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壹夫壹妻制和壹夫多妻制,就是長子繼承制。之所以制定這壹制度,是為了解決延續了幾千年的繼承人之間的殘酷鬥爭。如果壹個男人有幾個妻子,每個妻子都生了壹個兒子,兒子之間的鬥爭就會爆發。這是壹場殘酷的政治鬥爭,周朝規定了壹夫壹妻制和嬪妃與長子的繼承制度來解決這個問題。
眾所周知,秦漢以前的中國歷史是貴族政治,貴族代表社會主流,男人結婚也是如此。他們講究門當戶對,貴族只嫁貴族,不嫁其他階層。周朝以前,世家子弟多妻,如華夏始祖黃帝有四妻二十五子。
《禮記》:天子有皇後,三妃,九妃,二十七妃,八十壹妃。這是周代皇帝的嬪妃制度,規定天子有壹妻(皇後),三妻,九妾(嬪妃等級),27夫人(嬪妃等級),81夫人(皇妃),等級最高的在後,依次是妻子,再是妻妾,再是夫人。
皇帝,皇帝,王侯,大臣,大夫,秀才等貴族都壹樣,只是妻子的數量有限,逐級遞減。皇帝是最早的,士子是最低的,而娶妻妾的普通人就更少了。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古代男人娶多個小妾呢?古代男人娶妃子,為什麽妻子或其他妃子不反對?
第壹個原因:男尊女卑。自從社會進入男權社會以來,男性的地位已經遠遠高於女性,整個社會所有重要事務的決策權都取決於男性。從皇帝到普通百姓,男人可以隨意妻妾,但規定男人只能娶壹個老婆,可以娶很多妃子。
而且娶老婆需要合適的媒體嫁給合適的人,有壹套詳細的流程,比如三茶六禮。壹種是中彩票,即送彩禮求婚;二是問姓名,即考出生年月;三是納吉,即占蔔婚姻;四是征收,把彩禮送到女方家;五是邀約期,就是確定結婚日期;六是拜堂,即男方到女方家拜堂。
即使是現在,這些工藝在壹些地方也很流行。這就是娶妻的過程,耗時耗力,但是納妾就不壹樣了。不需要合法結婚,也不需要任何流程。可以在市場上花錢買小妾,可以直接納妾敵方女囚,可以接受別人捐贈的女人做小妾。這壹切都是男主說了算,因為男人地位高,老婆或者小妾都不能幹涉。
《女誡夫婦》:夫有再婚之意,夫妻二人是二適之父,故稱夫為天;天道不可逃,夫不可違...丈夫的故事就像妻子壹樣,他也是壹樣的孝子,父親,忠臣。
這意味著丈夫(男方)有再婚的義務,而妻子(女方)沒有再婚的理由。所以丈夫是妻子的天,天逃不掉,所以丈夫離不開...所以,待夫如待妻,待父如孝子,待君如忠臣。
這是東漢著名歷史學家班固、著名軍事家班超的妹妹班昭寫的《女誡》,是告誡妻子如何對待丈夫。這本書是壹個女人寫的。像班昭這樣有才華的女史學家寫的文章裏,男尊女卑,基本是全社會的知識。
所以,壹夫小妾,其他妻妾根本管不了,只能順從。即使不滿意,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也只能服從。
第二個原因:傳宗接代。古人非常重視傳宗接代,因為沒有後代,就什麽都沒有了。這裏的後代都是兒子,女兒沒有繼承權,尤其是貴族,比如王子。如果他們沒有兒子,他們的國家就會被收回,比如卿大夫。如果他們沒有兒子,他們的封地將被收回。
所以男主沒有兒子的時候,妻妾們就會爭著要他納妾,或者把封地或者封地收回來。男主死後,所有的妻妾和女兒都沒有封地或封地可以生活,只好喝西北風,這是利益決定的。另壹種情況是,封地或封地由同氏族其他分支的男性繼承,原來的妻妾將被趕出家族大門。
比如武則天的母親是的妃子,但武則天的母親楊沒有生兒子,只生了三個女兒。武士彟死後,武則天母女幾天就被他同父異母的哥哥趕出了家門。他們本來可以繼承父親的壹點財產,但是因為沒有兒子,所以沒有繼承權。
在這種迫切利益的引導下,所以貴族們都不顧壹切地想要生兒子。生兒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納妾。畢竟只有壹個老婆的話,兒子不多,古代兒子存活率很低。娶的老婆越多,生兒子的可能性就越高。
比如曹丕的妻子甄士隱,曾經對曹丕說過這樣的話,甄士隱說:
在古代,黃帝子孫因妻妾眾多而興盛。所以丈夫也要做壹個賢惠美麗的女人,這樣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此外,中國社會壹直提倡多生孩子和人口繁榮的觀念。為了多生兒子,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納妾。只有壹妻多妾,只能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