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登基後的第二年,周人在(今河南金夢)拜見諸侯。據說這個聯盟的目的是為了試探商朝的現實和諸侯的反應。結果八百諸侯參加聯盟,都背叛了商朝。兩年後,周人準備滅商,於是武王在周公、、等人的輔佐下,扛著文王的牌位,浩浩蕩蕩地攻打商周。天亮了,軍隊來到商都郊區木葉,在那裏舉行了盛大的誓師大會,隨後與商朝軍隊展開了戰鬥。由於商朝內部矛盾的激化,商紂王的軍隊“臨陣脫逃”,周朝的軍隊如秋風掃落葉,打敗了商紂王的軍隊。這場戰爭僅用了壹天就勝利結束了。第二天,周人舉行盛大的社會祭祀儀式,宣布周朝正式建立。
牧野之戰雖然推翻了商朝的統治,但殷後裔和殷人殘余還遠未被徹底消滅,穩定已取得的天下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管理殷人,武王把殷的都城分成了三份,其中壹份給了紂王的兒子武庚,另外兩份給了他的弟弟管叔和蔡叔管理,既幫助武庚統治殷人,又可以監視武庚。此外,武王還贊揚了壹些先賢和英雄的後代。
由於過度勞累,武王在尹柯之後的第二年就生病了。有壹次,武王擔心這個世界不安全,所以他壹夜沒睡。周公得知此事後,急忙趕到武王。武王覺得自己快死了,於是委托人辦喪事,並把自己的壹些想法告訴了周公。當他們交談時,武王也希望與周公成為“兄弟”,這意味著周公將在他死後繼承王位。周公聽了之後,非常害怕。他“哭著鞠了壹躬”,不同意。這樣,武王的兒子被宣布為王子,周公負責訓練和教育。
當武王病重時,大臣們非常擔心。太公和召公打算去王文廟求教。周公認為只有占蔔碰不到先王。於是周公設三壇,朝北而立,向先王祈福,願以自己代替吳王侍奉先王。周公祈福後占蔔,得了吉兆。據說武王的病情第二天就好轉了。
但是不久,武王去世了。武王死後,年僅13歲的王乘即位,周公以丞相的身份承擔起穩定天下、鞏固周朝統治的重任。
周公輔佐成王,處理朝政。周公登基後,開始向群臣報告,接見大臣,然後隆重安葬武王。秋天,周公為王乘舉行了加冕典禮,表明王乘已經長大成人。周公所做的工作,在當時混亂的局勢下,對穩定人心具有重要意義。鎮壓叛亂
然而,盡管周公努力工作,幫助他成為國王,但有人懷疑他的動機不純。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霍叔等人造謠說“周公不利於成王”。當時,大多數人誤解了周公,連誠、等人開始懷疑他。為此,周公只好“坦白地向他們表明心跡”,耐心細致地做各種工作,以打消人們的疑慮。周公首先耐心地勸說召公和姜太公。武王死後,召公和姜太公是當時最有聲望的人,他們在當時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周公有必要先給他們解釋壹下,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在周公看來,不消除動亂之源,局勢就會失控,這對新建立的周政權是壹個很大的威脅。於是,周公開始東居(“居東”),尋找動亂的源頭,等待時代的變化。果然,武庚開始借機作亂,很快,他就當選了。許、入邰,與、蔡叔謀反。。
在這次武庚之亂中,除了關和蔡之外,參與的基本上都是東方的陰人殘余。商朝崛起於東方,是殷勢力集中的地區,因而成為武庚叛亂勢力集中的地方。周公取得了和大臣們的信任,開始打擊殷的殘余勢力。成王時期攻殷,是繼攻殷之後的第二次攻殷。這次對殷的進攻,使吳庚北逃,自殺,周政權大獲全勝。後來周公在商朝王姬之地建立了宋魏國,徹底穩定了殷舊地。
周公平定了殷故地後,繼續進攻“大東”,征服了這個國家。殷商時期,人們把商都的東部地區稱為“東”,而根據離商都的遠近分別稱為大東和小東。商朝的沂蒙是個小國,疆域在山東曲阜壹帶,也就是魯後來建國的地區。商人起源於東方,選曾是商朝的都城。盤庚遷殷後,選與商朝的聯系還是很緊密的。可以說選國是商朝的根據地。因為,此時選舉,殷殘余勢力極為猖獗,是周初社會動蕩中的重要區域。在武庚叛亂中,選舉是叛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力量,是選舉出了領導叛亂的君主。
周公“襲選”時,並沒有直接進攻選國,而是先消滅了依附於選國的東方民族,包括許儀、懷壹、博古等。,然後集中優勢兵力,攻打選地,結果大獲全勝。
周初局勢穩定,但如何控制廣大的東部地區,如何有效維護統治秩序,成為周公等人必須慎重考慮的頭等大事。事實上,在穩定局勢的過程中,他們已經開始做這項工作。在他們真正控制了東部地區後,周公等人采取了更加積極的措施來穩定政治。這就是諸侯分封、建都、定制禮儀的制度。
分封制是周代政治統治的重要特征,也是適應周初政治形勢的需要。周公是分封制的創始人。在武王時期,世界是不確定的。當時的首要任務是消滅殷商勢力,穩定局勢。所以吳王的各項制度都是按照過去實行的,以前不實行諸侯分封。在時期,神農、黃帝、堯、舜、禹的後代被封。這種“封”是為了收買人心,樹立自己的領袖形象,或者只是壹種吸引各地諸侯的姿態。周朝的分封制是先把自己親信的權力分封到各個重要地區,以幫助石舟統治各方,抵禦外來入侵。
周公分封是在平叛和討伐的同時進行的。周公主持的分封制和與周公直接相關的分封制主要有宋、魏、齊、魯、燕、金。宋、魏設在殷商都城,魯、齊分別設在泰山南北,負責平定東方。陸、和魏,還負責管理陰遺民的任務。燕國和晉國也是如此。燕是“北夷所逼”,金是“南驕”。但這些主要諸侯國分封時都有自己的任務。這些大國分封後,在其周圍建立了壹些小的諸侯國,從而確立了周邊地區的統治秩序。周公建立的分封制基本上解決了殷商統治下周對東部地區的控制問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是壹個很好的方法,也促進了周代政治制度的建立。
周人最初生活在西方。在控制了全國之後,為了統治廣大的東部地區,周朝的政治中心需要東移。在這方面,本周初的政治家們已經開始考慮了。當他們還在周武王時,他們曾考慮在洛邑建立新的首都,但由於新周王朝和政權不穩定,這壹計劃來不及實施。
周公在位時,武王的願望實現了。王五年五月,選舉結束,國家安定。周公和王乘從東方歸來後,開始“遷都洛邑”。
周公還建立了周朝禮樂制度的法規體系,他制定的禮樂大部分被後人繼承,成為封建時代的法規體系。禮樂從大的方面來說,壹切政治的、宗教的、刑事的法律,以及國家的法典,都叫禮樂;從小的角度來說,禮是指當時各級貴族經常舉行的祭祀、喪葬、朝聖、服兵役、冠婚等儀式。如果從廣義上理解,周公之禮還應該包括刑法的制定等等。
周公行禮作樂,意義重大。標誌著周朝的統治完全走上了正軌,也對西周社會的穩定和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功成身退
七年後,周朝的統治已經穩定下來。至此,周成王已經長大成人,能夠獨立處理政務。周公擔心他年輕時做國王會犯錯誤,就做出“托多斯”和“無”來教育說服他做國王。後來,周公在適當的時候把政府歸還給了王乘。在位第七年,也就是周公還政的年底,在洛邑舉行了周公後裔分封儀式,封周公之子伯禽為泰山旁,建立魯國,周公成為魯國的開國君主。
周公稱王後,仍然德高望重。周天子經常去泰山看望周公。
在位十壹年,年約六十的周公死於封地。周公臨死的時候,希望死後葬在周朝的都城,以示不敢離開,成為國王。周公死後,王乘非常悲傷。他把周公葬在碧(今陜西鹹陽北),和壹起去,以示不敢收周公為臣。為了表揚周公的德行,還授權魯用周公的禮樂祭祀周公。
周公的努力對周朝的穩定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周公忠於周王室。周公的形象符合儒家的理想人格,所以周公成為歷代輔佐諸侯的典範。同時,在輔佐國家、維護國家安全的實踐中,周公還闡述了他的“尊天護民”、“慎德”、“尚賢”等思想,其政治思想也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來源。周公之德是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的先驅,影響了中國社會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