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中後期割據的延續,早在唐末就有,唐亡後依然存在,而且割據更加激烈,持續了幾十年。五代十國的政權基本都是短命的,因為有實力的將領經常發動兵變奪權,比如李思遠、李從科、石敬瑭、郭威,都是靠兵變上臺的。此外,五代十國是壹個戰爭時期。因為沒有壹個穩定的壓倒十國的中原王朝,割據政權之間爭鬥不休,統治者武功大於民政。五代開國國王都是以前的藩鎮,是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因此,這壹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亂頻仍,政權更叠頻繁。五代十國的開國國王大多出身於社會下層,這也是這壹時期值得註意的特點。
制造
雖然國家之間的混戰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但社會生產並沒有中斷。即使在華北,在建國初期和後唐明宗統治時期,也采取了壹些恢復生產的措施。在最後壹周,手工業如紡織、造紙、制茶、烘幹和鹽也發展起來了。
瓷器制造業和雕版印刷業的成就尤為突出。南北方都有精制的秘制瓷器,雕版印刷也出現了。
對外貿易
由於國家眾多和連年戰亂,貿易和商業受到嚴重影響。比如蜀國的法律規定“舶來品不得出東”,隨後的壹周又規定鹽販不得過漳河。然而,貿易和交換所需商品是大勢所趨。華北地區需要的茶葉,經常被商人從南方販運過來,南方茶商的去向遠至河南、河北。他們賣茶葉,回購車馬。江南人需要的壹部分鹽也要靠華北供應。北方國家從契丹、回紇、黨項買馬,從西部少數民族買馬。南方的吳越、南唐、楚、南漢等國通過朝貢與北方進行貿易。吳越、福建與北方的貿易主要是通過海路。
對外貿易也很繁榮,東有韓國、日本的商業往來,西有大食,南有占城、三佛齊。明州、福州、泉州、廣州都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吳越、吳、南唐從海外進口“猛火油”,再從海上出口到契丹。
稅
五代十國時期,賦稅征收還是比較重的。當時還是用兩個稅法,夏秋兩個稅。國家經常檢查農民的耕地,以確定年租金。但官員和地主往往相互勾結,以至於貧富之間稅負不均。與唐朝相比,多種多樣的額外收費。後唐政府規定消耗量為稅谷每桶壹升,後漢增加到兩升,為每桶兩升。有的官員收錢多,出口少。結果,人們每丟壹塊石頭就要付出八桶糧食。有時國家甚至向農民“預借”夏秋稅,壹些政府官員在饑荒和蝗災的年份仍派出使節到處搜民谷,迫使數十萬人餓死,流放無數。
除了這兩種稅以外,還有人民征收的丁扣錢、畝攤派的曲鹽錢、農具錢、牛皮稅以及鹽鐵稅、茶稅、房稅、鞋錢等雜稅。州縣官員往往更重視稅收,縣官向徐莉征收更多,徐莉向百姓重新征稅,名目繁多,反復加稅。隨著商業和貿易的發展,許多國家都征收營業稅,分為過頭稅和居留稅。北宋沿用此法。
兵役
由於戰爭頻繁,兵役負擔沈重。劉仁公在幽燕以自己的店鋪招募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子參軍,* * *得了二十萬人。北漢規定,凡年滿17歲的男子都要應征當兵。南唐時,除老弱之外,所有人都被強制參軍。錢初,吳越人,以“丁旻”為兵。湖南赤焰松把郎州的丁壯全部調去當鄉兵。福建後期,民眾被發配當兵,兵役無節制。
當時為了防止士兵逃跑,士兵的臉上都紋上了軍號,以便各地辨認追捕逃兵。
此外,從全國各地招募男女從事運輸,無數的人和動物死在途中。當朱溫攻打青州王的時候,他甚至把收來的農民、牛、驢都埋了起來,把土堆圍困起來
除了兵役,各種土木建築勞務也層出不窮。唐朝以後,莊宗在盛夏修建營帳,“日日萬人服”。京南修江陵外郭,驅軍民壹萬余人服役。福建的主要建築是“繁華滿滿”的廟宮。嚴重的勞役使被戰爭嚴重破壞的北方社會經濟難以恢復,也極大地阻礙了南方經濟發展的進程。
編輯這段科技文化
五代十國時期的科技文化在唐以後繼續發展。
木刻版印刷
雕版印刷唐朝末年,西蜀雕版印刷比較發達,印刷的資料主要是占蔔書和書法書。晚唐時,開始刻《九經》。長興三年(932年),明宗命國子監以西京石經為依據,對九經進行校勘,抄寫並做註釋,並聘請雕刻工匠印刷出售。這項工程耗時二十年,直到後周光緒三年(953年)六月才刻成。自此,刻本《九經》廣為流傳。後來蜀國還專印,導致了“蜀國文學復興”。到了後漢,印刷了李周等未出版的“四大經”。刻“九經”促進了儒家經典的普及,有利於文化的傳播。[1]
歷史科學
史學取得了重要成就。《舊唐書》是這壹時期最重要的歷史著作。唐代吳京、舒威編撰的前朝國史也比較完整。但由於安史之亂和藩鎮之戰,許多史籍失傳,尤其是武宗後六十年的記載未能流傳下來。這使得唐史的修改很困難。五代時期,首次強調搜集唐代史料的工作。梁朝末年,皇帝下詔征集唐朝的家族傳記和公私章;晚唐時期,明宗從三川派遣使者到成都搜尋《唐書》,並明確保護唐代碑刻,為《舊唐書》的編纂做了重要而及時的準備。從晉末天府六年(941)到開雲二年(945),劉紹、張肇源等人撰寫了《唐書》220卷(都是今天的200卷),後被稱為《舊唐書》。雖然壹直認為《舊唐書》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是原始材料加工不足,唐憲宗過去多抄國史、史記,唐穆宗後來多編雜文、傳記,但也保存了大量唐代原始材料,引起後世史家的註意。此外,撰寫《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軼事,王撰寫《唐》詳述唐代朝貢制度,尉遲撰寫《中朝故事》記載晚唐四朝舊聞,劉崇元撰寫《金華子》記載晚唐朝野故事,孫光憲撰寫《北夢物語》記載唐五代。這些五代十國時期的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史料價值。[1]
詩意
五代十國是詞的重要發展時期。西蜀、南唐詩人眾多,水平也高,從而成為兩個中心:西蜀的韋莊、歐陽炯等人,其作品後來被趙崇左等人收入《華吉劍》;南唐時有馮延巳、中主李靖、後主李煜、李靖父子的作品,後被收集並刻成南唐的兩個主字。李漁是這壹時期最重要的詩人。晚唐五代詞多描寫統治階級的享樂生活,題材低俗,界限狹窄,風格柔和。花間派的作品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李漁早期的作品也是如此。但他在亡國被俘後所寫的詞,或哀嘆身世,或懷古,形象生動,語言傳神,抒寫悲情,突破了晚唐以來專寫風流韻事和男女情愛的俗套,在內容和意境上都有所創新,為北宋詞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領域。
畫
五代十國時期的著名畫家有後梁的郝靜、關童,南唐的董源、巨然、徐希,後蜀的黃泉等。郝靜擅長畫山川,而管同由郝靜發展而來,擅長畫關河的走向。他們也被稱為“景和關”,是五代北方山水畫的主要流派之壹。董源和巨然擅長用濃墨或淡墨描繪江南風景。他們也被稱為“董和居”,是五代和北宋南方山水畫的主要流派之壹。黃泉擅長畫宮廷珍禽異花,擅長畫江湖水鳥亭花。他們也被稱為“黃和徐”。當時有“黃富而徐狂”的諺語來形容他們作品的不同風格。此外,顧的《韓熙載夜宴圖》也是傳世的藝術瑰寶。[1]
編輯這壹段的政治制度。
中唐以後,宦官專制,神策軍的兩個中郎將和兩個唐使被稱為“四大貴族”,經常奪取相對權力,欺淩皇帝。唐朝滅亡前夕,朱溫屠殺宦官,開始起用朝臣為唐使。梁初改拜府,後唐恢復舊名。以後除後晉短期廢棄外,沿歷朝歷代設置。唐使節壹般由皇帝最親近的臣子擔任,多為武將。皇帝經常和他們商議軍務,有時樞密院直接下令任免藩鎮。當時平章雖然是宰相,但唐使的權力在宰相之上(宰相有時兼任唐使)。因為頻繁的戰爭,軍事機密成了樞密院的主要職能。宋代中書和湯米牽手是在五代初。當時其他政權壹般也有壹個唐朝或相當於唐朝的官職。[1]
三四十
唐初,財政主要由財政部下轄的四個部門管理,即司庫、司庫、司庫。中唐以後,戶部、財政部、鹽鐵部分別掌管稅收、財政收支、鹽鐵專賣、物資轉運,往往由非部官員分別以判官、知事或使節的名義辦理。
唐昭宗在位時,三秘的官名開始出現是在宰相崔胤也領導三秘的時候。後唐設聘使管三部,命大臣審三部。最後,正式設立專職大使和副大使,負責中央財政。地方財政也歸三司指揮。歷朝歷代之後,北宋初期的三司財政管理體制也沿襲了五代。
削弱我們時代的力量
五代十國的創建者,多是我們唐末的使臣。他們能夠建立政權是因為他們手中有強大的軍隊。所以建國後,為了鞏固統治,都試圖削弱地方力量。由於皇軍自侯亮時期開始加強,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河北城鎮在侯亮和後唐時期被征服甚至摧毀。
皇軍除了保衛都城和皇宮,還駐紮在各地,牽制和削弱藩鎮的力量。朝廷也頻繁調動我們的使節,換崗,防止他們長期占據壹方,形成割據勢力。
法律
五代十國時期的刑法,基本上沿用了唐代法規的格式和編纂,但由於歷代新頒布的法規,編纂附加了利益,使得規則重復、矛盾。賢德四年(957),世宗命大臣整理。唐代律令難懂,註釋繁雜,故刪編為《大周刑制》二十壹卷。北宋初年編纂的《宋代刑法典》壹書略有增刪。
軍事
唐朝滅亡前夕,朱溫屠殺宦官,解散宦官領導的神策軍。後來朱溫在我們這個時代以宣武軍稱帝,即宣武鎮兵為禁軍,北京所有的軍隊都歸他指揮。後唐改為侍衛親軍,馬步置於指揮,為侍衛部。隨後的壹周,又增加了殿前司,也有了馬步軍的指揮官。後來都是殿前都督,級別在都督之上,而侍衛司分為馬軍和布軍兩個都督,但不是兩個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