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陜西文化藝術

陜西文化藝術

自西周以來,陜西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周氏是陜西關中的壹個古老部落。周人以(寶雞)為活動中心後,就有了文字記載、甲骨文相關的文字記載,以及後來的青銅器銘文。周代古陰陽歷是中國最早的歷法。

秦阿房宮、秦始皇陵、漢陽陵、甘陵、橋陵等。都記錄和印證了陜西的古文化。其中,發達的兵馬俑坑展示了壹個巨大的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了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光輝篇章,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陜北是中國近代革命的聖地。毛澤東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生活戰鬥了13年,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陜北革命精神。

境內有革命文物140余處,其中最重要的是子長縣鳳凰山、楊嘉玲、棗園、王家屏、瓦窯堡等舊址(原中共政治局會議舊址)和其他國家級保護文物。省級革命文物有:延安市陜甘寧邊區政府舊址、南泥灣舊址、吳起縣、誌丹縣、子長縣、安塞縣舊址、劉誌丹故居、謝子長陵園、洛川縣馮佳村“洛川政治局會議會址”等。陜北自古以來就是民族融合的“打結區”。

商周以來,桂芳、彜、、匈奴、、、瀘水湖、鮮卑、氐、突厥、黨項、羌、女真、蒙古、滿族等少數民族相繼登上這壹歷史舞臺,上演了壹幕幕生動的歷史變遷大戲。陜北成為中原中華民族(漢代以後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融合交流地,形成了以漢族文化為主體,北方草原文化和其他少數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獨特文化人格。秦漢以前,陜北壹直是牧區。西漢以後,種植業大發展,成為半農半牧區。直到隋唐時期,陜北南界的黃龍山仍是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區的天然分界線,這種情況在宋代以後逐漸改變。

戰國時期秦國大將蒙恬、秦朝秦始皇的長子傅肅曾在此駐紮並修築長城,留下了豐富的中國古代邊防歷史文化遺跡;陜北作為革命聖地,是新中國的發祥地,是革命精神的象征。中西部地區是蜀文化,東部地區是秦楚文化。它是漢族的重要發祥地。劉邦曾被封為漢中王,因此有漢室之名,漢族之名。劉備曾經是漢中王,所以劉備的政權被稱為“蜀漢”。

陜西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光輝發祥地之壹。距今約800 ~ 1.2萬年前,關中地區的藍田猿人和陜南漢中的龍崗寺猿人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開始制造和使用壹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實,獵取鳥獸。龍崗寺舊石器時代在中更新世早期,絕對年齡在654.38+0.2萬年前以上(見《人民日報》4版654.38+0992.02)。是陜西迄今發現的最早的舊石器文化,龍崗寺舊石器遺址被譽為“亞洲三大舊石器遺址之壹”。陜西分為三大方言區:關中方言區(屬於中原官話區)、陜北方言區(屬於晉語區)、陜南方言區(屬於西南官話區)。

關中方言是西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壹,分為Xi安話、東府話和西府話。關中方言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有很多古漢語的影子。古關中方言是中國的官方語言。

陜北山西方言蘊含著豐富的方言資源。陜北山西方言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與相鄰的中原官話有著顯著的不同,呈現出獨特的地域特征。

陜南方言就是西南官話(俗稱四川話),包括漢中和安康。

此外,清初由於“湖廣填川”,粵語(客家話)遷移到四川和陜南,在商洛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