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就已經重視正月十五了。漢武帝正月晚在甘泉宮祭祀“太乙”的活動,被後人視為正月十五祭祀神靈的第壹聲。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元宵節習俗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為弘揚佛教,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宮殿、寺院“燃燈示佛”。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燒燈籠的習俗是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和道教文化的加入而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的。梁武帝信仰佛教,正月十五宮殿裏燈火輝煌。
唐朝時期,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佛教興盛,官員和普通百姓壹般在正月十五“燃燈拜佛”,於是佛燈遍布民間。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宵節、燈節。正月是農歷的第壹個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
擴展數據: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習俗適應了中國廣大人民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求。在物質生活方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在不同的節日有很多獨特的食物。在元宵節,全家人壹起吃湯圓。“湯圓”的聲音類似於“團圓”,象征著團圓與和諧。
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壹場全民狂歡,人人參與,人人享受。因為古代元宵節開幕,人潮如織,男女相遇,容易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