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五行學說,“木直則直”,凡是具有生長、上升、順滑的功能或性質的,都屬於木;“火即炎”,壹切溫暖向上的東西都屬於火。“土與莊稼”,凡是具有生化、承受功能的事物,都屬於土;“金曰‘隨革’,凡具有清潔、還原、收斂作用者,皆屬金;”水是濕潤的”,壹切冷的、濕潤的、向下運動的東西都屬於水。
五行學說是根據五行的特性對事物進行分類,將自然界中各種事物和現象的性質和作用與五行的特性進行比較後,分別歸屬於五行。
根據五行學說,五行之間是有關系的:生、克、乘、辱。五行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明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五行的相乘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影響。
中醫應用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解釋身體的病理變化,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五行分類
五行學說是根據五行的特性對事物進行分類,將自然界中各種事物和現象的性質和作用與五行的特性進行比較後,分別歸屬於五行。如果事物的特性與木相似,則屬於木,與火相似則屬於火。
五行的生成、制約和濫用
根據五行學說,五行之間是有關系的:生、克、乘、辱。五行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明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五行的相乘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影響。
共同成長,就是相互稟賦,相互鼓勵。五行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共生關系也可以稱為母子關系,比如木生火,即木為火之母,火為木之子。
相互牽制,相互制約。五行的順序是:木圖科,土克水,水霍克,火金科,金克木。
相互成長,相互制約,密不可分。沒有生命,事物就不能發生和生長。沒有制約,事物就沒有束縛,正常的協調就無法維持。只有保持相互生長、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事物才能正常發生和發展。
如果五行互相幹擾過多或過少,就會破壞生克的正常關系,就會出現相乘或相虐的情況。乘法,即五行中的壹個對另壹個過於克制。比如木太強,金不能正常克制木,木就會壓倒土,使土更虛。這是木取土。辱罵對方,即五行中某壹行太多,以至於另壹行無法克制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也叫反侵略或反侵略。比如正常情況下水可以殺火,但是水太少或者火太多的時候,水殺不了火,反而會被火烤幹,也就是火可以殺死或者侮辱水。
五行學說在中醫中的應用
中醫用五行學說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解釋身體的病理變化,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五行學說把人體的五臟分別歸入五行。從五臟的稟賦來看,腎水的本質是滋養肝木,肝木藏血助心火,心火之熱是溫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補肺金,肺金清化助腎水。由此可見五臟之間的關系。從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來看,肺氣清降可以抑制肝陽上亢,即金克木;肝氣可解郁脾土,即木克土;脾的運化可以避免腎水即土水的泛濫;潤腎水可以防止劇烈的心火,也就是水可以勝火;心火之陽熱,可制約肺過於清化,即火能殺金。中醫也用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與自然環境、氣候、飲食的關系。
人體在病理狀態下的變化,也可以用五行學說來解釋。因為臟腑屬於五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基於五行學說的規律。若肝病波及脾,即木取土;而脾病肝,即土辱木;肝脾之間的相互病理影響是木滯土虛或土和木滯。肝病影響心臟,是母病,子病;影響肺,即木辱金;影響腎臟,也就是孩子病和母親。
中醫的望、嗅、問、切四診所獲得的信息都有其五行歸屬,從而可以綜合判斷患者的疾病。例如,面色發青、愛吃酸味食物、脈細數的患者可診斷為肝病;面色發紅,口苦,脈沈,可診斷為心火亢盛。再比如痙攣伴急性驚厥,根據五行歸類為木病,從人體臟腑角度可以診斷為肝病;全身浮腫,小便不利,五行歸類為水病,病位可定義為腎。
根據五行學說,在治療疾病時,不僅要考慮患病臟腑本身,還要根據臟腑之間的關系來控制疾病的傳播。正如《難經》所言:“見肝之病,知肝要傳於脾,先健脾。”
中醫根據五行“相生”的規律,提出了虛補母,實則肅子的治療原則:
1.補母主要用於母子關系虛證。在針灸療法中,所有的虛證都可以通過母經或母穴來補充。比如治療肝虛證時,選腎經節的陰谷穴。這是不足就補其母,補其母就安其身。
2.腹瀉主要用於母子關系的演示。在針灸療法中,每當有多余的證據時,它所屬的子經絡或子穴位都可以被清除。若肝氣不足,可用心經少府或本經薛瑩治療。這其實是拉肚子,拉肚子是媽媽的安全。
根據母子關系,提出以下處理原則:
1.滋水含木法,即滋腎(水)陰養肝(木)陰,適用於腎陰虧損所致的肝陰虛證。
2.補火養土法,即溫腎陽(火)補脾陽,適用於腎陽下降引起的脾陽虛證。五行中火指心,但自稱門升論,對身體的溫暖多指火在命門中的作用,即腎陽的作用。
3.養肺(腎)腎(水)陰虛法,適用於肺虛不能運津滋腎者,或腎陰虛,精氣不能養肺,以致肺腎陰虛者。
4.養土生金法,即補脾(土)氣補肺(金)氣法,適用於脾胃虛弱,不能養肺,導致肺虛脾虛之證。
中醫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律,確立了以下治療原則:
1.培土造水法適用於水多而致脾虛水脹之證。水土指脾腎,滋土造水指溫補脾陽,或溫腎健脾,亦稱溫腎健脾法。腎陽不足不能溫脾陽,腎不能控水,脾不能造水,水不能濕。因此,治療應以溫腎健脾為主。
2.抑木扶土法適用於肝過松,木旺之證。木土同為肝脾。抑木助土,即疏肝健脾治療肝郁脾虛,又稱疏肝健脾,平肝和胃,調理肝脾。
3.瀉南補北法適用於腎陰不足,心火過盛,水火不暢,心腎不交之證。心主火,火屬南;腎主水,水屬北。瀉南補北法就是瀉心火,滋腎水,也叫瀉火補水。
4.助金平木法適用於肺虧肝火過盛之證。金木既是肺,又是肝。佐金平木,即清肺氣抑肝木,又稱清肺瀉肝。
陰陽與五行的關系
陰陽學說主要解釋事物對立雙方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消長、相互轉化;五行學說是以事物屬性的五行分類和生、刑、虐、辱規律來解釋事物的屬性和事物之間的關系。在中醫裏,兩者都是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為基礎的。它們都是從宏觀的自然現象(包括人體的變化規律)出發,分析、研究和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以及人體內外的各種關系,用圖像對比的方法指導臨床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