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新中國以東方巨龍即將騰飛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歷史上第壹次,壹個極其大膽而令人振奮的國家級研究項目正在悄然醞釀,這就是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正在積極籌備並盡快啟動的“中國古代文明溯源工程”。
歷史的遺憾也是歷史的機遇。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壹,也是唯壹從未中斷的古老文明。中國古代文明,尤其是早期文明,是在沒有外來文明強烈影響的情況下,在自己的基礎上獨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學者們壹致認為,中華文明的起源、中華文明的基本模式和發展過程、中華文明的特點及其經久不衰的原因,都是迫切需要解釋的重要學術課題,也是世界古代文明史的重要研究課題。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經過壹代又壹代學者的努力,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梳理出了壹個相對清晰而有規律的發展脈絡。但專家認為,也有許多破碎的邊緣和缺口,文明的形成是壹個重要的缺口。
但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過程涉及到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地理和自然環境、民族和語言、古代科技成果等等。這個永恒的問題需要人類學、民族學、語言學等其他人文學科研究者的參與,需要現代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學、天文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研究者的合作。所以在歷史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時機從來沒有真正成熟過。
我國著名史前考古學家、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石興邦指出:“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壹,但也很遺憾,連文明形成的源頭和基本模式都無法得到科學的解釋。”
歷史的遺憾也是歷史的機遇。日前,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獲悉,繼“九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經過充分醞釀和準備,又壹項國家重大研究項目——“中國古代文明溯源工程”的可行性報告近日通過論證,有望於近期盡快啟動。
“探源工程”將成為壹個“裏程碑”
在談到這個研究項目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新成立的啟動“中國古代文明溯源工程”的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學勤表示,中國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中國人民壹直以此為榮。然而,我們的古代文明是在何時、何地、在何種環境下、通過何種歷程崛起的?我們的文明是如何體現了普遍的歷史規律,創造了自己的特色,從而影響了在中國傳播的整個歷史?這些問題的研究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文明溯源工程總協調人王偉表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過程,探討其背景、契機和演變規律,不僅對還原中國古代歷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研究世界文明的產生和發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說,從龍山時代(公元前3000-2000年)到夏商周時期,是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時期,也是中國古代王權和國家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時期。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僚制度、技術、宗教信仰、社會結構等各個方面都在這個時期奠定了基礎。因此,研究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對於加深對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認識是非常有益的。
這位學者強調,在國外學術界,有些人出於各種原因,對中國夏朝及其以前歷史傳說的真實性持有很大懷疑,否認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認為中國的歷史只能從商朝算起。通過系統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對於還原中國古代文明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展示中國燦爛的古代文化,糾正對中國古代文明的各種偏見,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他說,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黃帝和顏地被普遍認為是中華文明的開端,海內外華人也把黃帝和顏地視為中華民族的祖先。然而文獻中對黃帝、乃至堯舜禹時期的記載都很簡略。目前很難把它看成壹部信仰史。因此,從考古學上探討黃帝、顏地時期至夏商周時期的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是時候揭開年代之謎了。
權威專家認為,目前研究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對於文明起源來說,現在是“壹個應該解決、必須解決、能夠解決的絕佳機會。”
李學勤指出,作為“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經過五年多單位、多學科二百多名學者的共同努力,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驗收,並公布了階段性成果。這為新世紀深入研究中國古代文明開辟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途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偉指出,中國考古學已經誕生70多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夏商周時期都城、住所、墓葬和手工業作坊的發現和大規模發掘,使我們對夏商周時期的歷史和文明發展有了清晰的認識。在黃河中下遊、長江中下遊、東北和西北地區發現的大量龍山時代的遺跡和遺物,使我們對夏朝建立以前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有了相當的了解,為我們探索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過程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第壹手資料。
史興邦等學者認為,考古學上的龍山文化時期和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是中華文明和國家的形成和誕生階段。在中國幾個重要的文化發達地區的文化孕育中,發現了許多文明因素和標誌,所以現在開始解決是正當的時機,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社會科學將迎來“中國世紀”
按照該研究項目總協調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明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偉的思路,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研究不僅僅是追溯古代文明元素的起源,而是重點探索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背景、機遇、途徑、過程和特點。具體來說,有以下主要研究課題:
五帝時代的文化與社會。對黃帝、顏地、姚舜禹活動的中心地區進行考證,對該地區、該時期考古文化的面貌和社會發展進行考察,對該文化與周邊地區各種考古文化的關系進行研究。
漢字的起源和發展與古代文明的關系。系統檢索商代以前各地區的文字和陶文的各種象征材料,研究它們與商代甲骨文的關系。本文論述了文字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和發展中的作用。
環境變化與文明進化。本文研究了龍山時代至夏商周時期的人地關系,探討了這壹時期生態環境的變化與人們生活方式和文明的演變之間的關系。
華夏民族起源與中華民族形成過程研究。對仰韶、龍山、夏商周時期發現的人骨進行體質人類學和遺傳學研究,並與秦漢至現代人的體質特征和人類基因進行對比,以探討華夏民族的起源乃至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王偉指出,需要註意的是,這個課題是開創性的研究。具體方法是在傳說中炎黃群活動的主要地區提取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古人類的遺傳基因,與鄰近地區的夏、商、周等群進行比較,與我國秦漢至近代的人類進行比較,再結合體質人類學的研究成果,探討華夏的起源乃至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中國古代文明與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較。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特點和形成機制,進而探討各地區人類文明演變的歷史過程、特點、模式和形成原因,從而達到探索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目的。
其他具體課題包括:農牧業的起源和發展與文明起源的關系;手工業技術的發展和文明的演進;城市的起源、發展和文明演變;戰爭與文明起源和王權形成的關系;宗教信仰的起源和發展及其與文明起源的關系:各地文化交流與文明起源和發展的關系;中原三代及其文化與周邊國家及其文化的關系。
專家指出,這項龐大學術工程的其他相關研究課題還包括:整理和研究從炎黃到姚舜禹的古代歷史傳說,研究從龍山到夏商周的社會結構和家庭組織的發展變化,研究百家爭鳴特別是儒家思想的形成、發展過程和歷史作用。如此龐大的研究課題,需要全國乃至全世界學者的積極參與,齊新齊心協力。他們表示希望加強與國內外的聯系與合作,促進這壹課題的研究。
雖然無法確切知道完成這個龐大的研究項目需要多長時間,也許是5年,也許是10年或者更長,但目前可以知道的是,中國最高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已經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並提前聘請了240多位國內外壹流的專家學者。因此,我們有理由滿懷信心地期待這壹項目的順利啟動和圓滿結束,期待令人振奮的結論和壹批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有人用“星空”來形容中國的文明遺跡,宣稱21世紀的社會科學將迎來“中國世紀”。如果“文明溯源工程”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那麽新世紀最亮的星光將真正屬於中國科學家。
倪個人介紹:
1.倪既沒有上過中醫學院,也沒有學過中醫。他的湯藥大師是誰?誰知道呢?
2.倪是美國的針灸師(臺灣省不承認這個資格)。在美國取得針灸師的資格是非常簡單的,加拿大也是如此。根本不是中醫
3.他的書沒有壹本是合法出版物,也沒有書號,而且這些書都是《醫宗金鑒》的部分內容。
4.他賣的所謂的書和光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