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早就出現了指南針,僅從能找到的文字記載來看,戰國時期的文獻中就有關於指南針的記載。那時候指南針叫新浪。《鬼谷子》中寫道:“鄭人取玉,必載司南之車,因其不惑。”因為是不迷路的意思,可見CSR的方式就是指引方向。
此外,東漢王充在《論衡》中寫道:“司納之鏟擲於地,柄為導。”所以新浪的外形被認為是壹個勺子。磁鐵的南極被磨成長柄,放在青銅制成的鏡面光滑的底盤上,然後用定向雕刻鑄造而成。
當磁勺在底盤上停止轉動時,勺柄方向為正南,勺口方向為正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磁導儀,傳統上認為是Sina。其中“斯”意為“之”。
發展歷史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指南針的發明對人類科技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首先用於儀式、禮儀、軍事和占蔔,以及看風水時確定方位。據古礦記載,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磁山地區。
新浪是最早的磁導。“新浪”的名稱始於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止於唐代(公元665438年+公元08年-公元907年)。由於新浪的使用不方便、不準確,到了唐代,堪輿專家開始尋找比磁勺更方便的導向器,於是導鐵魚或蝌蚪形的鐵導向器、水浮磁針應運而生。
生活在唐朝開元年間(713-741)的陜西風水先生邱衍漢,被後世風水先生譽為風水學說中三針(直針、縫針、中針)的最早創始人。宋代傑出的科學家沈括在《孟茜筆談》中對當時指南針的發展作了詳細的論述。
沈括總結了勞動人民在實踐中創造的四種指南針安裝方法。包括水漂法、釘固法、碗唇固法、縷旋法等等。他還記載了人工磁化的方法,即“用磁鐵研磨針鋒,可以引導妳。”這個人造磁鐵是壹個很大的進步,為現代指南針(羅盤針)的基本結構原理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