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中國古代有哪些關於文學起源的討論?

中國古代有哪些關於文學起源的討論?

中國古代文學史,古代近東文明史-

首先,比較了古埃及文明和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消亡的原因

第二,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數學成就的比較。

首先,比較了古埃及文明和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消亡的原因

古埃及文明的滅亡是由外國入侵直接造成的。公元前332年埃及先後被希臘人和羅馬人統治,然後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古埃及文明最終消亡。公元前331年新巴比倫被波斯帝國征服,波斯文明取代了這壹地區的大部分原始文明,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逐漸消亡。

雖然都是因為外敵入侵而死,但本質原因和過程都不壹樣。

埃及北瀕地中海,西接利比亞,南接古努比亞,東臨紅海。只是在東北角通過西奈半島與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相連。所以在地理上,是相當孤立封閉的。此外,尼羅河的定期泛濫給古埃及人帶來了財富和穩定。以上種種因素,在古埃及人的頭腦中產生了壹種保守穩定的心態,或者說在某種程度上,不思進取。縱觀古埃及的歷史,雖然與外界有壹些接觸,但比古赫梯和美索不達米亞少。古埃及的統治者是貴族集團,包括神廟祭祀集團。他們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墨守成規,不思改革,扼殺任何創新,使得埃及在四千年的古文化中進步和變化非常緩慢。但壹些原本落後的民族、國家和地區後來居上,使得曾經向外擴張的埃及成為他人侵略掠奪的目標和獵物。(當然,埃及文明的消亡還有其他重要原因,比如統治階級的奢靡,廣大人民群眾的艱難處境,少數人對文化的控制,影響了它的傳播和發展。)

與古埃及相比,兩河流域和埃及同時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在很多方面與古埃及文明不同。首先,它從不缺乏與其他國家的交流。美索不達米亞位於近東的中心,與古代近東的所有文明都有著密切的聯系。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不像埃及那樣自成壹體。它是壹系列遊牧民族征服並成為永久居民,然後被新的遊牧民族征服。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和其他民族輪流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中扮演主角。這壹特點壹方面使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多姿多彩,但同時由於外來征服,政治歷史往往突然中斷,這也容易造成文明上的斷層。兩河流域地勢平坦,無險可守,生活在周邊山區和沙漠草原的遊牧民族輪番搶占。武力征服往往會毀掉幾千年的文明成果。兩河流域那些曾經輝煌的城市,被掠奪破壞了無數次,最後都在劫難逃,淪為廢墟。

總的來說,古埃及文明和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區別在於不同的地理環境產生了不同的文化。壹個是保守,導致落後,最終被另壹個種族取代;另壹種是地形導致戰亂不斷,在動蕩的局勢下,結果被更強大的民族所取代。

第二,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數學成就的比較。

1.計數:古埃及人使用十進制,而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使用十進制和六十進制。但是他們不知道定位系統。他們都采用了分數表示法,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無理數的存在。

2.代數:都可以解壹元線性方程組和簡單的壹元二次方程。在這方面,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要聰明壹點,他們可以用壹元解某些三次方程。此外,巴比倫人還非常擅長編制數學表格(如乘法表、除法表、倒數表等。)並在實際操作中使用它們。

3.幾何學:幾何學起源於古埃及對土地的測量和劃分。古埃及人的圓周率是3.16,他們也有計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算法。最高的成就是計算四棱柱體積的公式,但他們是否知道勾股定理似乎值得懷疑。古巴比倫人在幾何上的突出貢獻是把圓周分成360等分,他們用的圓周率是3或3.125。而且有完整的證據證明他們理解勾股定理,因為他們得到了勾股數的壹般參數表達式。此外,巴比倫人似乎理解三角形相似的原理。

總之,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的數學是以實用為基礎的,比如在立法和商業上,當然在建築上也是相當重要的;他們對數學的研究方法多是實驗和修正,公式多是從實驗中得來,沒有經過任何證明和推導,所以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數學。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數學水平略高於古埃及(原因可能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更加開放,壹方面促進了文化交流,另壹方面頻繁的商業活動需要更多的數學,從而促進了數學的發展。它的壹些數學成果不是為了實際應用,而是為了在學校教學中培養學生。所以在實用範圍之外,美索不達米亞研究出了壹些數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已經脫離了生產和生活,似乎有成為壹門學科的可能。但總的來說,這個時期的數學是無法和希臘羅馬時代的數學相比的。

受訪者:xztlsy-15號冠軍10-23 03:09

第壹本書可能不是新書,因為它收集了大多數發表的論文。書名是《突圍——文明的起源》,勉強可以翻譯成《破裂:文明的起源》。這本書的主編是《瑪莎的疾病預防》?-卡羅夫斯基。她是《符號》雜誌的編輯(1980-1995)。這本雜誌是由皮博迪考古學和人種學博物館和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編輯的交流刊物。1984她任編輯時,張廣智先生在本刊發表了著名的文章《古代中國及其人類學意義》(中文發表在《史前研究》第2期1985)。隨後,哈佛校內外的許多著名考古學家分別圍繞張先生關於中國古代文明是連續文明、西方古代文明是斷裂文明的論斷展開討論。這本書是以《符號》為主要出版物的論文集。《符號》發行量很小,普及面也不廣,所以這本書對我們全面了解東西方古代文明發展模式之爭很有幫助。這本書只有131頁,卻涵蓋了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的文明起源。在這裏,我們不妨把內容公布如下:1,前言;2.謝謝;3.介紹:瑪莎·蘭伯格-卡爾洛夫斯基):4。第壹章:古代中國及其人類學意義(張廣智);5.第二章:近東的魚網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社會契約(C.C .蘭伯格-卡爾洛夫斯基););6.第三章:古代中國、新世界和近東的思想傳統:壹些觀察(戈登r .威利);7.第四章:討論文明發展中的秩序和正義理論(戴維·H·p·梅伯裏-劉易斯););8.第五章:神聖的風景和瑪雅王權(琳達·舍爾);9.第六章:民主社會概念的印歐起源(梅森·哈蒙德);10第七章:古代以色列人有何不同?(威廉·G·德弗);11,第八章:古埃及的專制與交換(馬克·萊納);12,第九章:格雷裏·l·波塞爾;13,第十章:東方主義和近東考古學(莫根斯·特羅勒·拉森);14,被引用。這些作者中有些人同意張廣智的觀點,有些人不同意,有些人修改了張廣智的觀點。因為本書作者是研究埃及、印度、近東、歐洲、中美洲古文明的專家,文章雖短,卻能抓住重點。張先生晚年在國內寫了許多文章,呼籲加強中外文明的比較研究,希望國內的考古資料能有助於提出和修正人類文化發展的總意見,可惜很少有人響應。這本書為從文明比較的角度審視中國古代文明的特點和發展規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這本書由哈佛大學皮博迪考古學和人種學博物館作為2000年第9期特刊出版。第二本是著名歷史學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系教授吉德煒的新書《祖先景觀:商代晚期中國(公元前1200-1045年)的時間、空間與社會》。中國商代晚期的社會。公元前1200-1045年)。這本專著,獻給胡厚宣先生,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所作為中國研究專著第53號出版,2000年由該研究所和中國研究中心合作出版。全書只有209頁,卻深刻剖析了商後期社會的諸多方面。作者以自己擅長的甲骨文資料為基礎,結合考古學、人類學、語言學、社會學、植物學、動物學、氣象學、天文學等學科的新成果,對商代晚期的歷史進行了緊湊而又令人信服的描述。本書由八部分組成:1,氣候;2.農業分為兩個板塊,農時和病蟲害;3.時間:歷法結構分為五段,即以60天為壹個周期,十天,月,五個儀式周期,計數儀式周期等。4.空間:中心與邊緣,分五節,分別講都城或祭祀中心、四地、廣場、巫商王出入其領地等;6.空間:宇宙和方位,分為四節,即方位、來自四土的方向、來自天氣的方向和作為世界地圖的甲骨;7.社會:土地及其居民,包括皇族、其他家族、人、動物、風景和各種超自然力量;8.宇宙學與遺產:商朝。吉德煒先生是壹位嚴謹的歷史學家,他的寫作也很講究。這段文字只有129頁的作品,參考文獻達到39頁;文中註釋長度約占三分之壹,可見這是壹部嚴謹的科學著作。這本書充滿了新思想,讀起來很有趣。用後書評家羅太的話來說,它高於以往所有用中、英、日三種語言出版的研究著作,所以它的出版值得我們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