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壹直是壹個動態的過程。古人把對事物的想法和觀察傾註到文字的構成和表達中,賦予了漢字更豐富的內涵和多變的形式。
甲骨文
今天能找到的最古老的漢字是甲骨文,它形成於商代晚期,大約公元前14世紀。甲骨文寫在龜甲或獸骨上,主要用於占蔔或記錄。因為甲骨文是由圖畫演變而來,所以也屬於象形文字。
古代青銅器銘文
後來隨著青銅器的出現和普及,到了西周,人們開始廣泛地在青銅器上鑄造文字,這種文字被稱為“金文”。商代金文多為象形字和由象形字綜合而成的通假字。這些人物就像圖畫壹樣,生動逼真,蒼勁自然,有的還凹凸有致。
大印章和小印章
傳說大篆是周代史書所創,是古文字向小篆過渡的漢字字體。《小傳》是戰國時秦國宰相李斯所撰。小篆與大篆相比,形體結構簡潔、規整、協調,筆畫均勻工整,部首也有壹定程度的變化和融合。與大篆相比,小篆的圖畫性大大減弱,每個字的結構都相對固定。
隸書
小篆流行後不久,民間創造了壹種比小篆更簡單、更定型的新書風,這就是“隸書”。起初,隸書是壹種潦草、不規範的篆書。到秦始皇統壹文字的時候,隸書已經形成了固定規範的字體。隸書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的壹個重要裏程碑。在隸書之前,漢字是用畫線書寫的,而在隸書之後,漢字是由左右筆畫等筆畫組成的。李殊出現後,漢字的結構基本固定。
楷書
楷書由隸書演變而來,盛於漢末,盛於魏晉南北朝。直到現在,它仍然是漢字的標準字體,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楷書也叫“真跡”或“楷書”,意思是規整、工整、典範,也就是說這種字體可以作為法體、典範,也就是標準字體。
簡體漢字
從古至今,很多漢字的書寫方式多種多樣,有的筆畫多,有的筆畫少。簡單來說,很多筆畫叫繁體字,很少筆畫叫簡體字。新中國成立後,漢字的簡化工作全面展開,終於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簡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