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夏二年(1033),升興州為興慶府,擴建宮城宮。壹切都表明壹個結論:元昊是黨項最有才華和想象力的領袖。無論生前死後,他都深深地烙在了黨項人的心中,烙在了西夏的政治制度中。之後又攻取吐蕃巴(古)部的犁城,再攻取瓜州(今甘肅安西)、沙洲(今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轄區“東起黃河,西至玉門,南至孝關,北至大漠”,包括夏、夷、北。元昊大清第三年(1038),農歷十月十壹日,羌歷淩晨,三十多歲的元昊身穿白色皇袍,在陽光下走向神的寶座,自稱“帝,武興法任孝”,定都興慶府,國號大夏(現俗稱“西夏”,又稱“”等),改元。
建國的同時,元昊派遣特使到宋朝宣布建國的消息,要求宋朝承認自己是友好獨立的鄰邦。宋仁宗無法接受原來的征服者黨項與自己並駕齊驅的事實。寫了壹封信,斷了元昊的姓氏和官職,封了邊城,貼了壹張布告,懸賞捉拿元昊。此時的元昊羽翼豐滿,於是撕毀了與宋的和約,從康定元年到第三年(1040)連續向宋發起大規模進攻。中國西部處處顯示出巨大的悲哀。宋康定元年(1040)初,元昊攻打兗州,樊勇在宋朝屢戰屢敗。前來救援的將軍只求自保,不相見。兗州、宋西門村、安源村全部淪陷。
宋朝三十年來第壹次遭遇如此慘敗,朝野壹片嘩然。但兗州地方將領無壹人出來承擔責任,致使百姓的怨言如雪片般飛向朝廷。在壹片喧囂聲中,宋仁宗任命韓琦為陜西經略使,範仲淹為陜西經略使兼知兗州,勉強抗西夏四年——在沾滿鮮血、烽煙彌漫的城墻上,我仿佛看到壹個軍旅文人站在風中,他的盔纓和胡須在秋風中飄蕩,他那句著名的《漁父的驕傲》也傳入我的耳中:“。四周,號角之聲起,千裏之外,長煙暮合。壹杯濁酒是萬裏的家,而冉彥還沒有回家。管強滿霜,人不睡,將軍白發淚。”
西夏雖略占優勢,但人力財力不足。再加上宋朝停止年幣供應,關閉邊境,西夏人得不到茶葉和布匹。所以西夏人中間就有了“十不如壹”的反戰歌謠。元昊被迫在延天賜第七年、宋仁宗慶元年(1044)提出休戰。雙方約定西夏取消皇帝稱號,由宋朝授予夏王稱號。夏名義上仍聽命於宋朝,宋朝每年給絲綢65438+50萬匹,白銀72000兩,茶葉30000斤。和談使西夏得到了宋朝的認可,享受到了壓歲錢。範仲淹也得以重返朝廷擔任壹段時間的副丞相,後被貶為鄧州周知。在那裏,範仲淹憑著童年的記憶和好友滕送的《洞庭晚秋圖》,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嶽陽樓記》。人生最不能忍受的不是連續的壞天氣,而是萬裏晴空的日子。戰爭會給人帶來苦難,但沒有戰爭,英雄會沈淪。從此,這個鐵人心中不再是“金戈馬鐵,吞萬裏如虎”,取而代之的是“薄雲高明,飛星傳怨,銀河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