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有哪些關於民俗的散文?

有哪些關於民俗的散文?

推薦:小時候的端午節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裏,除了春節,端午節是最熱鬧的。因為父母工作很忙,我小時候經常和奶奶待在鄉下。那時候的端午節讓我終生難忘。像往常過年過節壹樣,端午節的前壹天晚上,外婆總是叫我坐在床邊,給我講壹些節日的規矩,比如“不要亂說”、“不要偷涼拌粽子”、“不要和朋友玩”、“不要玩水”...我總是頻頻點頭。奶奶讓我早點睡覺,這樣我明天就能有個好精神。

早上,我早早起床,穿好衣服,跑到廚房。這時,我的祖母已經把廚房裏的壹切都打理好了。爐子上綁著幾捆桂葉和桂繩,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裝滿水的小木桶裏,像晶瑩的珍珠。爐子上放著幾個小盤,裏面放著各種材料:花生、豆沙、肉、紅塘。於是,我坐在桌邊壹邊吃早飯,壹邊看著奶奶忙碌。

鄉下的竈臺兩邊都有。它們同時被用來燒水和做飯。我奶奶把洗好的鴨蛋放進大鍋裏,用木勺從另壹口熱鍋裏舀了幾勺水,然後小心翼翼地往大鍋裏放了壹勺鹽。然後她往爐子裏加了幾根枯枝,坐在我旁邊開始給我織絡脈。

奶奶的手由於長期勞作,已經粗糙得像樹皮,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織出壹條紅繩。

此時,雞蛋熟了,奶奶拿起最大的壹個,用紅紙蘸了蘸,染成紅色。然後她用幹布擦幹凈,放在旁系裏,掛在我脖子上。然後,奶奶把瓜子、糖果、花生放進我的口袋。我經常很開心,因為這樣,我可以和我的朋友壹起看龍舟比賽。

奶奶總是把我送到大門口,叫我早點回來吃粽子。我總是在壹瞬間消失。這時,所有的朋友都差不多到了。隔壁大姐帶頭,領著我們幾個孩子去河邊看龍舟賽。因為河小,所以只有兩條龍舟。每條龍舟有13人,12人劃船,1人打鼓喊口號,“壹,二,嘿喲,壹,二,加油”,12個皮膚黝黑的男孩子整齊劃著,兩條龍舟互相追逐著向前。

但是,孩子會知道看什麽呢?我們只是想找點樂子。女生壹般看壹會兒就覺得無聊了,就坐到壹邊分享零食。而男生,總是喜歡沿著岸邊追龍舟。因為劃水的人力很大,幾乎每個男生身上都有濺水的痕跡。

鑼響了,大概是因為船在最後,剛吃完東西,我就站起來和朋友們手拉著手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太陽慢慢爬上天空,奶奶的廚房裏已經飄著月桂葉的香味。我趕緊跳進廚房去撿壹個已經煮好的大粽子。壹般我會坐在門檻上,幹幹凈凈地吃粽子。偶爾會留幾粒糯米給雞吃。我也被公雞貪婪的樣子逗樂了...

雖然今天端午節過了,但是媽媽每年都會給我包粽子,織絡。雖然我媽的手藝不比我奶奶差,但我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小時候真的很懷念端午節!端午節的粽子:好多年沒回老家過節了。我真的很想念那香噴噴的三角粽子。我的家鄉有很多習俗,但我記得不多了。這是壹個百索子。奶奶每年都把五色絲線擰成壹串,很長。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我的胳膊已經被綁住了。不用說,最先來到我身邊的是奶奶。貼紙每年門框上都有貼紙。有的用單色黃紙折疊,有的用五色紙編織。奶奶曾經教過我怎麽疊,現在我已經全忘了。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也有幾百顆種子埋在地裏。當時奶奶說埋在地裏的種子會變成花蛇,保證壹年豐收。雖然我很調皮,但我從來不挖那些“蛇”,怕它們出來咬人。後來才知道,那是老人為了哄孩子,怕打破“迷信”而編的故事。其他的習俗我真的想不起來了,但是我忘不了每年端午節的那幾百個粽子。包粽子不容易。壹定要把粽子的葉子折起來,不然會“露餡”。雖然很難包,但是有很多種:紅棗粽子包米飯,蜜棗粽子包小米,粽子包米飯。用大鍋煮粽子要花很長時間。經常要等我流口水,奶奶還是不給我。做飯太難了。剛煮好的粽子不好吃。有壹次,我沒等到飽,才知道舌頭被水泡了。馬上就把這些香噴噴的粽子放進滿滿壹盆涼水裏涼壹下,我就已經吃過了。很多天以後,壹日三餐總會有粽子。街上賣的粽子不是很好吃,要麽是米飯硬,要麽是米飯不香,吃起來沒味道。這叫什麽粽子?只是年糕而已。香噴噴的粽子讓我想起了思念,甜甜的吆喝讓我想起了思念。。。。。。

春節的起源

關於春節的起源,民間廣為流傳的傳說很多,其中比較流行的是壹萬年的故事。我選擇這個故事是為了深入了解。這個故事的梗概是:很久以前,在美麗的丁洋山下有壹個小村莊。在村頭的山坡上,有壹座小石頭房子,裏面住著壹個叫萬年的年輕人。他出身貧寒,靠砍柴挖藥為生。那時候節日很亂,農民不能種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年輕人。他想準確地設定節日,但不知道從何說起。

壹天,萬年上山砍柴,坐在壹棵樹下休息。影子的運動啟發了他,於是他做了壹個日晷,測量影子來計算壹天的長度。但陰天、多雲、多霧、多雨,影響測量。他想再做壹個計時器來彌補日晷。那天,他上山挖藥,來到泉邊喝水。懸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作響,這引起了他的註意。他看著春天,想了壹會兒就失神了,我回家,畫了壹幅,試了試,做了壹個五層樓的漏壺。從此,他測量太陽的影子,尋找漏洞,努力工作。慢慢地,他發現每隔360天,壹天的長度就會從頭開始重復。冬天的至日白天最短。當時天子叫祖逖,節日出了亂子,很著急。他召集了壹百名官員討論節日的難處。節日官員的名字是阿恒。不知道日月規律,就說人做事不小心,得罪了神。只有虔誠地跪下,才能得到上帝的寬恕。祖逖吃素洗澡,帶領數百名官員到天壇祭祀,並向全國傳話,設立祭天平臺。但祭品來了又去,沒什麽效果,季節還是很亂;全國各地的人為了建壇都要服務,都要捐款。真的是膽汁混黃連,疼的更厲害。壹萬年也沒辦法,就拿著他的日晷和漏壺去拜見天子。我遇見了萬年天子,談到了冬天的至日,談到了太陽和月亮的循環。祖逖聽了這話,喜出望外。即使他建了規模宏大的建築,也是在天壇前建了日月亭、日晷臺、漏壺亭。十二個男生被分配去服務壹萬年,六個男生守日晷,六個男生守破釜酒吧,認真記錄,按時匯報。

壹天,祖毅讓阿恒去日月閣打聽歷法制作的事。萬年指著日歷說:“日出日落360,從頭再來。草木分四季,壹年有十二圈。”阿衡聽了,深感懂事,但心裏卻忐忑不安。他心想:如果節日定在壹萬年,天子高興,重用壹萬年,誰聽我的?阿恒想了又想,壹心要除掉萬年。有壹天,阿衡發現他是個好射手,就派人到他家擺酒筵,說明原因,並答應給他壹份沈甸甸的禮物。刺客答應當晚暗殺他。當天第二鼓的時候,刺客趁著酒醉離開了阿亨,奔向日月閣。但天壇四周,日月大人有侍衛把守,刺客無法靠近,便拔出弓箭,射向正在日月亭上觀星的萬年。誰知刺客喝多了,兩眼昏花,箭只射中萬年的手臂。萬年長嘆壹聲倒地,眾少年為賊哭。侍衛聽得喊聲,壹齊出門,捉住刺客,扭身去見天子。祖逖問明真相,派人傳令將阿衡投入大牢,並作出封禪出宮拜見日月閣萬年。萬年非常感動,指著沈星說:“沈星已經趕上了蠶,占星術已經恢復。晚上交孩子,舊的壹年過去了,又是春天。讓我們希望皇帝做壹個節日。”祖逖說:“春天是壹年的第壹年,就叫春節吧。艾青入閣三年,她勇於以滿月為基準制定農歷。這真是壹個偉大的成就。今艾青被奸賊刺殺,隨我入宮休養。”萬年說:“雖然最初創造了陰歷,但還是不太準確,年底還有幾個小時。不點綴這壹年的結束,日月如梭,來來去去都是錯。我辜負了眾生的期望,我深深感激皇上。我願意心碎,精打細算,定草歷。”

就這樣,壹萬年在日月亭,細細觀察草木與麥麩的盛衰,細細計算,滋潤歲末。當年五月,祖逖去天壇祭神,然後登上日月亭,把五月桃獻給萬年之神。農歷呈萬年,祖逖日夜盼萬年苦幹。他的眉毛是白色的,胡子也是白色的。他深受感動,於是把農歷命名為萬年歷,把它命名為日月壽星。因此,後來人們把春節叫做“年”。每逢春節,壽星圖就被掛在屋內,象征著新壹年的長壽,也是對當年豐功偉績的致敬。

民間習俗

民俗之壹——貼春聯。貼春聯是慶祝春節的壹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早在春節前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叫賣春聯的小販。地攤上擺放的春聯更是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每副春聯上都寫著祝福的話,但又各有不同,耐人尋味。有的春聯上寫著:“清風吹江南柳,春雨催塞北花”。有的春聯上寫著:“水、山、山處處畫,家家戶戶年年富”。短短兩句話,寫下了春節人們心中美好的祝願。

爺爺說,春聯在中國歷史悠久。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鞭炮聲壹歲,春風送暖入屠蘇。千戶總以新桃換舊桃。”這首詩中的新桃和舊字是春聯的原型。春聯也是對聯的壹種。作為壹種獨特的文學形式,自五代十國以來發展了壹千多年,但鼎盛時期仍在明清時期。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除夕之前,他向金陵等地傳話:“官員、學者的門上,必須加壹副春聯。”除夕夜,他親自出門微服私訪,以示真情。有壹次他找到壹家不貼春聯的,問後方說是豬閹人,不知道怎麽把自己做生意的內容寫進對聯裏。朱元璋聽後想了壹下,為閹豬人寫了壹副對聯:“雙手劈開生死之路;壹刀砍斷根部。”可見,朱元璋這位馬上皇帝,對春聯的推廣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康乾盛世,春聯藝術日趨完善。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有壹定的層次。康熙也是寫對聯的高手。他的鎮江金山奇峰閣對聯的題目是壹副好對聯:“雲沈晨起,雨欲來。”如今,春聯進入了壹個全新的時代。春聯作為壹棵古老的常青樹,必將在新世紀展現其誘人的風采。

民間傳說二-鐵門神。門神也是和春聯同等地位的春節必備物品,但隨著文化的發展,已經不多見了。我個人認為它的衰弱應該是由於現代建築對大門的改造,門神畫像在這裏很難找到壹席之地,所以逐漸消散。多方尋找,終於看到了。根據畫家的介紹,這是壹幅茶神和雷宇的畫像。他們壹手拿著鋼鞭,壹手拿著鐵狼牙棒,非常憤怒。通過資料,我了解到,在古代,有兩個兄弟,納什雷宇,誰住在獨朔山。摘野果桃樹過日子。獨朔山上有壹棵桃樹,樹蔭如蓋。有壹天,鬼王想偷些桃子來這裏吃,就讓小鬼去摘,結果被兩個哥哥打了壹頓。壹怒之下,鬼王原形畢露,夜間闖入兩兄弟家中。兩兄弟心平氣和,制服了鬼王,把他扔給了老虎,所有的鬼都服從了。每天早上,他們都要回顧這棵桃樹下的鬼魂。如果有惡靈危害世界,把它綁起來餵老虎。後來,人們用兩塊紅木板畫出神茶和雷宇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以辟邪。

第三個民俗——貼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壹門古老的手工藝藝術,是中國壹門美麗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它植根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壹直受到人們的喜愛。流傳了近兩千年。剪紙藝術作為民俗的壹部分,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在和發展著,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今天得到了極大的展示。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壹把剪刀,壹張小紙片,就能剪出生活氣息濃厚的剪紙作品。十二生肖中的動物,如小狗、小羊等,栩栩如生,猶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裏,我們可以看到家家戶戶窗戶上的各種剪紙作品——窗花。

民俗IV-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壹大盛事。這些年畫給家家戶戶增添了和諧寧靜的氣氛。在舊社會,春節期間,從大門到大廳,每家每戶都貼滿了各種彩色的年畫,象征著好運和財富。春節之所以充滿歡樂和興奮,起到了壹定的作用。壹般來說,家境富裕的人,總喜歡在廳堂裏掛壽星、紫星、福字、福字、壽字。梅、蘭、竹、菊等花鳥自然受歡迎。現在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有玉子烈蓮(壹個胖娃娃抱著壹條大金魚在荷花上玩),鳳凰賴藝(圖的左邊有壹塊石頭,右邊兩個少年在說附圖),壹年多了,還是描寫白蛇傳,西遊記,水滸傳裏的故事臺詞。

第五個民俗——壓歲錢。說到底,還是要回到春節孩子們最期待的壹件事,那就是給壓歲錢。有壹個關於壓歲錢的非常流行的故事。古時候有個小妖叫“崇”。除夕夜,他出來用手摸壹個熟睡孩子的頭。這孩子經常嚇得哭,後來就頭疼,成了傻子。因此,在這壹天,每個家庭都會開燈熬夜,這被稱為“保持特殊”。

有壹對夫婦,晚年育有壹子,視之為寵兒。大年三十晚上,他們怕“崇拜”會害了孩子,就拿出八個銅錢和孩子玩。等孩子玩著玩著睡著了,他們用紅紙包了八個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夫妻倆不敢睡覺。半夜,壹陣陰風吹開了門,吹滅了燈。“沖”壹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就閃了壹地,把“沖”嚇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個銅錢嚇走“沖”的事告訴了大家。之後大家都學會了,孩子也就安全了。

原來,這八枚銅幣是八仙為了秘密保護孩子們而換的。因為“朝拜”與“歲”諧音,所以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在明清時期,它被稱為壓歲錢。長輩給孩子的也叫壓歲錢。“所以有的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現代,它演變成壹種用100個銅幣包裹的紅紙,送給年輕壹代,寓意“長命百歲”。“對於成年的小三,在紅紙袋裏放壹個銀元,寓意“壹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去銀行給子女換上有面號的新鈔,祝他們“步步高升”。雖然給壓歲錢是好的,但是遵循了傳統,也體現了長輩對下壹代的深深期望。而現在的父母往往出手闊綽,會花1200元甚至上千,不僅會讓孩子花在不正當的地方,還會讓孩子養成大手大腳浪費錢的習慣。所以家長給孩子壓歲錢的時候,不要給太多,要引導孩子把錢用在正確的地方。

第六個民俗——中國結。縱觀大街小巷,中國結隨處可見。據說中國結是壹個和尚在閑暇時用繩子織成壹整結,然後穿上珍貴的佛飾,在紐扣上織上“王”字,流傳至今。當時和尚為了表示對佛“壹心壹意”的虔誠,就用線編了起來,耳朵上還編了“王”字,表示自己“至高無上”的信仰。後來逐漸流入社會,中國結的含義從信仰變成了中國人“專壹”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主人“至高無上”地位的象征。從小到大,由粗到細,紅色的大中國結透露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