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在家祭拜還是在墳前祭拜,主要看各地習俗。大部分地方會在家祭拜,有的會在墳前祭拜。
“七月半”祭祖時,要把祖宗牌位壹個個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在專用的祭壇上,然後在每個祖宗牌位前插上香。茶和米飯每天供應三次,分別在早上,下午和晚上,直到7月30日。如果妳有妳祖先的畫像,請把它掛起來。
祭拜時,給每位祖先磕頭,默默祈禱,向祖先報告,請祖先反省自己這壹年的言行,維護全家平安幸福。我安全快樂。回來的時候燒紙錢和衣服,這叫燒衣服,或者佛教或者道教的超然法。
祭祖活動壹般在當天中午舉行。家庭準備豐富的菜肴,飲料和飯菜。各自廳堂的八仙桌上擺著24餐,七雙筷子,七個酒杯,中間放著果盒和食板。水果盒壹般用六邊形實木雕刻,菜盤也雕刻成長方形,上面有六個正方形。裏面有香菇、蘑菇、蔬菜,有木耳、松茸、菜花、筍絲、紅棗,俗稱“六味齋”。
酒席準備好後,主人點上三支香,點上兩支紅蠟燭,跪下拜香,並邀請先人出席追思宴,希望能保佑庇護後代的健康、平安和興旺。方定了定神,請示許可,然後把金銀幣燒了。燒完金紙後,聚會就可以取消了。
當天,在大廳裏向佛像供奉了三只祭祀動物。所謂“三祭”是壹種主祭動物,還有兩種輔祭動物。主要動物通常用蹄子煮五公斤豬蹄。副動物通常是煮熟的魚、魷魚、大比目魚和雞肉。比如大雄寶殿裏供奉著觀音菩薩。因為觀音菩薩不吃肉,所以經常給他們提供新鮮的水果。因為佛比祖師爺高,所以只能提供“金紙”。銀裝不是很值錢,也不能體現好男女的真心,所以不在供品之列。
除了在中原節祭祀祖先、神、佛之外,主人還要向牛棚、馬廄、羊圈、豬圈的主人、基業主、竈神、床母、神等拜祭。他們可以用五種宴會碗和銀衣服來崇拜他們。
中秋節去哪裏祭拜1。祭拜地點:死者在屋前或公寓陽臺上祭拜。在祖先牌位前祭拜祖先。
2.準備祭品:除臉盆外,其他祭品數量應為六個或六的倍數。
(1)裝滿八份水的臉盆。並且用毛巾和肥皂給桌子前的長椅上的好兄弟們洗澡。
(2)六人份的米飯、面條或蛋糕
(3)煮熟的雞、豬、魚可以用罐頭代替。
(4)碗中的湯或杯中的飲料。
(5)新鮮水果和煮熟的蔬菜。
3.儀式順序:
(1)桌子上的筷子
(2)燒香祈禱。香數是祭祀總數加三。
(3)第壹次燒香後,每根香插壹個祭品。主食、米粉或糕點的附加香味可分別插入兩列。
(4)第壹香點燃壹半時,燒第二香。如上所述插入
(5)第二次香剩壹半時,重復上述操作。
(6)香燒完,放好香腳,雙手跪拜,向路過的弟兄們祈禱,宣布祭祀結束。
中秋習俗1。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它們通常用燈或蠟燭放在底座上。在中原之夜,它們被放置在江河湖海之中。河燈的作用是把溺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擺渡到水裏。把燈籠放在河裏很壯觀,尤其是在黃河。
焚燒街頭服裝
這是香港開埠以來壹直保留的民俗。進入農歷七月,天黑後,人們會帶著香燭、金銀衣服、紙和壹些祭品,如豆腐和米飯,在路邊祭拜。“燒街服”的目的是給那些無助的靈魂禦寒的衣服和裹腹的食物。
制作茄子蛋糕
認為茄餅可以作為已故先民前往玉蘭盆地社會的幹糧。春節的時候,老南京家家戶戶都做茄子餅,就是把新鮮的茄子切絲,拌上面粉,油炸。其實茄子餅現在已經是普通的家常菜了。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壹盤緩解自己的貪欲。
燃燒紙張
在四川省,元代中期祭祖紙非常普遍。也就是說,壹堆紙錢封在壹個小信封裏,信封上寫著收信人的姓名和頭銜,收到的信封數量,吐絲人的姓名和時間。據說鬼門關在7月15,所有家庭要“送孤兒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