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數的基本解釋
“象數”壹詞最早見於《左傳·西宮十五年》:“龜,象也;哦,伯爵。物生而有象,象生而有養,養而有數。”《註》:“龜以象言之,以數告之,數象而生,而後居之,故知古兇。”象數是周易固有的。雖然《易經》用的是圖像和數字,而不是數字,但是《易經》有很多文字和數字。《易傳》認為“象”在《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者變,象也;大象也喜歡它。”“八卦是大象講的,大象帶著感情說話。”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似萬物之情。”象、卦、辭是《周易》的三種形態。“聖賢設蔔,觀象,講吉兇。”“聖賢盡其能設象,設卦合其心,盡其言。“(凝聚)數字主要用於占蔔、占蔔。易經反復強調數字對《易經》的意義,說“數過去者順,知未來者逆。易,逆數也。”“去天地而依數”,“知極數即占”,“參武變,雜數”和“極數,從而定天下之象。”(引自《銜接》和《說卦》)六十四卦壹開始是不用文字解釋的,後來用簡單的占蔔語言寫成,而《易傳》是俳句,而《項辭》是從象、數的角度解釋卦,賦予其哲理。易傳的意義來源於象數的變化。象和數是易經的基礎,壹切變化都是從易經中產生的。後來發展為對圖像數的研究。漢代孟茜、方婧、鄭玄等人以象數解釋《易》,創立了蔔筮、納甲、陳愉、互體等學說大象數學”應運而生,北宋邵雍開創了“先天之學”。《周易》中“象”、“數”的含義不斷擴大,演變為包括天文、歷法、音樂、道教、養生等在內的復雜的形象數學體系。”象數”本來是包含在“幻數”裏的,最早變化的是幻數,紛繁復雜。漢代還很難區分象數和幻數,直到清代才有了壹定的界限。壹般把象數作為探索宇宙秩序的自然哲學,把幻數作為衡量人事禍福的方法。物體的數量和數學在後世是混在壹起的。否定者認為象數學派所說的“象數”偏離了《周易》的本義,誤入歧途。支持者認為象數豐富了易學,既符合易經,又符合宇宙原理,是壹種實用的科學的宇宙模型。參見“象教”和“象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