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人為什麽會迷信?總結迷信背後常見的心理原因

人為什麽會迷信?總結迷信背後常見的心理原因

人們之所以迷信,是因為焦慮和恐懼。情緒傳染總結了迷信背後常見的心理原因。

在科學高度發達、突飛猛進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處於科技的全方位服務/塑造中(看看妳手裏經常抓的東西就知道了)。科學講究科學方法(如實驗、比較、雙盲、置信區間等。),而它的目標就是撬開層層迷霧,找到真相,回歸常識。按理說,科學越發達,迷信的空間被擠壓得越多,人們就會越擺脫迷信。

然而,回顧現實,我們不難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事實上,迷信幾乎無處不在。不僅傳統的迷信方法(占蔔、占星、星象等。)依然存在,但也出現了披著科學外衣的電腦算命等新形式。看來,迷信的打不死的蕭薔在不斷地改頭換面,緊跟時代潮流,借機搭上科學的東風,繼續瘋狂生長,迷惑人。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

這可能是因為人心的復雜性和矛盾性,迷信正好契合了人的壹些心理特征,滿足了壹些需求。

今天,我們來梳理壹下迷信背後的深層心理原因。

1,焦慮

焦慮導致焦慮,這是很多人迷信的最重要原因之壹。焦慮讓人感覺不舒服,人自然想做點什麽來緩解。有意思的是,人們緩解焦慮的行為不需要正確或合理,甚至不需要有意義,只要相信它是有用的,於是就給迷信提供了可乘之機。

2.害怕

恐懼使人盲目,於是匆忙就醫,驚慌失措,甚至拋棄常識。人類似乎越來越強大,但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並沒有真正舉起。從古代恐懼的猛獸、毒蟲、疾病、洪水,到現代社會的天災人禍,乃至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人類恐懼的來源。而很多種類的迷信也深知這壹點,依靠恐懼的力量來抓住人心,征服大眾。

3.模仿和情緒傳染

心理學家班杜拉是社會學習理論的先驅。他認為,人的社會行為主要是通過觀察和模仿形成的。觀察和模仿的對象主要是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這大概就是所謂榜樣的力量吧。所以,當家人迷信的時候,對於缺乏辨別能力的孩子來說,是壹種強烈的心理暗示。迷信、情緒和行為也傳遞給下壹代,並因此固定下來。

4.巴納姆效應

著名心理學家巴納姆(Barnum)證明了人類有壹種* * *,即傾向於相信那些籠統模糊的描述和人格分析。尤其是當這些分析來自所謂的專家或權威時。這是很多算命和占星的心理學基礎。妳以為他/她說的是妳的私事,其實他/她說的更多的是人類的性。而曖昧的是,要麽迷信的人自己補上,要麽對方也跟著補上。總之最後妳信了。

5.閉環思維傾向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的思維能夠形成壹個閉環(有了明確的解釋和答案,人們就能想通),那麽我們就會感到安全和可控。但如果這個回路有缺口,不能形成閉環,就會讓我們很不舒服,總覺得哪裏不對勁。

未解決的問題引起的持續關註對於那些對不確定性容忍度低的人來說簡直是壹種折磨。對於渴望找到答案的人來說,迷信只是餵給他們現成的、急需的答案。

6.羅森塔爾效應和自證預測

羅森塔爾通過實驗證明,人會因為他人(尤其是老師和父母)的期望、關註和愛,而改變符合上述期望的行為。換句話說,別人對妳的看法,妳可能真的會從那個方向改變。

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提出了壹個更普遍的心理效應自證預測,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形成了某種預期,我們可能會無意識地塑造自己的行為來滿足這種預期。

為什麽很多迷信看起來那麽神?

羅森塔爾效應和自證預言是重要原因,迷信樂於給人以期待(而且大多是恐怖的),這也是迷信會給人帶來巨大傷害的重要原因。在迷信的恐怖預期下,人會陷入恐慌,有的會自暴自棄,甚至形成習得性無助。

7.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在科學研究中經常被認為(排除),但其實是很多人深信迷信的重要原因之壹。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是指雖然實際上無效,但人們期望或相信它會有效,因此癥狀或某個問題得到緩解的現象。

在現實中,人們常常錯誤地將這種安慰劑效應歸因於有效性。比如,有些人在相信迷信之後感覺好多了,情況有所好轉,卻不知道那只是安慰劑效應。

8.錯誤的歸因

錯誤歸因是指人們錯誤地將壹個不相關的因素歸因於某種結果/後果的原因。沒有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歸因其實是非常主觀隨意的。如果妳信以為真(比如迷信),就會不自覺地篩選支持它的證據,忽略相反的證據,從而導致錯誤的歸因。

另外,事後強化結果也容易產生錯誤的歸因。比如著名的心理學家斯金納就曾經通過強化機制創造了壹只迷信的鴿子。在這壹點上,人類和鴿子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