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求高中壹、壹、二單元地理、歷史、政治的重點。..

求高中壹、壹、二單元地理、歷史、政治的重點。..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使用價值概念:壹種商品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屬性。(註:有使用價值的不壹定是商品,但商品必須有使用價值。)

(2)商品的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註: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交換,因為它們都消耗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壹,二者缺壹不可。

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是商品,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不是商品。沒有人能同時擁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銷售者是實現商品的價值。

(2)貨幣的本質。

1、貨幣的出現: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

2、金錢的意義和本質:

(1)含義:貨幣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充當壹般等價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普遍等價物。

通用等價物:能夠代表所有其他商品的價值並作為商品交換媒介的商品。)

3、貨幣的功能

(1)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壹、價值尺度功能

(1)含義:是以貨幣為尺度,表達和衡量其他壹切商品價值的功能。

(理由:貨幣之所以能成為價值的衡量標準,是因為它也是商品,有價值。)

(2)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所謂價格,就是壹定數量的貨幣所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與其價值成正比。

(3)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概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真正的貨幣。

B.流通手段:

(1)含義:貨幣作為商品交換媒介的功能稱為流通手段。

(2)註意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區別。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稱為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強調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如何交換商品。

(3)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而不是概念上的貨幣。

(2)貨幣在發展過程中,具有儲存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

4、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總價格(即待售商品數量×物價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這說明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總價格成正比,而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5、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1)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

(2)紙幣的含義:必須是國家(或部分地區)發行的強制性價值符號。

註: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來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裏需要強調兩點:壹是由壹個國家或特定地區發行。二是國家強制。紙幣沒有價值,它之所以能取代貨幣成為流通手段,主要原因在於國家的強制力。)

6.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隨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流通必須限制在流通中需要的貨幣數量。

(2)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總體的、持續的價格上漲。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所需的貨幣量,就會造成物價上漲,影響人們的生活或社會經濟秩序。

(註:通貨膨脹的原因很多,不僅與紙幣發行量過大有關,還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過大等。)

(3)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

第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1)信貸工具:

1.結算方式:(1)現金結算(2)轉賬結算。

2.普通信貸工具:

(1)信用卡:

a含義:具有消費、轉賬結算、現金存取、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B.優點:信用卡集存取款、消費、結算、查詢於壹體,可以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性,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c、其中銀行信用卡是指商業銀行向信用狀況良好的客戶發放的信用憑證。

(2)檢查:

它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在見票時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條件支付壹定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支票主要分為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

(2)外匯和匯率:

1.外匯:外匯是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也叫匯率,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

判斷匯率漲跌的標準:如果100單位外匯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匯率上漲,外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下跌,人民幣貶值;反之亦然。

3、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分析)

(1)本幣升值,意味著用更少的本幣換取等量的外幣,產生以下影響:A、出口減少,而進口增加;b .外國投資成本增加;c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和失業增加;d國內外匯儲備貶值,但有利於償還外債;e有利於國內企業走出去。

(2)本幣貶值,意味著用更多的本幣換取等量的外幣,產生以下影響:a)出口增加,進口減少;b .外國投資的成本降低;c增強國內產品的國際競爭力,D國內消費相對便宜,國外遊客增加。

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和意義:保持國內物價總水平穩定和國外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民生活穩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世界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從生產的角度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2.從本質上說,貨幣是在普遍等價物中的固定商品;

從功能上看:貨幣有兩個基本功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從重要性來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錢是財富的象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壹.影響價格的因素

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和其他的影響(即價格由市場形成)。

供求影響價格

1.供求關系影響價格

(1)引起價格變化和差異的因素有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甚至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文化因素(間接因素);(2)這些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商品的供求關系(直接因素)來實現的。

2.供求關系如何影響價格?

(1)供不應求,價格上漲。買家不得不接受更高的價格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出現了“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這就是“賣方市場”。(即賣方主導的市場類型,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

(2)供大於求,價格降低。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自己的過剩庫存,出現了“貨多不值錢”的現象,這就是“買方市場”(即買方在壹個市場類型中起主導作用,買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

(2)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價格由價值決定,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其他條件相同,價值越大,價格越高)。

2.商品的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3.勞動生產率及其與商品價值的關系

單位商品的價值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個人勞動生產率與商品總價值成正比。

4.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1)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的交換是以價值為基礎的。(提示: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有商品經濟就有價值規律)

(2)表現形式: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為什麽價格圍繞價值的波動是價值規律的體現(即為什麽不違背價值規律——等價交換原則?為什麽價格圍繞價值的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

價格和供求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導致價格波動。價格不可能無限漲跌,永遠以價值為基礎,圍繞價值波動。從單個交換過程來看,常規的價格與價值不匹配,但從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仍然與商品的價值相壹致。價格圍繞價值的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而是價值規律的表現,而且是唯壹可能的表現。等價交換存在於商品中。

第二,價格變化的影響

(壹)物價變動對人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化會引起需求的變化(壹般來說,其他條件不變)

(1)當壹種商品的價格上漲時,人們會買得更少。

(2)當壹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對價格變化有不同的反應。

(1)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影響不大。

(2)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的需求影響很大。

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的影響。

(1)在兩種可替代商品中,如果壹種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增加對其替代品的需求;反之亦然。

(2)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如果壹種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同時減少對互補商品的需求;反之亦然。

(名詞解釋:替代是指如果兩種商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能夠滿足消費者相同的需求,則這兩種商品是相互替代的;互補商品是兩種必須組合在壹起才能滿足人們需求的商品。這兩種商品是互補商品。)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整生產規模2,提高勞動生產率3,促進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

第三課多彩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壹般收入水平和價格)

(1)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a、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當期收入)越多,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b壹般來說,預期未來收入(未來收益)越高,預期支出的可能性越大。

c、社會收入差距與社會整體消費水平密切相關。人們收入差距過大,整體消費水平會降低;相反,縮小收入差距會提高整體消費水平。

(2)物價水平也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壹般來說,物價上漲時人們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當價格下降時,購買力壹般會增加,從而增加商品的消費。

2.消費類型

(1)根據消費對象不同,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根據交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貨幣和商品的消費、貸款的消費、租賃的消費。

(3)根據消費目的,分為生存消費、發展消費和享受消費。

第壹單元宇宙中的地球

壹、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圍繞著日地軸

方向是從西向東(北極上空逆時針方向)和從西向東(北極上空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逆時針方向)

周期性恒星年(365天,6: 9: 10秒)恒星日(23: 56: 4秒)

平均角速度為1o/近日點(65438+10月初),近日點(7月初)處處相等,每小時速率為15o(兩極除外)。

平均線速度為30 km/h,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為1670KM\ h,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赤道角:赤道面與黃道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

(2)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

(2)當地時間

(3)沿表面水平移動的物體發生偏離,北半球向右傾斜,南半球向左傾斜。

第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度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天白天長,夜晚短,越往北白天越長。

①太陽的直射點在那個半球,北極圈以北的半球白天長;②赤道冬季有半年晝短夜長,越往北白天越短,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時,極夜現象出現在北極圈以北,南半球晝夜平分:與北半球相反。

②中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從赤道向南北遞減,從太陽直射點向南北遞減。

夏季至日隨緯度變化:從北緯23° 26 '向南北遞減。

冬季至日日:自23° 26向南北遞減。

23o26 ' N以北在夏季至日上達到最大值,更靠近直射點的高度為。

隨著季節的變化,冬季至日23o26以南達到最大值,且越大。

每年有兩次北回歸線與南方之間的直射。

四、光圖的解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在俯視圖中。判斷依據是:地球自轉從北極看是逆時針,從南極看是順時針;或者看經度,東經增大的方向就是地面。

球的旋轉方向

(2)判斷太陽直射點的節氣、日期、緯度,早晚圓經過極點(或與壹條子午線重合),太陽直射點為赤道,為春分點;終止線與極圈相切,如北極圈。

極端日是北半球的夏季至日,太陽的直射點是北緯23° 26’。如果說北極圈是北半球的冬季至日,那麽太陽的直射點就是南緯23° 26 '了。

(3)確定當地時間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子午線為正午12,由終止線圍成的白天部分的中間子午線為12,晨線與赤道相交的子午線的當地時間為

6點,暗線與赤道交點的子午線為18分。按照每隔15o,時差為1小時,每隔1o為4分鐘的原則,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換算成時間,按照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當地時間。

(4)判斷晝夜長短求壹個地方的日(夜)長,就是在緯度圈裏求日(夜)弧的長度,也可以用日(夜)弧的經度來計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被求區域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如果求的區域和太陽直射點在同壹個半球,取兩地的緯度差。如果被求區域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壹個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緯度差90o-得到被求區域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終止線和經緯度。

(1)根據終止線與緯度的交點判斷問題。

①終結者線通過南北極可以判斷這壹天是3月21左右或者9月23日。

②終結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是白天。可以判斷這壹天是6月22日左右,北半球夏季至日,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3)終結者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是夜晚。可以判斷這壹天是65438+2月22日左右,北半球是冬季至日,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2)根據終止線與子午線的相交關系判斷晝夜長短。

計算壹個地方的白晝長度或黑夜長度。計算日長時,從晨線與緯度圈的交點到昏線與緯度圈的交點,計算該地點在白天半球所處的緯度圈,用經度除以15,即為該地點。

壹天的長度,如果地圖上只畫了半個天半球,需要註意的是,這個地方壹天的長度是該天在地圖上所跨越的經度差的2倍,除以15。

七。時區和當地時間的計算

第壹步:先找到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次求時差,經度每度相差4分鐘。

第三步:然後判斷兩地東西方向,東邊加西邊減。時間超過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如果時間為負,則加24小時,日期減1。

上帝啊。

第二單元大氣

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幹燥潔凈的空氣(氮——生物的基本成分,氧——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

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蒸氣和固體雜質(雲形成和降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教材第29頁圖2.1)

高溫和大氣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無線電波在2000-3000公裏的高層大氣中被電離層反射。

平流層50-55 km隨高度增加、平流運動、臭氧吸收和紫外輻射加熱而上升;有利於高空飛行

對流層低緯度:17-18km,中緯度:10-12km,高緯度:8-9km。對流運動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密切相關。

二:大氣熱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減弱作用

吸收:選擇性,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可見光的吸收率較少。

反思:沒有選擇性。雲層越厚,反射越強。夏天陰天,溫度不是很高。

散射:具有選擇性,對於波長較短的藍紫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空是藍色的。

(2)地面保溫效果

(1)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攔截熱量使溫度升高。由於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吸收能力差,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

大部分被大氣吸收了

(2)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壹種,方向朝向地面,補償地面熱量,起到保溫作用。

第二:大氣的熱狀態

大氣的熱力學作用

1)熱力環流:地面溫度不均勻形成的空氣環流是最簡單的大氣運動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的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的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壹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風向垂直於等壓線,指向低壓。

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力的作用下,風向平行於等壓線。

在三種力的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形成壹個角度,總是從高壓指向低壓。

三。全球大氣環流

1)三圈循環(教材第37頁圖2.14)

①地球表面形成七個壓力帶和六個風帶,壓力帶的風帶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南北移動。對於北半球來說,夏季向北移動,位置偏北;冬天南移,位置

往南走。(圖2.15)

②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3)季風環流(圖2.18)

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風向冬季西北風(亞洲大陸)東北風(亞洲大陸)

夏季東南風(太平洋)西南風(印度洋)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中央:

1王位世襲制取代退位制;

參與決策的大臣,負責祭祀和記載朝代大事歷史的占蔔師,掌管軍權的師長。

地點:侯波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對西周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響。

2.西周的分封:

1被封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跟隨戰鬥,朝貢,朝覲報告。

2影響:

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當地的統治;形成了壹對周禦用的明星

月亮般的政治格局

負面影響:西周晚期王權衰弱,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

結果:分封制在西周晚期被破壞。戰國末期,周王室失去分封權。

3.西周的宗法制度;

1內容:以父系血緣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制度。

2特點:長子繼承制

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安定團結。

第二課秦朝中央集權的形成

1,中央集權的形成:

特點:壹人獨大;皇權至上;王位的繼承

評價:標誌著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確立。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政府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誌。

2.集權的基本特征:權力高度集中。

3、集權制的作用和影響:

積極影響:

1增強了秦國的實力,通過戰爭擴大了疆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成為當時的世界強國。

2使秦能義實施鞏固統壹的各項措施。

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用,並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負面影響: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加強對人民的壓迫,導致階級矛盾迅速激化。

第三課從漢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變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朝繼承了秦制

中央政府有三個職位(項、、邱)

中朝決策機構

外部執行機制

尚書臺中央機構

魏晉南北朝逐漸形成三省制。

隋代的尚書省、內省、門下省是中央政府的最高統治機構。

在唐朝,中書掌管決策,負責起草和發布詔書。

尚書省負責執行政府法令。六部:官、戶、禮、兵、刑、工。

門下省主議政,負責審查政令。

宋代中書門下的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的最高軍事和政治機構

知政事副大臣,分丞相行政權

第三司管理財政,劃分宰相的財權。

元代中書省的最高行政機關。

樞密院的最高軍事機構

袁主管宗教事務,管理西藏。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初,郡州並行制;漢武帝後期:設刺史制度

隋唐中後期,地方軍鎮首領越來越多,發展成割據局面。

宋是個地方官;州縣兩級體制

元代地方實行省制,省制下分別有路、州、府、縣。省制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多民族國家的團結。它的建立是地方行政體制的重大變革。

邊遠民族地區高山宣傳機構的管理。

3.漢至元的政治制度特點:相對權力弱化,皇權強化。地方權力在削弱,中央權力在增強。

第四課加強明清時期的君主專制

1,明朝:君主制加強,廢除了中國的宰相制度,君主制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立兵部,新滿漢官員由皇帝選拔為軍部尚書。完成

國家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

第二單元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古希臘政治民主

1,基礎:梭倫改革

建立:克裏斯蒂尼的改革

黃金時代:伯裏克利的統治

2.特點:人民主權、輪流統治、法律至上、公民平等。

3.積極作用:促進希臘民族性格的形成;促進古希臘文化事業的發展;開創西方民主政治。

負面影響:男性公民民主;小國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簽選舉和輪流坐莊的弊端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

1,《十二銅表法》標誌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組織編纂)標誌著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2.影響:維護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它是現代歐洲大陸法律體系的基礎;它是反對封建主義、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強大思想武器。

第三單元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1光榮革命:1688

2權利法案:1689。特點: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國會逐漸處於“同時死亡”的境地

3責任內閣制:首相實際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2.功能:

國內影響:提供安全,穩定社會,進入民主,樹立典範;

外國影響:對其他國家資產階級建立新制度也有很大影響。

3.特點:英國的憲政體制是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體。君主是象征性的。

國家元首的大部分職責是禮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