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直白和隱晦的區別。西方的“情人節”坦誠、熱烈、赤裸裸,有情人的情人節明確告訴妳,真的是“我愛妳”;反觀中國的“七夕”,雖然也表達了戀人相聚的意思,是指七月初七兩情相悅,但很有內涵,並不露骨,用的是古人慣用的比喻表達,年輕人很難理解,不安分的壹代也很難青睞。愛就是愛,愛就是愛。妳為什麽還蒙著臉?既不平整也不整齊。
二是物質和精神的區別。《情人節》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現出火熱的激情和自然的表達。尤其是在現代,“情人”壹詞不僅指戀人、伴侶、夫妻,而且是實質性的、廣泛的、直接的、露骨的,符合封建文化和文革長期壓抑的自然感情和欲望的表達和表達。另壹方面,中國的“七夕”體現了離別後重逢的人的相思、思念、憐惜和同情。內容不外乎畫詩、贈手帕帛、望天嘆息、祈求上帝等。姑娘央求針線,誘導王太後送她壹個好“牛郎”。形式上完全封閉在院墻裏,笑半遮,鬧半遮。這純粹是精神活動,哪裏能熱?
第三是感傷物和信物的區別。“情人節”講究的是親情的饋贈。每到情人節,玫瑰、巧克力、蛋糕、衣服和珍貴的珠寶就成為戀人們互贈的“親情”。註意,這裏的“有感情的東西”指的是有價值的東西,說明感情是有價值的。這無疑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於是乎,每當“情人節”來臨,鋪天蓋地的廣告和滿大街飄揚的打折標語,讓“情人節”熱到妳連想都不敢想,也不敢送禮物。另壹方面,中國的“七夕”要慘淡得多。傳統的戀人也會送禮物,但這是壹種愛的象征。它只是壹塊小手帕,壹把扇子和壹幅畫。怎麽能引入商品經濟而不引入商品經濟,怎麽能讓商家花大價錢宣傳祝賀節日銷售?
第四是情欲和愛情的區別。對於喜歡情人節的人來說,除了壹些喜歡跟風的年輕人和真心相愛的年輕情侶,絕大多數不老不小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快餐色欲的想法。“情人節”恰恰給了他們(她們)這樣壹個機會,制造了這樣壹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制造了這樣壹個讓異性感動、驚喜、愉悅的場景,也讓這個異域的節日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另壹方面,中國的“七夕”受傳統觀念影響,以守望、思念、通過借口表達愛情為主題,節日的主旋律是真摯、純粹、精神的愛情,很難直接點燃欲望的火花。而且長期以來,傳統的男女性愛和情欲都是隱蔽的、難以表達的、曲折的,所以“七夕”從來沒有為男女情欲創造過合適的借口和良機。這也是中國情人節的軟肋。
唉,“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