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長七寸六分,其實就是“世俗欲望”的意思,也有說吃飯要適度,不能太飽也不能太少。
筷子最早出現在歷史文章《韓非子余老》中,文中寫道“往事如筷子,姬子慘矣。”紂王是商朝的皇帝,這證明了象牙筷子在3000多年前就出現在中國了。
筷子還有壹個特點,就是正面是圓的,背面是圓的,也有“圓的地方”的意思。這是我們遠古祖先對世界認識的總結。
拿筷子也很講究,拇指和食指在上面,無名指和小指在下面,中指在中間,代表“天地”。
筷子是成對的,這和太極陰陽有關。太極生兩儀,指的是陰陽,太極為壹,陰陽為二,壹分為二,說明萬事萬物都是由兩個對立面組成的;合二為壹,是陰陽相合,完美的結果。中國人講究合二為壹。
筷子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叫法:秦以前叫“巴”;漢代稱“朱”;“筷子”是從明朝開始叫的。直到現在,東南沿海的方言還保留著“苗”的說法。
人們在使用筷子時也有許多禁忌:
1.筷子不能長短不齊。古人認為筷子長短不齊意味著三長兩短,棺材也是三長兩短,所以飯桌上有長短不齊的筷子是非常不吉利的。
2.不要用筷子指著人。吃飯時用筷子指著人是不禮貌的。
3.不要用筷子敲打碗;在古代,只有乞丐才會敲碗討飯。
4.不要把筷子放在嘴裏發出聲音,這樣會讓人覺得缺乏家庭教育是不禮貌的。
用筷子夾菜也是不禮貌的。
6.把筷子放在飯裏,和給死人上香是壹樣的,所以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把筷子放進去。
筷子在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標準。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筷子長約17厘米。唐代的筷子大多在29厘米左右,最長的為33.1厘米。春秋時期的筷子多為17-18厘米;宋立傲的筷子約25厘米;明末清初木筷長27-30厘米,銅筷長約21-25厘米。
我們現在用的筷子壹般都是七寸六分(25.3厘米)長,因為這個長度用起來最舒服。
壹雙普通的筷子,卻蘊含著古老的人生哲學。中國歷史悠久,連筷子都充滿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