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該卷是當時公開的圖書分類目錄,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獻目錄。是現代人研究先秦秦漢文化學術史的重要參考。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從周代開始,官方就開始編纂民間著作,其中不乏內容豐富的書籍。因此,有必要將群書作為目錄進行整理。劉向校對書籍,撰寫別錄。三六繼承父業,寫了《七律》。《七律》分為編、六藝、諸子、賦、兵法、數術、方術等七個部分。班自言自語道:“今天就拿妳想要的東西去準備妳的文章吧。”這部編年史的名字叫《文藝》,所謂“術”是由詩、術、理、悅、意、春秋六藝組成的。所謂“文學”,指的是文學的百家學說。其內容,經過簡短的序言,分為六個部分:六藝、諸子百家、詩賦、兵法、數術、黨術。藏書38種,596冊,13269冊。每類後有小序,每部分後有總序,對先秦秦漢學術思想的起源和演變作了簡明扼要的描述。可以想象,班在《七律》方面做了壹些工作,並吸收了劉的觀點,融入了自己的學術主張。他在區分學術篇章、考察源流方面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昨天仲尼什麽都沒說(1),七十子失大義,行為端正(2)。所以《春秋》分五(3),《詩品》分四(4),易經是幾個家族傳下來的。戰國時有真偽之爭,諸子之言混淆不清。對秦朝來說,這是壹篇燒出來的文章,是愚蠢的(5)。漢興改變了秦朝的敗局,大量藏書,開辟了獻書之路。至孝時,書缺簡(6),禮崩樂壞。聖者唱道:“我非常抱歉!”於是建藏書之策,寫書之官(7),各派傳說,都充斥著密宅(8)。到他稱帝時,書已頗散,令拜者陳農求遺書於世(9)。趙博士傳諸子詩(10),任步兵校尉,撰兵書(11),太史令尹教數學(12),李博士教校術(13)。每壹本書都被記錄和播放過(14),有它的內容和意義。將為卒,哀帝復職,奉子於車。壹個船長想死在父親的企業裏(15)。所以辛總是把他的七觀放在壹組書裏演,所以有紀略(16)、六藝略(17)、略、師符略、兵書略、略、方。今天刪除其要領,為文章做準備。
(1)仲尼:著名的孔丘,他的名字叫仲尼。竊竊私語:微妙而精彩的話語。(2)七十弟子:孔子的七十弟子。七十,意思是變成壹個數。義:指經義。(3)《春秋》分為《左傳》、《公羊傳》、《梁傳》、《鄒氏》、《賈氏》五部。(4)《詩經》分為四部:(毛恒)、齊(齊元谷)、陸(沈沛)、韓(韓嬰)。(5)千手:勞動人民。(6)簡:如果簡的繩子斷了,簡就會掉下來。(7)寫書官:指抄寫書籍的人。(8)密室:宮中的圖書館。(9)顧問:正式名稱。它屬於壹個醫生。(10)光祿博士:正式名字。照顧好顧問。劉翔:滋子正。楚原國王的傳記附後。(11)步兵上尉:官名。負責守衛。(12)太史令:正式名稱。棕櫚日的星歷表。命理學:占蔔之書。(13)隨從:少府禦醫令官員。食譜:醫學之書。(14)錄:劉向的書錄,附在原書上,叫徐璐;壹冊所收者為《別錄》,已失傳。(15)石忠:當官的。車峰上尉:正式名字。棕櫚皇家乘坐和汽車。新:劉鑫,子君。劉翔的兒子。楚原國王的傳記附後。(16)系列:同“收藏”,指所有書籍的通用要領。簡稱:總結。(17)六藝:六經。
石、孟、的《易經十二首》(1)(2)。《易·周傳》卷二(3)。字王孫也④。《浮士德》卷二(5)。《楊》卷二(6)。叫什麽名字,字叔元,四川別構人(7)。蔡公兩篇。保衛人民,事關孫(8)。韓的兩篇文章。寶寶(9)。王石的兩個章節。同名(10)。石鼎,八篇文章。廣名,祥子,梁仁業(11)。十八古五子。從甲子到壬子,討論了易(12)的陰陽。淮南道訓兩章。淮南王安聘九人寫《易經》,職銜九師(13)。上古雜記八十篇,雜災三十五篇,神失五篇,圖壹(14)。蒙臺梭利方婧十壹件,蒙臺梭利方婧六十六件,五鹿崇宗簡介三件,史靜段家十二件(15)。《張炬》包含石、孟、三篇(16)。易派十三家,294篇(17)。
易經:易經。至今依然存在。(2)石、孟、三家:三家傳播已死。(3)易:書已死。(4)王孫業字:這是班的原註,無“前事不忘”二字,下同。(5)書中傅氏已死。傅氏:齊人,先取號。“福”、“密”、“福”三個字互為免責。(6)《楊》:書死。(7)楊鶴:漢武帝時五經大夫之壹,從公到仲的大夫。(8)蔡公:書已死。蔡公:他沒有考。(9)《韓》:書死。姚振宗雲:《漢詩傳》問曾引《易經》者,亦《漢書易經》。(10)王:書死了。王彤:總的來說,吳棟人受《天河易》的影響。石鼎:這本書已經死了。《儒林外史》雲:丁將軍寫《易》,言三萬字,今小句也。姚振宗說:從石舟到現在的七大流派,都被冠以“易傳”二字。(12)古武子:書死了。《初學錄》系引劉對別錄說:我校傳古五章,除復外,共分十八章,分六十四卦,寫於當日。自甲子至於壬子,就叫戊子。所謂“古”,是指用篆書寫的書,不同於今天用隸書寫的文獻。(13)淮南道訓:書死了。(14)《神失》:顏師古引劉《別錄》曰:“神失,王道失則禍,四海失則福。(15)孟等。:書不全,《四庫全書》記載荊《易傳》三卷,屬於數學範疇。方靜:明軍,字敦丘人,曾任魏縣知府。所謂“孟的”和“災異孟的”都是關於孟的學問。陸吾崇宗:是梁丘易。段家:《儒林外史》叫《尹嘉》。東海人,為大夫。方婧弟子。張炬:這本書已經死了。章句:稱之為經學所教的經學之分、斷句、釋。(17)易經有十三本書,包括294篇文章。這是《易經》的統計。”韓誌”在每本書之後都被計算在內。
《易》曰:“米(伏羲)仰視於天之象,俯視於地之法,觀鳥獸之篇,適於地,近體而遠取之物,故起八卦,通神明之德,似萬物之情(1)。”至於殷周,周在上,逆天而行,暴攻之事(二)。文王遵諸侯之命,占天人有效(3),故重易六爻,作上下章(4)。《孔氏》分十章(五篇),包括訓、象、銜接、文言、序卦。所以易經博大精深,人更聖(6),天下三古。而秦焚書,《易》為蔔筮,流傳不休(7)。韓星,天河傳之。《軒轅氏》中有史、孟、、景等學者(8),民間有費、高等說法(9)。劉向在《中國古代文學易經》(10)中訂正了孟、的經典,或者去掉了“無咎”和“悔死”(11),而費的經典同中國古代文學(12)。
(1)“易”等句:引語見“易銜接下”。所謂蔔筮,乃傅易之始。(2)物:萬物,萬物。(3)效果:還是“看”。(4)六爻:指六十四卦。分為兩部分。經典有《卦辭》、《義辭》。(5)十篇:本說傳實際上有七種十篇,除了《項辭》、《項辭》、《銜接》、《文言》、《序卦》上下篇,還有《說卦》、《雜卦》各壹篇。這十條叫做十翼。(6)多:經典:三聖:伏羲、文王、孔子。(7)秦焚書,《易經》是籃蔔之事,流傳不絕:秦始皇焚書,下令“醫蔔種樹之書”不得焚燒。(8)尤氏、孟、、荊列為學官:說:漢武帝立五經,易經只以楊合為主。離石、孟與易。是成就了荊的《易經》。見學者贊。(9)費:費誌,長字翁,東萊人。高:高調,沛人。同時,他們也沒有站在官方的立場上。(10):指秘密公館。(11)“無咎”和“悔死”:都是經。(12)這壹段是《易研究》的序言。韓誌出現在每本書的後面。
《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五十七條(1)。《世說新語》第29卷(2)。大小夏侯。歐陽靖三十二卷。四十壹篇傳記(3)。《歐陽張句》卷三十壹(4)。《大小夏侯章》各有二十九卷⑤。《大夏侯和小顧傑》第二十九卷第六期。歐陽易碩(7)。劉向《五行傳》(卷十壹)。許商五行傳(9)。周樹的七十壹篇文章。周世濟(10)。四十二件鄒毅作品。論《宣帝》(11)中的詩曲。
九本,412篇(12)。劉翔疑惑集(13)。(1)尚書:古代文獻匯編,包括正典、沙漠、訓詁、專利、誓約、天命六個體裁。分為《金文尚書》和《古文尚書》。現在流行的《十三經註》和四種下屬出版物的版本,是以《古文尚書》的25種偽本、《金文尚書》的33種雜本、《* * *》的58種本為基礎,每種本都有偽孔安國的《尚書》傳。(2)第二十九本書:書死了。這是正文。(3)《傳》四十壹篇:這是《尚書·傅盛傳》。已被禁用。《四庫全書》載有《尚書傳》四卷,有壹個附錄。(4)歐陽張句:書已死。楊樹達引《莊樹祖韻》:歐陽靖三十二卷,張炬只有三十壹卷,其中壹卷無句,有序。(5)《大小夏侯章森騰斯》:書亡。大小夏侯:大指夏侯勝,小指夏侯建。(6)《夏侯顧頡》:書已死。故與“易”同。(7)歐陽易碩:書已死。(8)《五行傳》這本書死了。《五行傳》是洪範的《五行傳》。(9)許商:漢長安人,字長,周侃弟子,曾在九卿。周樹:書破了。如今《四庫全書》已錄十卷,分屬於不同的歷史範疇。鄒毅:這本書已經死了。漢高祖宣帝在石渠閣召集儒生討論經學異同時,皇帝稱之為別離。參加討論的有、歐陽滌玉、周侃、張山柑、假蒼等。(12)凡九書四百壹十二條,曰:“王補註,共四十六卷,二十九卷,四十壹列傳,為壹行,即若計壹書,則適九書。《夏侯》、《夏侯》有《靖》二十九卷,《張句》也是如此。若歐陽靖為三十二卷,總數為四百二十二,十余部。”(13)進入:Bancroft的新進入者。顏師古道:“凡在此談‘入’者,也是班氏七觀之外的新人。雲‘出’也是壹樣。”
《易》雲:“江河作畫,羅作書,聖人作(1)。”所以,這本書起了很大的作用,從孔子的著作到姚的,從秦的到秦的,有幾百篇,是《序》和《意》②。秦焚書禁學,濟南獨藏。漢朝的興亡產生了29條。要在齊魯和齊魯之間教書。孝之後有“歐陽”、“夏侯氏”等,都是文人所立。寫中國古代文學史的人,都是從孔子的墻裏出來的。漢武帝末年(3),魯* * *(公)王毀了孔子的住所,想擴建他的宮殿,卻得到了包括《中國古代文學史》、《禮記》、《論語》、《孝經》在內的幾十篇文章,都是古文字。* * * Solo進了他家,聽到了鼓、瑟、鈴的聲音,很害怕,但還不錯。孔安國,亦復孔子,學其書,有二十九篇,十六更④。安國獻之。巫術⑤,未列為學者。劉向校勘了古代漢語中的歐陽與夏侯、九古與趙古三部經典(6)。如果速率是25個字,那就是25個字。簡中有22個字符,就少了22個字符;如果妳有超過700個不同的字符,妳將失去10個單詞。寫書的人,古代的命令,命令是對大眾下的,不站出來就聽被執行的人的。古文要讀爾雅(7),才能知道古今漢語(8)。
(1)“壹”等句:引語見“壹銜接”。(2)意圖:作者的意圖。(3)武帝末年:《說篇》論鄭恒時以為翟晶。(4)多十六篇:這就是說世界上除了二十九篇之外,還有十六篇。(5)巫術:詳見《吳武子傳》、《怒親王傳》。(6)中國古文:秘府古文經典。(7)爾雅:近義之意。(8)古今語言:古代語言是方言,現在的語言是指漢語。
《詩經》二十八卷,魯、齊、韓(1)。《魯古》二十五卷②。《呂說》卷二十八(3)。《齊侯石鼓》第二十卷(4)。《史故》第二十七卷第五期。《齊朝歷代帝王傳》卷三十九卷六。《史傳》卷二十八(7)《齊雜記》卷十八(8)。《漢書》第36卷(9)。《韓內傳》四卷(10)。《漢書傳》六卷(11)。韓碩第四十壹卷(12)。石矛二十九卷(13)。石矛舊訓傳三十卷(14)。詩六首,416卷(15)。
(1)《詩經》二十八卷,齊、魯、韓:書亡。齊:袁谷生。魯:沈培公。韓:韓穎。(2)魯谷:書死了。魯谷,沈工的作品。所謂“理”是有其意義的。都是類比(顏師古說)。(3)陸朔:書死了。據《儒林外史》記載,陸氏有魏(魏縣)、安、唐(唐長斌)和楚之學。這部《呂說》是弟子傳下來的。(4)齊皇帝之死:書死。侯氏:侯倉,字近君,袁谷生傳於弟子。所謂“後室之理”,涵蓋了後倉子弟的推論。(5)石傳:書已死。(6)《齊皇帝傳》:書亡。(7)《史之死》壹書已死。(8)《齊雜記》:書亡。(9)《漢書》:書亡。王先謙曰:“此韓嬰乃親身受教,與《內外傳》有別,故列為首輔。(10)韓內傳:書死了。(11)《漢書·列傳》卷六:存在主義。這個版本由十卷組成。韓碩:這本書已經死了。這本書是韓的追隨者傳下來的。(13)石矛:今天。王《景宜》有七雲:《》二十八卷,序二十九篇。(14)毛詩詞傳:今。作者是毛恒(參考《四庫提要》)。石矛的詩多為古文,他對現實的解讀結合了訓詁、訓詁和傳記,因此得名《老訓傳》。(15)陸、齊、韓、侯、六大世家。六本,四百壹十五卷,缺壹卷。
《書》說:“詩言誌,歌言(1)。”所以,悲喜交加的感覺,還有唱歌的聲音。背誦他說的詩,和他說的歌。所以古代有壹個收詩的官員,於是國王體察民情,知道得失,自省改正。孔子以純周詩,從殷到陸,三百五十首皆被秦諷刺,不獨竹帛。韓星、陸、傳授了詩之理,齊元谷、顏漢生則傳承了詩之理。或取《春秋》②,采雜論。鹹不是它的本義。同不得已③,魯是最接近的。這三所學校都被列為學術官員。還有毛公之學,叫《夏紫傳》,但河間獻王壹本好的,沒能立(4)。
(1)《書》及其他句子:引文見《尚書·虞書順典》。(2)《春秋》:泛指古代史書,不專指《呂春秋》。(3)和:如果也。(4)毛公的學問...站不住腳:漢代有兩個毛公,壹個是寫《前傳》的毛亨,壹個是給河間獻王博士的毛基。
五十六卷禮經十七經。侯氏和代氏(1)。
“記得”壹百三十壹。七十年代以後的學者寫的東西也②。
唐明陰陽三十三回。顧的遺風(3)。
汪詩詩二十壹章。七十後的學者(4)。
《曲臺後藏》九篇(5)。
中庸之道(6)。
《與楊》之五(7)。
周六記。劉新誌博士當王莽(8)。
《周官傳》卷四(9)。
壹百五十五《軍禮司馬法》(10)。
古禪群祭二十二篇(11)。
《馮壹禪對》十九章。武帝也(12)。
漢代三十六篇(13)。
三十八件鄒毅作品。石渠(14)。
《禮》十三篇,五百五十五條。入司馬法家,155篇(15)。
(1)禮經與經:其書有存有死。陳國慶說:“《禮記》就是《禮記》。最初命名為“李實”。涵蓋古人的退隱之節,婚喪嫁娶之道。十七篇,漢代三篇:壹、大德本;第二,戴聖本;第三,劉向的《別錄》書,也就是鄭玄的筆記書,也就是現在的通書。“其作者,有兩種學說,古文派認為是周公,今文派認為是孔子。還有三十九篇所謂“古文雅正”,早已失傳。(2)《錄》:書已禁用。”紀”,即《禮記》。錢大昕曰:“此雲有壹百三十壹章,與戴、戴所傳壹脈相承。《戴孝集》、《曲禮》、《談公》、《雜記》共四十九篇,均以簡、略為主,分上下篇,實際止於四十六篇。加上《大代》的八十五篇,就是壹百三十壹篇的數量。”陳國慶說,“現在《戴笠傳》八十五篇不全,但有十三卷四十篇。並非都是與戴德同歲,多是後人取的雜書,缺補。它的潛力很小,不會傳給後代。有阿明賈曲唐元的再版宋版。“《小戴》四十九篇,此《誌》未專錄,或收錄壹百三十壹篇。.....這四十九篇文章,涵蓋了孔子七十二子全部放學後的記者。清《四庫全書》在《禮記》中記載了四十九篇,六十三卷正義。”(3)楊:書已死。(4)汪詩詩:這本書死了。顏師古引劉向《別錄》雲,他是六國人。(5)《曲臺後倉》:書亡。作《曲臺後倉紀》。顏師古引茹春曰:“禮炮射於曲臺,後倉錄之,故名曲臺記。”(6)《中庸》:書死。這不是戴戟的中庸之道(顧氏說)。(7)《陽論》:此書已死。(8)《周·》:書儲。石鼓曰:“即今之周觀禮也;吳的《冬宮》裏充斥著“拷”的意味。”唐代賈在《李周藝疏》中說:“設位稱周關,言稱。“關於這本書的出處和作者,眾說紛紜。(9)《周官傳》:書死。(10)軍禮司馬法:書不全。清代《四Ku全書》記載了壹卷《司馬法》,該卷進入兵部計劃。(11)《祭古禪群》:書死了。(12)書死了。漢武帝時期,反對儒家的有50多人(見《二寬傳》)。(13)《漢風禪群祭》:書死了。(14)書死了。(15)凡有十三家之禮,陳國慶曰:“今司馬法家為新進者,若不算,有十三家。452篇。有“103條缺失。”
《易》曰:“有夫婦,父子,君臣,其禮義為鍺(1)。”但皇帝文壇有得有失,周渠未雨綢繆(2),事有所成,故謂之“禮三百,威三千(3)。”而周朝的衰落,諸侯必超法,無不滅其書,從孔子到秦。漢興、魯高唐生十七首④。孝宣天下,後倉最明。大德、戴勝、青浦都是他的弟子,其中有三個是讀書人。《禮記》是陸和孔氏(5)所撰,類似十七篇,多三十九篇。從的《陰陽》和王的《史記》中可以看出,雖然不可能準備多帝多臣的制度,但還是把《禮記》推給天子比較好(6)。
(1)“壹”等句:引文見《卦》言。錯:設置。(2)屈:還是個東西。(3)“禮三百,威三千”:劉光漢在《古書疑例》中說:“古書用三個字形容許多話。人數最多的計劃是三百人,這樣可以看到更多。如果數字特別復雜,那就計劃三千,這樣才能看得特別清楚。”三百禮,三千曲禮”,“三百禮儀,三千尊嚴”,還說幾十萬耳。不壹定要限制在三家,也不壹定是李周和李逸賣的。”(4)《土禮》十七篇:陳至說:“1957年七月,武威莫嘴子六號墓中,有壹篇漢簡上寫的儀式,共三部,七篇,如甲為禮之會禮,乙為喪傳,丙為喪經。甘肅省博物館定為漢代今文,疑是青浦之基。”(5)被淹沒:李明。(6)越:越勝利。
《樂記》二十三篇(1)。
王禹偁二十四章(2)。
《詩經》四首(3)。
趙雅琴的七篇文章。丁明,渤海人,由宣帝總理魏翔扮演。
《鋼琴家的家庭》八篇。名,東海人,後傳言師曠⑤。
雅琴龍家九十九篇。明·德·任梁(6)。
《樂》有六篇,165篇。出淮南劉向等《秦賦》七(7)。
(1)嶽吉:書不全。顧氏《漢書註》說:“小戴戟”有“樂記篇”。孔曰:“此《別錄》屬《樂記》,十壹篇合而為壹。十壹篇入《禮記》,劉也在其中。劉向為別錄時,收錄《樂記》十壹篇,其他十二篇,共二十三篇。”可惜這十二篇沒有進入戴戟就夭折了。郭沫若的《公孫尼子》及其樂論說,《樂記》正文“取自公孫尼子”。(2)王禹偁:書亡。(3)雅歌:書已死。(4)趙雅琴:這本書死了。(5)石:書已死。(6)《雅琴龍》:此書已死。石鼓在《別錄》中引用劉翔的話說:“也是魏翔演的。傳召我與趙鼎等詔,後拜為侍郎。”(7)樂有六所學校的,學校數、物品數統計無誤。
《易》雲:“先王作樂,崇德,薦神享祖考(1)。”所以從黃帝到三代,音樂是有名的(2)。孔子說:“以禮治國平民,不善也;移風易俗,擅作音樂(3)。”這兩個階段是平行的(4)。周壞,樂略吵(妙),以節奏感為節,政威惑(5)。家主韓星,用雅樂氣質(6),居樂官,頗能管教其鏗鏘鼓勵(7),而不能表達其意(8)。六國之王魏文侯是古代最厲害的。龔都(9),壹個享受孝道的人,提交了他的書,這也是周關大伯大樂思的壹章。梁武帝時,河間獻王好儒,生茂等人* * *采納周官等文人撰《樂記》,獻八式之舞(10),離制不遠。公務員王定川(11)授予常山王禹。於稱帝後,拜其為帝,計其言,送二十四卷。劉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與於不同,其道浸利魏(12)。
以下是全文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48b00b5a1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