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考佛經翻譯,“四例五不譯”
了解佛經翻譯中的“四格五不譯”,不僅是了解當年佛經翻譯的情況,也有助於我們理解佛經。所以佛教傳入中國以來,歷代佛教高僧大德翻譯佛經,花費了大量心血。正確表達佛意,取決於譯者的佛學造詣、翻譯水平和文字功底。為了恰當地翻譯佛經,古代翻譯家在翻譯佛經時形成了“四格五不譯”的* * *碼。四種情況如下:1。轉字不轉音:比如“般若”壹詞,各種佛菩薩所說的“咒語”,都把梵語翻譯成了中國,但保留了梵語原音,不按中國文字發音。二、轉音不轉字:像佛胸前的“萬”字,字體還是梵文,但翻譯成中國的註音“萬”。第三,讀音和文字都翻譯過來:比如《大藏經》的字號乘以經典,全部翻譯成中國的語言。第四,音字不翻:比如梵文版的佛經,所有的梵文和梵音都保留下來。五不翻是:壹、含多不翻:如薄伽梵,含旺、嚴、名、吉祥、尊嚴、閑等六義;再比如阿羅漢、比丘等。壹個名詞包含很多意思,所以不會改變意思。2.保守秘密:比如佛經中所有的達拉尼咒語,都是各種佛菩薩在禪定中發出的密語,這個詞包含了無限的含義。中文裏沒有合適的詞語表達其中蘊含的隱晦含義,所以保密。三、尊不反:如果是般若,可以翻譯為智,但這種能看透各種規律的實相,見證人生真相的智,不是壹般人的智可比的,即使是三聖的智,也是滯後的;為了彰顯般若的尊嚴,避免誤解,我們直接用原音,不譯其義。四、循古不翻:如‘多羅阿姨三利三菩提’。當然可以翻譯成“無上開悟”,但古代翻譯經典大有德行,刻意保留原聲,目的是展現佛道的非凡勝利,讓讀者格外註意!所以後來翻譯經典的人,也是順著古人的意思,保留下來的。五、這面全翻過來:比如安默羅國是印度當地的藥用水果,長得像檳榔,吃了能驅風驅寒;其他地區沒有,就不翻了。其實Anmoro就是純潔幹凈的意思,可以翻譯成純潔幹凈的水果。知道了這些翻譯原則之後,我們在看佛經的時候就更要註意了。建議各位同修可以買壹本佛教字典,有不懂的字可以查字典,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