展特色農業。
三是具有生態環境脆弱的特點。
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年均降水量65438±0.50毫米,僅占全國的4%。森林草原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區,廣大平原為荒漠植被,土地易沙化,生態環境脆弱。平原地區年大風頻率高達10 ~ 20天,沙塵暴頻率占年大風頻率的15%以上。同時沙源豐富,大風揚沙為土地沙化提供了動力條件,沙化相當嚴重。其次,土地鹽堿化在新疆普遍存在。由於幹旱少雨,土壤淋溶較弱;由於過度灌溉和渠系嚴重漏水,地下水位上升,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土壤鹽漬化嚴重。再次,在新疆內陸深處,除額爾齊斯河外,新疆所有河流都屬於內陸河,沿河溶解的有毒物質只能聚集在流域內,導致土地資源自凈能力低,有毒物質容易積累。因此,在開發利用新疆土地資源時,必須充分考慮脆弱的生態環境。
四、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具有明顯的流域特征。
新疆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以流域為基礎的。新疆主要依靠山區降水,大小河流流向盆地。平原降水少,綠洲、農業、生態都需要灌溉。由於水資源灌溉條件的限制,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分布在流域內。人類最早是從河流三角洲下遊開發利用土地的。古代由於生產工具落後,生產力低下,大多發展在地勢平坦、水網發達、易於引水的下遊地區。比如埋藏在塔裏木盆地沙漠深處的尼雅、樓蘭等古綠洲,都是靠追逐水草發展起來的。隨著人們生產力的提高和水利技術的進步,土地開發利用逐步在中上遊通過築壩、修渠、修水庫等方式進行。因此,出現了全流域水資源合理分配的問題。由於上遊土地開發利用過度引水,下遊河段斷流,河流變短,湖泊幹涸。比如塔裏木河下遊斷流多年,羅布泊幹涸,艾比湖萎縮,說明土地開發利用沒有考慮到流域特性。根據新疆土地利用的流域特點要求,土地開發利用的統壹管理首先需要按照流域分布對水資源進行統壹管理。因此,新疆土地的開發利用需要統壹的水資源管理政策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協調。
第4節新疆綠洲面積及分布
壹、新疆綠洲的概念和分類
(壹)綠洲的概念和分類
1.綠洲的概念
綠洲可以定義為在幹旱荒漠地理環境下,水源穩定,光熱資源豐富,土壤質量良好,能夠滿足中生植物正常繁殖,適宜人類繼續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區域。
2.綠洲的內涵
所謂“綠洲”必須包括以下內涵:
(1)綠洲位於幹旱荒漠區。
(2)穩定的水源是綠洲存在的基本條件或主導因素。
(3)綠色植被是綠洲的基本特征。植被茂盛是天然綠洲的主要景觀,人工生態是人工綠洲的主要景觀。
(4)綠洲應構成壹個獨特的生態地理系統。
(二)綠洲的分類
綠洲類型的劃分有助於人類深入研究綠洲的形成和演化,也便於人類根據不同的綠洲類型采取相應的開發利用方法和適宜的建設保護措施。
綠洲類型的劃分應遵循歷史演變原則、功能化原則和實用性原則。
在學術界,對綠洲的劃分壹直有很多看法,也有很多* * *知識。由於分類角度不同,可以采用多級劃分。例如,根據人類活動的幹預程度,綠洲可分為天然綠洲、人工綠洲和半人工綠洲(或準綠洲)。根據形成的時間尺度,可分為古綠洲、老綠洲、新老結合綠洲和新綠洲。按空間尺度(尺度)可分為超大型綠洲、大型綠洲、中型綠洲和小型綠洲;或者劃分綠洲群(由許多相同地理單元的綠洲組成)、綠洲(指相當規模的完整綠洲)和綠洲(指規模較小的分散綠洲)。根據對社會經濟的主導作用,分為農業綠洲、城市綠洲、工礦綠洲和畜牧業綠洲。
受資料和工作基礎的限制,按照粗而不精的原則,將天然綠洲分為天然草原綠洲和天然濕地綠洲;人工綠洲可分為城鎮、農業、森林、畜牧業綠洲和工礦綠洲。詳見表2-1-3。二、新疆綠洲的面積、結構和分布
表2-1-3新疆綠洲類型劃分
(壹)新疆綠洲的範圍和面積
根據綠洲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基本條件,綠洲是在沙漠地區形成的。因此,在劃分綠洲時,需要劃分沙漠區和非沙漠區(半濕潤和濕潤區),以確認沙漠區綠洲的範圍。詳見表2-1-4。
表2-1-4新疆沙漠面積及區域分布單位:萬公頃
1.沙漠地區的劃分
沙漠地區的特點是降水稀少,氣候幹旱,光熱資源豐富,地表徑流少,植被覆蓋稀疏或無植被覆蓋,沙漠和戈壁分布廣泛,呈現沙漠景觀。
2.綠洲範圍的劃分
綠洲是沙漠環境中形成的特殊地理景觀,有其自身的特點。綠洲可以根據以下標誌來劃分:
(1)劃分綠洲的標誌:
(1)水是綠洲存在的基本條件。任何有豐富水源(地下水、河流、湖泊等)的地區。)能滿足中生植物和濕生植物繁殖需要的荒漠地區屬於綠洲的範圍。
(2)灌溉農業是綠洲存在的重要標誌,灌溉渠道或管道控制著綠洲,灌溉剩余水達到並能滿足中生植物的生長。
(3)沙漠地區河流、湖泊和沼澤周圍的樹木、灌木和草甸植被的分布。
④荒地(如小沙地、鹽堿地、裸地、草地等。)以及綠洲範圍內的廢棄農田、廢渠、道路、宅基地、歷史遺跡等不足100公頃的土地,均可納入綠洲範圍。
⑤按土地利用類型劃分,綠洲土地覆蓋包括耕地、園地、牧場(人工草地和草甸草地)、林地(人工林、河谷林)、居民點(鄉、鎮、村)工礦用地、渠道、水庫、湖泊、坑塘、各類道路和墓地。
(2)綠洲劃分的方法和步驟:
①將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1975 Landsat MSS(分辨率79m)、2000 Landsat TM(分辨率30m)、2005 CBERS(分辨率20m)(其中喀什、伊犁、塔城為法國Spot衛星,分辨率10m)精確配準到新疆,轉換為艾伯特等積圓錐投影。
(2)根據綠洲劃分標誌和劃分天然綠洲與人工綠洲的原則,建立遙感影像上的綠洲解譯標誌,由兩名解譯人員對同壹區域的遙感影像進行獨立解譯,如果解譯壹致則可以確定解譯類型,只有第三方重新解譯後才能確定解譯類型。
(3)在核對新疆各縣行政邊界的基礎上,根據各綠洲圖斑,計算各縣(市)各綠洲面積,逐級統計到地(市)、自治區。
3.綠洲面積計算結果
本次調查後,新疆綠洲總面積分別為1.975、2000和2005年,分別為1.765、438+0.99公頃、1.536萬公頃和1.259萬公頃,分別占新疆國土面積的6.49%。其中,人工綠洲分別為600.23萬公頃、862.1.44萬公頃和998.06萬公頃,自然綠洲分別為476.5438+0.75萬公頃、296.5438+0.47萬公頃和266.5438+0.23萬公頃。詳見表2-1-5。
表2-1-5不同時期新疆綠洲面積表單位:萬公頃
4.新疆綠洲面積的變化
綠洲面積是歷史的和動態的數據。近50年來,新疆人工綠洲面積不斷擴大,到2005年,面積已達998.06萬公頃,占新疆土地總面積的6.04%。與解放初期相比,1949年新疆人工綠洲面積約為225萬公頃,56年間擴大到4.44倍。可見現代新疆人工綠洲的擴張速度還是很快的。人工綠洲面積的迅速擴大主要依靠天山南北的大規模開發,特別是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的開發。20世紀80年代以前,新疆人工綠洲面積以南疆最大。目前,經過5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30年的發展,北疆人工綠洲面積已超過南疆,占全疆人工綠洲總面積的49.92%,而南疆已退居第二,占46.04%,東疆僅占4.04%。
新疆天然綠洲面積2665438±0.23萬公頃,占新疆土地總面積的65438±0.58%,占綠洲面積的20.74%。天然綠洲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有197.110000公頃,占新疆天然綠洲總數的75.45%。北疆僅有天然綠洲62.8萬公頃,占全疆天然綠洲總面積的24.04%,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塔城、伊犁。東疆天然綠洲面積為1.31.0000公頃,僅占新疆天然綠洲面積的0.50%。
(1)新疆綠洲的區域分布。
新疆綠洲區域分布見表2-1-6。
從表中可以看出:
表2-1-6新疆綠洲面積及比重單位:萬公頃
——從綠洲的區域分布來看,南疆多於北疆,而從綠洲覆蓋率(即占綠洲總面積的比例)來看,北疆高於南疆。
——從天然綠洲的情況來看,天然綠洲面積最大、覆蓋率最高的地區在南疆。
從人工綠洲的情況來看,北疆面積略大於南疆,人工綠洲覆蓋率也是北疆高於南疆。
(2)綠洲區10強縣(市)排名。
新疆各縣(市)綠洲面積(規模)差異很大。就綠洲而言,面積最大的巴楚縣為61.02萬公頃,是綠洲面積最少的烏恰縣的277倍。自然綠洲中,若羌縣最大,達35.26萬公頃。人工綠洲面積最大的縣市是沙灣縣、阿克蘇市、巴楚縣、烏蘇市、瑪納斯、奇臺縣、呼圖壁縣、額敏縣、莎車縣、阿瓦提。人工綠洲面積最大的沙灣縣為44.33萬公頃,是面積最小的烏恰縣0.21萬公頃的21倍。新疆綠洲面積(尺度)前10縣(市)排名見表2-1-7。
表2-1-7新疆綠洲面積排名前10的縣(市)面積: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