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的現有中醫書籍包括《黃帝內經》、《針灸A-B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病源論》等。
【1】唐明劉著:即《黃帝內經》,又稱《孔子與穴位針灸療法》,簡稱《唐明經》。原書已佚,後編於《針灸A-B經》和《黃帝內經唐明經》,為針灸專著。作者不詳,成書年代約為戰國晚期或秦朝前後。
[2]《本草》;即《神農本草經》
[3]《藥堆》:北齊醫家徐治才所著,壹般認為是在《雷公藥堆》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4]阮豫南:即人,晉代醫生。字叔文,魏(今河南開封)人。因為以前是河南陰,所以叫“阮河南”。醫術精湛,著有《阮河南》十六卷,現已失傳。
[5]範東陽:人,阿津醫師,生於宣平和楊穎(今河南許昌)。《範東陽方》(又名範王方或範東陽雜方)170卷,已失傳。其部分內容散見於《外國臺灣秘笈》、《醫心方子》等醫學書籍中。
[6]張渺:晉代醫家。擅長脈診,擅長治療疑難雜癥。
[7]金紹:晉代醫家。他對經方和本草有深刻的認識,療效顯著。我沈迷於研究食物。
【1】六壬:古代用陰陽五行占蔔吉兇的方法之壹。六十甲子中的六個(任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和任旭)被稱為劉仁。其占法分為六十四課,其中刻有樹幹的天空板與場地重疊,旋轉天空板後得到樹幹的數值和時間位置,以此判斷吉兇。
[2]小費:患者因治療失誤死亡。死亡。
[1]三史:魏晉南北朝稱為史記,漢書和東關韓吉三史。唐初以後,葉凡的《後漢書》取代了《東觀史》,與《史記》、《韓曙》並稱為三史。
[1]五行:原“王”的“王”今已改。按“王”連接“王”。“五行不旺”指的是五行的克制規律。
【2】七曜:七曜,指太陽、月亮和水、火、木、金、土五行。就是理解天文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