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敦頤
周敦頤(1017 -1073),又名周元昊,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號元恭。生於北宋道州(今湖南道縣)應道樓天寶,人稱連先生。
北宋五子之壹的周敦頤是宋代儒家理學的創始人。他是壹位作家和哲學家,著有《朱元璋公基》、《胡艾蓮說》、《太極圖說》和《舒同》(後人將其改編為《朱元璋公基》)。
理學的基本概念,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至誠、無欲、色相等,被後世理學家反復論述和發展,構成了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2.程浩
程顥(1032—1085.7.9)名伯淳,明道人,學者稱他為“明道先生”。河南省(今河南洛陽)人。理學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北宋“洛學”代表人物。
北宋嘉祐二年(1057),升任進士,歷任朱郡官主簿、上元郡主簿、澤州金城令、太子中雲、禦史監、汝州酒稅監、鎮寧軍判官、宗寧寺官。
北宋嘉佑年間,程顥考中進士,時任中允親王的宋神宗監督禦史,反對王安石新政。
在學術上,程顥提出了“天為理”、“惟心為天,行之則智”等命題。他認為“仁者與物完全相同,凡知仁義禮信者,皆仁者”。如果他們知道這個道理,就必須“以誠守之”。
3.朱
朱(1130 . 9 . 15—1200 . 4 . 23),性格陰暗,人稱惠安,後稱惠翁,人稱朱文公。原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婺源),生於南澗府尤溪(今福建尤溪縣)。
宋代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派代表人物,儒學大師,佛名朱子。朱是唯壹壹個不是孔子親傳弟子,卻喜歡去孔廟拜謁的人。他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之列,受到儒家的崇拜。
朱是的學生,二程(程顥、程頤)的弟子,與二程並稱為學派。朱的理學對元、明、清三代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為三代的官方哲學。他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之後的又壹人。
19歲時,朱參加了的進士考試。曾任江西南康總督、福建漳州總督、浙東總督。他為官清廉,推動書院建設。這位官員崇拜桓的考勤制度,並講學,為皇帝講課。
朱著有《四書句註》、《太極圖註》、《通書註》、《周易讀本》、《楚辭註》等著作,後人編纂了《齋藤優子大全》和《齋藤優子象》。其中《四書章句註》成為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配。
4.陸九淵
陸九淵(1139年3月26日-165438+10月18),字,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南宋哲學家,心學代表人物。
因書房取名“存”,世人稱存齋先生。因在香山書院講學,又被稱為“香山先生”,學者常稱他為“陸香山”。
南宋孝宗幹道八年(1172)進士,轉靜安主簿,過國。對靖康時事感觸頗深,拜訪了勇士,討論了修復方案。他打了五件事,遭到王新的駁斥,於是他回到家鄉講學。
邵熙二年(1191),了解荊門軍隊,創建並修建軍城,穩固邊防,戰功卓著。邵熙死於第三年(1193 1)十二月,享年54歲。追文安。
5.王守仁
王守仁(1472,10,31-1529,1,9),漢族,浙江紹興余姚縣(今寧波余姚)人。
學者稱他為陽明先生,又叫王陽明,因為他曾在會稽山陽明洞建過壹個房間。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精通儒、道、佛,是王陸心學的集大成者。?
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歷任刑部尚書、貴州隆昌翼城刺史、廬陵知府、贛南總督、兩廣總督等職。晚年任南京兵部官,都察院左都職。因平定叛亂被封為新建伯,在統治時期被追封為新建侯。史文成,所以後人也稱為龔。
與孔子、孟子、朱並稱“心學大師”。
王守仁的學說“王雪”是明代最有影響的哲學思想。他的學術思想傳播到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和東南亞,成就為下壹代之最。
弟子如此之多,以至於有堯江派之稱。他的文章博大繁榮,筆墨之間有壹種瀟灑大氣。還有王文成的功夫書。
百度百科-宋明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