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排列體現了從漢代到隋唐沿用的“九宮排列法”,即先排列宮殿,再確定乾坤,最後排列六十二卦。這種排列以六十四卦為壹周的天數,相當於“五十大衍,四十九”之數。在《周易》本義中,朱用“幹鑿度”的方法重新排列六十四卦,也就是“九宮排列法”。這種排列整齊有序,適合數學手法,體現了“天圓地靜,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等天地間復雜莫測的思維方式。
現在人們認為朱的排列方式沿襲了《大燕數》的排列方式,即《洛書數》其實這只是朱在《河圖洛書》圈子裏缺乏限制的壹種反映。如果按照大燕數來排列,洛書數應該有空缺,不符合“河圖洛書”也是天地生成數的道理。唐宋以後,如來、至德等易學家都主張六十四卦不應按洛書之數排列。
賴智德在《周易》中提出了“參於萬物”的觀點,並重新安排了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賴智德以“參雜於物”為原則,對朱的《天地》六十四卦進行了重新排列。以天地(即乾坤兩卦)為首,以末,以“參雜於吳”,以錯“互動”,以參“錯開”,以參“秩”,以參雜為朱所謂“參雜天地,靠數”。來之德的排列方法,以幹支、坤支兩卦為定數之祖,首上卦為幹支,末下卦為坤支。
按照“去天地”的數目,也就是按照天地壹代的數目,天地壹代的數目應該是49。若按四十九之數排列,必有空缺,故采用“天地之數”排列,即“天、七地、八地、幹坤互為,二爻* * *三十三爻”。這種排列符合《周易》“錯綜參與”的思維規律,以陽為九,陰為六。
《賴智德》的編排可能更接近《周易》的本義,但《賴智德》並沒有說明其編排原則的依據,導致其編排含混不清,難以理解。根據《周易》思維規律的分析,六十四卦的排列應遵循以下原則:
1.幹坤為首原則:易經以幹坤為組經之首,所以六十四卦中應先確定幹坤的位置。
2.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即系詞中“壹陰壹陽謂之道”的意思。六十四卦是384爻,有陰陽兩半,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能體現《周易》復雜多變的思維特點。
3.對立象的原理:《周易》六十四卦是“對立象”,即“對立互補”的象。如《蔔筮序》說:“有天地,則萬物,則男女,則男女,則夫婦,則父子,則父子,則王公大臣,則盛衰,則禮義有錯。”這是《周易》思維的直觀而簡單的反映。
4.聯體結構原理:《易經》六十四卦是聯體結構,即“錯綜”之象。比如《雜瓜傳》說:“剛柔並濟,不如作樂者憂,對觀之意,非出即入”,還有“盈虧之始”等等。這反映了《周易》思維的復雜性和靈活性。
根據上述原則,並參考賴智德等前人的排列方法,筆者將六十四卦重新排列如下:
1.為天堂工作
2.坤是土地
3.水雷屯
4.山川被覆蓋
5.水和自然需求
6.大風天的小牲畜
7.雷聲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