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中國漢字的起源是什麽?。。。。急!!!!!!

中國漢字的起源是什麽?。。。。急!!!!!!

中國文字的起源

大約壹個世紀前,中國河南安陽有壹個重要的考古發現,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發現。從此,中國的殷商史研究進入了壹個新的時代。按照中國古文字學家的觀點,甲骨文是中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文字”。它比較復雜,發現了3000多個詞,包括名詞、代詞、動詞、助動詞、形容詞等等,還可以形成170多個詞的記敘文。因此,學者們肯定甲骨文絕不是漢字的初級階段,在它之前壹定已經發展了很長時間。

那麽,漢字究竟是什麽時候起源的呢?在這個問題上,學術界有很大的爭議。我國老壹輩的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郭沫若、余曾認為,漢字的產生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郭沫若認為半坡陶碗邊緣的二三十種刻符“應該是漢字的原始階段”。於也認為“這些都是文字起源階段產生的壹些簡單的文字”。但近年來,根據壹些學者的重新研究,認為山東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半坡符號和陶俑上的雕刻符號“很可能與漢字的形成無關”,中國漢字的形成過程是“公元前三千年中期”。壹種比較折中的觀點認為,漢字在6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就“萌芽於民間”,在4000年前的夏朝中後期“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文字體系”。

甲骨文的發現

甲骨文是如何被發現的?什麽時候發現的?據最早收集甲骨的學者王翔說,甲骨文的發現是在1898年的冬末,其價值是在1899年的秋天才知道的。最早知道甲骨文的人,學術界公認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學家王。王精通金石學,公元65438年至0899年在北京做官。壹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了壹批商青銅器,親自前往安陽。但他到的時候,青銅器已經被商人們運走了,發掘中只剩下大量的龜甲和牛骨,正在準備做良田和藥材。其中有壹些大玳瑁,上面有“階序有序,無印無刷”的古文字,是甲骨文。後來王* * *收藏甲骨1000余片,被譽為“甲骨研究第壹人”。

甲骨文是壹種什麽樣的文字?我國著名甲骨學家胡厚宣認為:“所謂甲骨文,就是殷王在商代後半期用龜甲獸骨占蔔時所寫的甲骨文和少量筆記”。殷人迷信鬼神,無論祭祀、戰爭、漁獵、出入、風雨、年齡、疾病、生育都要問“神”。占蔔的方法是用鋒利的工具在甲骨背面鉆兩個洞,然後用火燒,產生縱橫裂縫,稱為占蔔。然後占蔔師根據占蔔判斷吉兇,把內容刻在甲骨上,就成了甲骨文。甲骨文記載了大量商代晚期的史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收集和研究甲骨文,其中包括王翔,劉鶚,羅振玉,王國維等人對甲骨文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劉鶚搜羅了五千多塊甲骨文,編成了壹本書,叫《鐵雲藏龜》。羅振玉收購甲骨較多,共計三萬余枚,前後編有《殷墟疏證》等書。羅振玉、王國維對殷墟位置的研究,為後人研究甲骨文和殷商史指明了可靠的基本方向。他們確定甲骨文出土於河南安陽西北五裏的小屯,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稱為“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郭杜遺址。

從1928到1937,10年間,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對殷墟前後進行了15次發掘,* * *獲得了24000多塊甲骨文,編為《殷墟甲編》和《乙編》。新中國成立後,殷墟發掘工作持續進行,12次獲得甲骨5000余塊。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收集了9萬多塊甲骨,分布在24個省市的39個城市。學者們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研究甲骨文,使甲骨文研究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階段。目前,中國大型綜合甲骨文合集已由中華書局出版。這部巨著最初由郭沫若主編,1979年由胡厚宣主編,選取了4萬多塊有價值的甲骨進行研究分析。這是甲骨文研究史上的壹件大事。

甲骨文現在已經成為國際知識。日本、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都有壹批甲骨專家,他們出版了甲骨和殷商史的專著。

漢字的演變

漢字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漢字的發展經歷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幾個階段。這些字體的通行時間有時不是完全分割的,而是平行或交叉的。

金文,又稱鐘鼎文和銘文,寫在青銅器上。它出現在商代晚期的青銅器上,並在西周得到發展。壹般來說,商代晚期青銅器上的銘文不超過50個字,西周晚期毛上鑄的文字長達497個字。目前出土的商周青銅器有10000多件。據古文字學家容庚編纂的《金文辨》統計,共有3000余字,其中已被認識的有2000余字。金文的形制和甲骨文很像,基本上是壹個字形。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文化蓬勃發展,文字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此時文字趨於簡化,各諸侯國因不統壹而形成了“異聲異字”的局面。壹般來說,秦國用大篆,六國用“六國古文”。六國古文也是“篆書”的壹種。篆書的意思是把筆畫拉長,成為壹條柔美的長線。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統壹了全國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規定了全國通用的標準字形。秦始皇命李斯等人整理文字,改變字體。李斯寫了標準字體“蒼頷篇”,趙高寫了“愛歷篇”,胡無經寫了“博學篇”,讓全國都用他們的簡體字書寫。這是小篆。

小篆逐漸被更方便、更簡化的隸書所取代。據說隸書最初是下層的卑賤者使用的。當時“隸書”的意思是“徒弟”。本來簡單的隸書二字就是為他們寫的。後來在民間廣泛使用,流行起來。就連統治階級也要用這種文字書寫,到了漢朝就成了全國的官方寫法。現在流傳下來的漢碑就是用這種隸書寫的。

隸書後來演變成草書。這是壹種隸書的快體,從東漢開始發展成為壹種獨立的字體。與草書同時出現的是楷書,又稱“隸書”或“真跡”,成熟於東漢,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東漢末年終於出現的壹種字體是行書,基本上看起來像楷書,可以說是楷書的壹個部落。楷書、行書、草書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