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蘇洵之子,嘉祐年間進士。他曾寫信論說王安石新法之弊,後來因以詩諷刺新法而被送進禦史臺大牢,貶黃州。宋哲宗,翰林學士,字杭,潁州人,禮部尚書。
後來被貶到惠州、儋州。到處都有好處。死後追文忠。學識淵博,喜歡獎勵落後。他和父親蘇洵、哥哥蘇轍壹起被稱為“蘇三”。其散文隨心所欲,是“唐宋八大家”之壹。他的詩歌題材廣泛,清新健康,善於運用誇張的比喻,風格獨特。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壹種文體本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貢獻已經超過了蘇文和蘇軾。繼柳永之後,蘇軾對詞風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柯巖”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變為獨立的抒情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詞的轉型是基於他的詞學觀念和“獨樹壹幟”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壹直被視為“道”。柳永壹生致力於詞的創作,推動了詞體的發展,但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蘇軾首先在理論上打破了詩優於詞的觀念。
他認為詩是同源的,字“是詩的苗”。詩和詞雖然有外在的區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達功能應該是壹致的。所以他經常拿詩歌和詩歌做比較。因為他從文體概念上將詞提升到了與詩同等的地位,為詞向詩體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交流和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了使詞的審美趣味真正與詩並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要“壹家”的創作主張。這裏的“為壹家”說是針對柳永詞不同的“韻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瑰麗的格調和寬廣的意境,詞要與人的素質相符合,詞要像寫詩壹樣抒發自己的真性情和獨特的生活感受。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詞的創作中“寫得像個男人”(《答張文倩仙成書》)。蘇軾在文章中始終是氣節並重的,但在文學上他反對因循,所以他不滿足於秦觀的“學劉啟的詞”,缺乏“氣節”。
拓展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詩的境界,是蘇軾詞風改革的主要方向。他把傳統的表達女性的溫柔擴展為表達男性的驕傲,把傳統的表達愛情擴展為表達氣質,使文字像詩歌壹樣充分表現作者的氣質擁抱和個性。
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崇高理想、激情活力的有誌之士走進詞的世界,改變了詞原有的柔美意境,開了南宋新派詞人的先河。
百度百科-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