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對科技的思考。
我們知道,近代以來,我國是在自辦的狀態下被西方打破的(清廷的無能和閉關自守的眼光等。).它不僅把工業革命的喧囂帶進了中國,也把哲學帶進了中國,讓我們驚異地體會到了科學的力量、不安和堅持。
我想說的是,在科學與技術的區分上,我們固有的文化只有思想真理沒有哲學,只有技術沒有科學。
在這種狀態下,《道德經》與《易經》的關系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只能用《道德經》的自知之明來清晰地展現道路的真理。我們不能用《道德經》《易經》不必涵蓋我們所沒有的那種空洞的玄學和概念思維。
老子說:“道生壹,生二,生三,生萬物。”萬物陰陽,以為和。"
在原初的道路上,人自己思考萬物的構成,在生成的道路上,思考生成的道路。
在否定和擁抱中看到陰陽的矛盾與和諧。指向《易經》的原始狀態。
“道”字是“道”的本義,“道”字在古漢語中是指人在路上的行動(行動中的人是在說自己在思考道路)。它比任何客觀規律(形而上的概念思維現象背後的本質)更原始,更神秘(深刻),更能顯示道路的真理。
否定和擁抱是人體接觸的原始狀態。矛盾區分陰陽,天人合壹。
這裏強調的是人體,包含了身心的原始狀態,不是說意識,也不僅僅指身體。
易經本身提供了更多的結構性技術含量和系統性技術。
如果《道德經》和《易經》不壹樣,妳要從“構成”和“結構”這兩個字來看。
構圖是壹種體驗境界達到境界的方式。
結構是陰陽六十四卦經驗中發散和分化的壹種理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