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初中歷史有哪些簡答題?

初中歷史有哪些簡答題?

1.商鞅變法:

時間-公元前356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律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制,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田,生產糧食織物者,可免徭役;根據兵役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不服兵役的舊貴族特權。建立郡縣制,君主直接派官員治理。

意義:商鞅變法後,建立了封建制度,秦國經濟發達,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末期最繁榮的封建國家,為秦國統壹中國奠定了基礎。

2.秦統壹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統治;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鹹陽。

2.鞏固規則的措施:

(1)政治:建立了壹套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

(2)變化:①統壹圓形方孔銅錢;②統壹測量;③統壹字(篆書)(隸書)。

文字的變化順序:甲骨文→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3)思想: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議,頒布了焚書令,規定除政府之外,民間只允許留下有關醫學、占蔔、種植的書籍,其他書籍壹律焚毀;以後誰再講儒家詩書,就判死刑。他在鹹陽活埋了壹批暗中批判他的儒生。這就是“焚書坑儒”的歷史

3.建設北方長城,開發南疆;

(1)秦始王派蒙恬修築“萬裏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象征。

(2)秦始王出兵統壹東南、嶺南等地區,修建靈渠,連接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為中原與嶺南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

(3)秦朝疆域遼闊,東至東海,西至隴西,北至長城,南至南海。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3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北方統壹和民族融合:

公元4世紀後期,東北鮮卑族的壹個分支勢力強大,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統壹北方。

2.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理由:平城氣候幹燥,生產的糧食滿足不了京城很多人的需求。平城位置偏北,不利於北魏向中原的廣泛傳播。

大面積的統治也不利於鮮卑政權學習和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歷史背景:黃河流域有民族融合的趨勢。

(2)主要措施:朝廷必須使用漢語,禁止鮮卑語;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漢族服裝;姜鮮卑氏

改姓漢族,皇族由拓跋改為袁。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通婚;采用漢族的官制和法律;

學習漢族的禮儀,尊崇孔子,以孝治國,倡導尊老敬老的風氣。

(3)歷史作用:這些措施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

(4)後北魏分裂:北齊、北周、東魏、西魏合並形成北朝。

4.繁榮的隋朝

1.隋朝建立:581年,隋文帝(隋文帝)——帝治,長安。

2.隋朝滅陳,南北統壹:589年。

3.大運河的開通:605年,楊迪以洛陽為中心,北至卓君,南至余杭。

包括永濟運河、通濟運河、韓溝、江南河道。

4.開鑿運河的理由:(1)楊迪在位20多年,治國有方,經濟繁榮,為楊迪開大運河提供了經濟實力。

(2)隋朝的統壹使楊迪招募數百萬人成為可能。

(3)基於上壹代挖的幾條運河。

4.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5.功能: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南北的經濟交流,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問題:隋朝開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

答:我認為隋朝開通運河有利也有弊。好處是開通後,增強南北交通,把南方的糧食運到北方,使北方的糧食充足;缺點是當時的河工非常嚴格殘酷,使得大部分人死於饑餓和疲勞,損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說開運河對百姓沒有好處。

第二,“貞觀之治”

1.唐朝建立:618,(楊迪皇帝在江都被殺),李淵(唐高祖),長安。

李世民(唐高宗),頭銜:貞觀。

907年,唐朝滅亡(唐玄宗),“安史之亂”

c

4.三個方面的成就:

(1)農業:①大型水利工程四十余項;②育苗移栽栽培在我國南方應用廣泛;③蔬菜品種多;④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中占有重要地位;⑤唐代農民改進犁的結構,使之成為曲犁;⑥積極抗旱,控制蝗災。

(2)手工業:陶瓷(唐三彩);絲綢制造

(3)商業:長安(既是當時的民族交流中心,也是國際大都市)

四大世界之最:茶經——陸羽、唐三彩、長安城、屈原犁、管車

第四,科舉制度的建立

1.科舉制度的誕生(主要是進士和明靜):

(1)隋文帝開始分科考試(2)楊迪設立進士科。

2.科舉制的完善: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

(1)唐太宗擴大國學規模(擴大學校,增加學生人數)。

(2)武則天發起進宮考試和武舉。

(3)唐玄宗以詩和賦為進士的內容。

(4)科舉制度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壹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廢除。

3.科舉制度的影響:(1)完善了用人制度;(2)科舉制度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3)科舉制度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4)影響鄰國

問題1:完善唐代科舉制度的三位人物——

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問題二:科舉制度帶來什麽影響?

答:①科舉制度完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能的學者有機會在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度促進了教育的發展,詩人刻苦讀書的風氣盛行;(3)科舉制度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特別是因為進士重視詩賦的考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④當時科舉制度還影響到了鄰近的新羅和日本,它們都是通過考試來選官的。

1.遼宋關系:單源聯盟-

(1)對於北宋來說,禪院之盟是壹個屈辱的契約,壓歲錢成了北宋人的沈重負擔——被動。

(2)單源聯盟結束了遼宋之間長達數十年的戰爭,使遼宋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雙方頻繁的文化和經濟交流有利於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

經濟中心從唐中後期開始南移,但最終完成於南宋。

問題1:從西夏、商朝到秦漢、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北宋時期壹直在黃河流域,之後逐漸南移。到了南朝,南方已經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在這個“逐漸南移”的過程中,南移有哪些更重要、更明顯的表現?

答:第壹次是三國時期,東吳發展江南經濟。北方的農民去南方躲避戰爭;第二次是東晉時期,大批北方農民隨金氏家族東渡,把先進的技術和工具帶到南方。第三次是南朝,江南經濟迅速發展。第四次是在晚唐五代。南方的水利、糧食生產和絲綢也超過了北方。第五次是北宋末,契丹、女真南遷,北方農民繼續南遷,南方相對穩定。中央政府南遷加強了這壹趨勢。

問題二:為什麽華南農業從唐中後期開始迅速發展,並逐漸超越北方?

答:因為從唐中後期到五代兩宋,南方戰爭很少,很多中原人南遷,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裏的勞動力數量;加上自然條件的變化,江南農業發展迅速,逐漸超過北方。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在江南迅速推廣。

問題三:宋代的商業繁榮。

答:宋代的商業繁榮程度超過了前代,尤其是南方。商場很多,最大的是開封和杭州。海內外商人絡繹不絕,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宋朝的海外貿易也超越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和泉州是世界聞名的大型商埠。南宋的對外貿易收入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與此同時,四川出現了餃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出現有利於商業發展。

題:“自古以來,人生無死,取丹心,照青史。”這句話是誰說的?作者是什麽時候的人?這句話摘自哪首詩,試圖表達詩人的氣節。作者的主要活動是什麽?

答:這是文天祥說的;他是南宋抗戰派的大臣;這句話摘自《穿越零洋》,表達了作者反抗民族壓迫,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情懷和氣節;元軍南進臨安時,文天祥組織軍隊與元作戰。南宋滅亡後,戰敗被俘,囚禁在大都,始終忠貞不屈,表現出崇高的氣節,最後被殺。

明朝君權的加強

1.明太祖: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應天(改名南靖)。

2.明初加強君權的措施(明太祖);

明初,明太祖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利。在地方上,廢除了中國的圖書省,設立了三個部門,分別負責民政、刑事監獄和軍政事務。在中央政府,宰相被廢除,六部掌管國家事務,直接向皇帝負責。明太祖授權皇家衛隊監督監視和調查對象,並成為壹個特工機構。明朝采用八股來選拔服從皇帝的官員。明太祖成祖遷都北京後,進壹步加強了君權,繼續實行減藩政策,增設了由信得過的宦官為首的特務署東廠,以加強對臣民的監視和調查。明初,君主權力空前加強。

3.靖南之戰:朱迪(北平王子)舉起靖南大旗,奮起反抗文健,以勝利告終。朱迪成為明朝的創始人,於1421年遷都北京,改北平為北京。

4.明朝加強成祖君權的措施:除錦衣衛外,還設立專門機構東廠,由接近皇帝的宦官領導,加強對臣民的監視和偵察。工廠特勤機構的建立是明朝君主高度強化專制的壹種表現。

“文字獄”——為了強化君主專制,清朝統治者還從思想領域對知識分子進行嚴格控制。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往往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提取詞句,加以歪曲解釋,然後作為借口。羅誌的罪行導致了大量不公正的監禁。人們把這種做法稱為“文字獄”。

影響——清代文字獄制造社會恐怖,摧殘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問政治,從而禁錮了他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資本主義的萌芽——明朝中後期以後,“機器使用者出力,機器工人出力”。機器使用者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器工人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的這種雇傭關系和雇傭關系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到了清代,資本主義手工業部門增多,生產規模進壹步擴大。

2.閉關政策:

(1)原因——清朝統治者認為中國物產豐富,無所不在,不需要與外國進行經濟交流。當時,西方統治者正在向東方擴張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被外國侵犯,擔心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所以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從故宮到“閉門羹”

3.影響——對西方統治者的侵略起到了壹定的自衛作用。清政府閉關鎖國,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沒有及時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後。

4.靈感——閉關鎖國,延緩經濟文化發展,國家落後;對外發展和交流有利於經濟文化發展和國家繁榮。

林則徐

鴉片戰爭前

道光派他作為欽差大臣去廣東禁煙。他派人在虎門灘抓煙販,銷毀鴉片。

表現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誌,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

鄧世昌

中日戰爭

北洋艦隊率部在黃海與日艦激戰。致遠艦彈盡糧絕,下令開足馬力沖撞日艦,將士皆為國捐軀。

不愧為甲午中日海戰中的民族英雄。

左唐宗

洋務運動前後

作為封建官僚和湘軍將領,參與鎮壓太平軍。作為洋務派的地方代表,創辦福州船政局;作為清廷欽差大臣,率軍收復新疆。

是鎮壓太平軍的劊子手之壹;是發展社會經濟的組織者;是收復新疆的愛國者。在我的壹生中,我做的比我做的更多。

康有為

梁啟超

在1898年的改革運動中

他發起“巴士上的信”,創辦社團和報紙,宣傳改革思想,參加“百日維新”,失敗後逃往日本。(康有為曾與張勛合作支持溥儀復辟)

清末維新運動的倡導者促進了資產階級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但是,他們都成了保憲派,反對革命,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譚嗣同

在1898年的改革運動中

作為維新派的代表,他極力推動變法,在長沙創辦時事學堂,培養變法人才。他被慈禧太後抓去殺了,臨死前還留下了“救賊無能為力”的豪言壯語。

他是民族資產階級的進步代表和愛國知識分子,是“戊戌六君子”之壹

原維

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期間,他參加抗英戰爭,目睹侵略軍的殘暴和清政府的腐敗,編著了《海國圖冊》,以“師夷長技”為宗旨

清代著名思想家,開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先進人物。

嚴復

甲午戰爭前後

他認為救國的唯壹途徑是效法西方進行改革,翻譯進化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和“世界必須前進,未來比今天更好”的理論

他是中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啟發了中國探索西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孫逸仙

辛亥革命前後

創建鐘惺會、中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皇帝,建立中華民國;後來召開國民黨“壹大”,實現兩國第壹次合作,創辦黃埔軍校。

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反帝反封建的先驅;“三民主義”的創始人,他為中國的民主革命奉獻了壹生,他為國家和人民奮鬥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陳獨秀

新文化運動之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915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提出民主科學口號,最早掀起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爆發後,他成為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壹。1920年,中國第壹個* * *產黨早期組織成立。1921在“壹大”上當選為中央局書記。大革命後期,放棄無產階級的革命領導權,導致了大革命的失敗。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和發起者,中國* * *產黨創始人之壹。但是在大革命時期犯了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導致了革命的失敗。

李大釗

新文化運動之後,大革命期間

新文化運動前後,他發表了《青年》、《老百姓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他在俄國宣傳十月社會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方面成績卓著。1919年支持領導五四運動。後來,他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參與國民黨“壹大”的領導工作,為實現第壹次國民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文化運動的主力軍,中國第壹個舉起科學社會主義旗幟的人,中國* * *產黨創始人之壹。

毛澤東

1893—1976

參與* * *壹大;主持農民運動講習班;參加八七會議;領導秋收起義,決策文佳城,整編三灣,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建立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參加遵義會議,領導紅軍長征;《論聯合政府》報告,中國七大名著,重慶談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晚年錯誤發動文革。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中國* * *生產黨的第壹代領導核心,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始人。

鄧小平

1904—1997

建立長江周圍的革命根據地;挺進大別山;指揮淮海戰役;實行改革開放;提出“壹國兩制”的構想,形成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奠基人。

周恩來

1898—1976

1924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3月參與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8月,領導八壹南昌起義。1934 10參加過長征,1935 10是遵義會議上中央主要軍事領導人之壹。1936作為中國和平解決Xi事件全權代表赴Xi安。1945年8月,他陪同毛澤東參加重慶談判。1954年6月提出和平五項原則。65438年至0955年,率團出席亞非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和和平共處的原則。“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們以各種形式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鬥爭。

中國* * *產黨領袖之壹,中國人民* * *和總理。

新中國經濟建設成就

(1)1949—1952.①表現:從65438年到0952年,國家財政和經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②原因:A、新中國成立;土地改革的完成。

(2)1953—1957(壹五期間)。第壹個五年計劃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奠定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培養建築人才。②成就:a .工業:形成了鞍鋼、沈陽機械、長春汽車、東北工業基地;b .交通:武漢長江大橋、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③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a、三大轉變的完成;b .第壹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情況。

(3)1956—1966(探索社會主義時期)。成就:a .大慶油田的建成結束了依賴國外石油的時代;b、新興產業,如電子、航空航天、原子能產業從無到有。

(4)1978之後(十壹屆三中全會之後)。①成就:a .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全面振興,糧棉產量大幅度提高,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為現代化開辟了新的道路。b .在工業方面,基本建設和技術革新取得了重大進展。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實現三級跳,整體達到小康水平。②成就原因:十壹屆三中全會召開,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

(5)同樣的成功原因:和平穩定的政治環境;在乙* * *領導下的符合國情的正確戰略;廣大勞動者的不懈努力。

二、新中國政治建設的成就

(壹)新中國的建立和政權的鞏固(1949-1953)

1,第壹屆政協。a、時間65438+9月0949;b .地點:北平;c .內容:P2;d .意義: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各種準備。

2.開國大典:a .時間:1949 10 10月1;意義:(國內)P4。

3.政權鞏固:(1)西藏和平解放a .時間:1951年;b、主角:阿沛?Ngawangjigmec .意義:祖國大陸統壹了,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4.土改:a .時間:1950—1952;b .內容:廢除地主階級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c .主要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d .顯著性:P13。

5.抗美援朝:a .背景:p7;b .口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c .持續時間:1950,10月—1953年7月;d .結果:1953年7月,美國被迫簽署停戰協定;e .人物:彭、中國人民誌願軍、黃繼光、邱;f .影響:P10

(2)三大改造(1953—1956)

1.改造的內容: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

2.改造方式:建立合作社和贖買。

3.改造的目的:實現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

4.轉變的意義:標誌著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壹屆全國人大

1.召開時間:65438+9月0954。

2.主要內容:通過了1954的章程。

3.1954的憲法:a、性質:社會主義性質;b .意義:民主法制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四)十壹屆三中全會後的民主法制

1,撥亂反正,平反冤案(劉少奇案)。

2.1982憲法頒布實施(第四部分)。a .新時期比較完善的憲法1982憲法評價;b、其他單行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c、頒布實施的意義:①體現了我國法制建設的顯著成就;(2)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提高,依法辦事逐漸成為人們的常識;(3)中國正在逐步走向依法治國的道路。

(五)民主政治建設的啟示

1,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壹切權力屬於人民。

2.依法治國是我們的基本國策。

第三,新中國的農村政策

土地改革

1,後臺:p 12;;2.時間:1950—1952;3.內容:p 12;;4.結果:農民獲得了生產資料,消滅了剝削,解放了農民;5.影響:P13。

(二)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

1.背景:分散經營不符合社會化的要求,影響農業發展,農產品不能滿足國家工業化的需要。

2.形式: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成立農業合作社。

3.實質:把農民的土地所有權變成公共的土地所有權。

4.功能:解放生產力,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發展。

(3)農村人民公社運動(見下文)

(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背景:人民公社還沒有適應農村生產的展。

2.形式:集體土地承包給農民長期耕種,農民自主經營。

3.影響:A、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b、使農業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

4.本質:變計劃經濟體制為市場經濟體制。

(五)黨和政府調整農村政策的原因及啟示。

1.理由:a .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b、從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出發。

2.啟示:a .中國* * *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農業、農村和農民”是中國現代化的壹個重要問題。

第四,新中國的祖國統壹大業

(壹)壹國兩制的建議

1,時間:改革開放後;2.宗旨:實現祖國完全統壹;3.人物:鄧小平;4.含義:P60;5.作用:A、為祖國統壹大業指明前景;b、為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開辟了道路。

(二)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1.背景:a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b、鄧小平提出了“壹國兩制”的構想。

2.時間:65438+7月0日0997,1999,65438+2月20日。3.參與政府:中英、中葡。4.區旗區微:P64。5.意義:P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