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劉鑫在江歌死亡案中的責任已經明確。無論是公眾心目中的道德判斷,還是辦案單位的法律判斷,都對整個事情的責任劃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即使劉鑫試圖用言語或情緒幹擾案件的正常公正審理,在無可辯駁的事實面前也作用不大。熟悉事情始末的網友對劉鑫的責任會有清醒的認識,壹審的審判結果也再次印證了這些理論分析的觀點。此時,劉鑫自覺活下去的言論,已經成為壹種極其惡劣的行為。
目前二審已經結束,法院將擇日宣判二審結果。期間,關於這段時間的爭論不會停止,但無論爭論的焦點如何變化,關於江歌之死劉鑫需要承擔的責任和代價是毋庸置疑的。雖然五六年過去了,但作為壹個旁觀者,只要對事件的前因後果有所了解,就不會認可劉鑫的言論,甚至會把它當成推卸責任的借口。我相信大多數旁觀者都有同樣的看法。
壹般來說,法庭審判註重證據材料和法律規定,不會依賴任何壹方的主觀臆斷或人為塑造。就算劉鑫的預審發生的特別及時,也很難扭轉審判結果。當然,劉鑫如果能提供與壹審證據完全相反的真實可靠的證據,推翻壹審判決也不是不可能。但就目前事態來看,法院推壹審判決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