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繼續狠抓“兩大任務”,努力加快項目建設。
堅持把實施招商引資和爭取項目“兩大任務”作為超常舉措,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不低於25%。全年計劃實施各類重點項目473個,總投資753億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265億元。
其中工業項目95個,農林水牧業項目129個,城市建設項目125個,道路交通項目14個,商貿旅遊項目24個,社會事業和其他項目86個。加快國道211和古窯子至青銅峽新材料基地高速公路建設,啟動紅寺堡至桃山高速公路建設。繼續開展返鄉文化宣傳周和系列招商洽談活動,主動走出去到重點地區,圍繞能源化工、清真食品、包裝印刷等特色產業開展項目推介,不斷擴大招商成果。
篩選、包裝、推介壹批市場潛力大、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大項目、好項目,為國內外大企業集團招大商、引大資。力爭全年投入資金超過6543.8+05億元,項目履約率和開工率達到85%以上。按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以上的目標要求,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精心儲備和規劃壹批“十二五”期間重點項目。
(2)強化工業主導地位,著力發展新興產業。
工業是我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也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地區。突出工業的主導地位,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興市”戰略,是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以上,地方工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提高園區的配套能力。
加快太陽山及其煙筒紅工業園建設,開工建設汙水處理廠等12基礎設施項目。園區功能配套面積將達到120平方公裏,力爭年內實現工業產值30億元,力爭將太陽山打造成新能源、鎂合金、煤化工產業基地。完善青銅峽新材料基地、金雞、嘉寶工業園綜合服務功能,完善鹽池、同心、紅寺堡工業園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利通工業園。加強園區觀察評估,努力形成競爭發展新格局。
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煤炭、電力、金屬鎂、化工等戰略性主導產業,改造提升電解鋁、矽鐵、水泥、造紙等傳統產業,重點培育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多晶矽等新興產業。加快實施神華寧美金峰礦、清華四谷泉礦等煤炭開采項目和呂晴集團自有電廠、大唐新能源光伏發電、中國節能光伏發電二期等能源電力項目,新增光伏、風力發電裝機30萬千瓦。督促慶華二期煤焦化、華能煤電壹體化、國電吳中熱電公司熱電聯產、太陽能鎂業鎂合金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積極對接寧東能源基地,做好下遊產業轉移。
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其發展壯大。大力發展輕工業,實施眉佳紙業生活用紙、科冠酒等項目,擴大輕工業在工業經濟中的比重。提升骨幹企業競爭力。實施產業優化升級、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品牌創建“四大工程”,加快西峽水泥建設、聖華米萊擴建、雙威羊絨公司羊絨制品技術改造、寧龍塑管產業板材生產,努力擴大優勢骨幹企業數量,提升優勢骨幹企業質量。
力爭新增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2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3家,培育中國名牌產品1個,自治區名牌產品8個。加強產業發展的協調服務。要把做好對企業的服務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建立市級部門負責人服務企業的業績報告制度。著力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融資、用地、用工、拆遷等困難,幫助企業堅定發展信心,改善發展環境,實現更快發展。
(3)抓住黃河金堤新機遇,掀起城鄉建設新高潮。
全面落實自治區建設沿黃城市帶、打造“黃河黃金岸”的戰略部署,深化“三城共創”效應,大力實施城鄉基本建設,加快城鄉壹體化進程。大力推進濱江新區建設。圍繞打造濱江生態水韻城市和西移東擴戰略,按照精心打造、打造精品的要求,全面加快黃河兩岸30平方公裏新區建設。重點建設黃河公路大橋和橋頭堡、黃河圬工工程、黃河鐵塔、黃河生態星級酒店和“三廣場壹中心”等標誌性工程。
加快新區房地產項目開發,開工龍河唐都、盛華苑等38個房地產項目,大力配合京藏高速G211、顧青線、吳中收費站遷建等道路建設項目實施,加快城區靈州大道、李寧街南段等道路建設項目S101、14三期改造。加快商業、金融、醫療、電信等居民生活必需的服務網點布局。,並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向新區聚集,為將濱河新區建設成為黃河黃金岸最大的親水居住區奠定堅實基礎。
加快舊城改造步伐,加大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力度,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交通、供熱、供水等問題,改善基礎條件。大力提升縣城的品味。利通區、青銅峽市圍繞打造濱江第壹區、爭創全國百強縣的目標,力爭率先在城鄉壹體化方面取得突破。
圍繞打造吳中增長極、寧夏崛起區的目標,紅寺堡區加快新區規劃開發建設,大面積植樹、鋪綠,加快生態市建設步伐。圍繞建設寧夏美麗東大門的目標,鹽池縣加快實施縣城東移西進、北控南擴,大力推進縣域西部開發建設。同心縣按照打造中部幹旱帶回族風情濃郁的幹旱高原明珠的目標,加快縣城西擴,全力開發建設新縣城。按照建設水土保持生態工業城市的目標,太陽山堅持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並重,提高濕地開發、保護和利用水平。
建設壹批特色村鎮。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目標,搞好小城鎮規劃,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管理水平,建設金雞、葉盛等10個現代文明小城鎮。提高村莊集中度,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建設“堵農新居”示範點14個,改造舊村70個。
(4)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圍繞建設沿江現代農業產業帶、推進黃河節水高效農業產業帶、旱作避災目標,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提高農業集約化程度。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65億元,增長6%。
提升“十大基地”的規模和水平。實施“優質糧食、高產奶牛、高效大棚”等示範工程,建設孫家灘、葉盛等20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發展優質糧食654.38+0萬畝,種植有機水稻6萬畝,冬小麥20萬畝,發展訂單農業50萬畝;新增奶牛場和規模養殖戶110戶,奶牛存欄量達到17萬頭;新增灘羊30萬只,飼養量達到530萬只;新增肉牛5萬頭,出欄35萬頭,保護地農業5萬畝,高酸蘋果5000畝,葡萄5萬畝,人工甘草21萬畝,紅棗7萬畝,發展水產產業2萬畝。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堅持“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整合資源、資金、人才、技術,盡快形成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龍頭和企業集群,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實施老鶴橋清真牛羊肉市場深加工、中華牛、農牧、肉牛育肥等項目;整合乳業資源,重點支持夏津乳業和恒豐乳業擴大規模、打造品牌,培育產值分別超過654.38+0億元和5億元的兩大乳業集團。壯大萬盛、米萊等壹批骨幹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強引領能力。
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快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組建農產品銷售協會,發展壯大農村專業合作社,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產業鏈。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食品示範基地建設和認證,設立20個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安全農產品專銷區。
爭取國家星火計劃和自治區重大科技項目,攻克優勢特色產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難題,挖潛轉化提升吳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示範層次和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繼續堅持大規模、高標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利通區、青銅峽市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工程,繼續新建扁擔溝泵站改造等8項農田水利工程,實施同心、鹽池、紅寺堡節水補灌工程,發展節水補灌面積65438+萬畝,實施杏梁淤地壩工程等5項生態水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平方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750公裏,實現四川所有行政村通公交,山區90%以上行政村通公交。
(五)突出特色優勢,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堅持把壯大第三產業特別是發展具有吳中特色和優勢的現代服務業作為擴大地方財力、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任務,完善基礎設施,加大政策引導,爭取新的發展和突破。
壯大商貿流通業。圍繞建設區域性商貿服務中心的目標,加快構建與多元化消費相壹致、與產業發展相適應、與城鄉建設相適應的商貿服務體系。加大市場整合力度,加快“雙百市場工程”和“三新工程”建設,啟動東郊市場搬遷二期工程建設。依托現有專業市場功能,建設清真牛羊肉、果蔬、糧油、鋼鐵建材、家具裝飾材料、日用品“六大物流基地”。完善農村流通服務體系,實施農產品流通企業與專業合作社直接對接,培育交易額1億元專業市場6個、交易額5億元專業市場3個。做好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管理工作。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依托“四個中國”的品牌影響力,加快發展清真肉制品、乳制品、方便休閑食品、調味品、保健品、醫療和穆斯林用品,鼓勵特色產業走出去,走向中東阿拉伯市場,逐步扭轉我市長期以來外貿出口低水平的局面。
加快特色產業品牌建設,擴大清真食品“吃在吳中”和清真產品“買在吳中”的社會影響力。力爭實現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產值6543.8+00億元,同比增長6543.8+03.6%。打造精品旅遊線路。
大力推進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旅遊區建設,加快青銅古鎮、黃河壇等重點項目開發建設,完善金沙灣、108塔、牛首山寺廟群等配套設施,力爭進入5A級景區行列。整合提升城區及青銅峽黃河水工程旅遊圈,完善鹽池革命烈士紀念園、同心紅軍西征紀念館、紅寺堡寧夏移民博物館等景區功能,打造青銅峽精品旅遊、城區濱江風景旅遊、童眼紅色旅遊圈。力爭全年接待遊客654.38+0.4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7億元,實現“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目標。
(6)加強生態建設,努力促進環境友好型發展。
生態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以可持續發展為不懈追求,加快生態城市、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城建設增添亮點。依托現有水系,挖掘湖泊濕地資源,實施黃河大堤景觀綠化工程和高速公路兩側土地開發整理工程。青銅峽市、鹽池縣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紅寺堡區、同心縣加快創建自治區園林縣城,全市建制鎮加快創建園林城鎮。
在市區,將建設琴渠北岸、同心街等8條道路,並配以寬闊的綠化帶。完成城市綠化65438+10萬畝,新增城市綠地3000畝、水面6000畝,城市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6.5%和38.5%,園林式單位(社區)達到60%以上。黃河金堤綠色長城造林1萬畝,貫穿黃河兩岸輻射2公裏的生態防護林體系。生態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
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等重點工程,加快三北四期、封山育林、防沙治沙,加大農田防護林、農田防護林、村莊綠化和綠色通道建設力度,建設高標準農田防護林65438萬畝,綠化村莊65438萬畝,封山育林6.5萬畝,防沙治沙6.2萬畝,新增苗木5萬株全市全年完成造林30萬畝。環保管理再求突破。
實施好生造紙廢水深度處理等20個節能減排項目,開展自治區級循環經濟試點企業4家、市級試點企業6家。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比上年增加。黃河吳忠過境段地表水水質穩定在ⅲ類,清水溝、南幹溝水質達到ⅴ類標準。以農村小康環保行動為抓手,加強水源保護,控制面源汙染,抓好“壹池三改”。
實施了17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規劃了24個農村飲用水源地,農村垃圾處理率達到70%,積極爭創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
(七)深化改革創新,為加快發展增添新動力。
把改革作為不斷前進的動力,把創新作為發展的不竭源泉,持之以恒,大膽前進。大力改革。加快行政管理、經濟和社會各項改革,在壹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
進壹步理順市與市轄區、市與“省管縣”的權責關系,完善政府責任制,確保市轄區改革權責到位、“省管縣”改革到位、政府機構改革到位、鄉鎮機構改革服務到位。
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精簡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特別是減少社會投資審批和項目審批,落實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規範開源信用擔保公司和城鄉建設投資公司運行機制。積極推進公用事業改革,逐步將垃圾處理、中水回用等公用事業推向市場。
深化農村改革,規範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擴大推廣範圍。實施保障和促進土地管理新機制科學發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統籌城鄉發展三項改革試點。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認真落實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全面推進土地開發整理,確保占補平衡。積極探索城鄉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城鄉戶籍壁壘。向創新要動力。圍繞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需求,鼓勵和引導市場主體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倡導自主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
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貼息資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積極落實與寧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建立科技信息、科技創新和科技培訓體系,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全年新培育企業技術中心5家,科技型企業10家。全市科技特派員穩定在300人,培養了壹批專業技術人員創業。繼續優化政務、司法、金融三大環境,重點解決建設項目服務效率低、落地難、群眾打官司怕打官司難、信用缺失、融資難等問題。
(八)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連著人心,人心凝聚人的力量。圍繞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來解決民生問題,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發展實惠,是政府的根本責任。堅持教育優先。完善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繼續鞏固和提高“兩基”成果。加快實施學校安全工程,改善辦學條件。紅寺堡區、同心縣實現了教育強縣(區)目標。
啟動利通區和青銅峽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高度重視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深入開展名師名校長評選活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大力發展衛生事業。按照市醫院做大、縣醫院做強、鄉鎮、社區、村衛生服務機構做強、民營醫院活起來的思路,完善市、縣、鄉、村四級醫療服務網絡,打造15分鐘醫療服務圈。完成利通區吳忠中醫醫院、青銅峽醫院、勝利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加強計劃生育工作。深入開展計劃生育“明星鄉鎮”創建活動,實施“少生快富”工程,狠抓服務體系和信息化建設,強化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使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6%。生育政策達標率88%以上。
推動文化體育事業加快發展。制定加快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的意見,創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體制機制。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家書屋建設。加強文化市場監管,進壹步凈化文化市場環境。全面實施《全民健身條例》,支持建設全民健身示範廣場和鄉鎮民族活動中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全民身體素質。高標準辦好吳忠城市紀念等壹系列慶祝宣傳活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城鎮居民、農民工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啟動利通區和青銅峽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啟動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市級試點。
積極探索全區異地就醫、購藥聯網結算方式,努力實現醫保“壹卡通”。做好城鄉低保、救災、大病救助和臨時社會救助工作,將城鄉貧困戶大病患者年醫療救助提高到5萬元。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新形式,推進居家養老社會化。繼續大力改善農村貧困人口居住條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100戶,加快74個村“整村推進”步伐,搬遷2900戶123萬人,減少山區貧困人口15%。做好創業就業工作。
實施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紮實開展創業型城市創建活動,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社保補貼等優惠政策。增加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重點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750人。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加快“阿譯”從勞動力品牌向人才品牌轉變。全年職業技能培訓1.6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1.5萬人,輸出2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6543.8億元。
全力以赴為老百姓辦實事。加大城市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力度,新建廉租房450套、經濟適用房3萬平方米,努力將城市低收入家庭全部納入廉租房保障範圍。加快實施安全飲水工程,解決65438+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爭取和落實自治區民生計劃,切實辦好市政府承諾的各項為民實事。加強民主法制建設。
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建立健全民意表達機制,暢通民主渠道。深入開展依法普法工作,研究制定普法“六五”規劃。加強法律援助工作,滿足困難群眾的法律需求。加強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法制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實現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深入開展禁毒人民戰爭,堅決打擊毒品犯罪。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認真開展道路交通、消防、礦山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構建應對突發事件的危機管理機制。加強信訪工作,強化信訪責任,完善信訪工作機制,重視群眾訴求,著力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凝聚人民群眾推動跨越式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深入開展民族團結“示範社區”、“示範鄉鎮”創建活動。
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和人防建設,完善國防動員體系,深入開展“雙擁”工作。做好地震、檔案、外事、統計、物價、廣電、婦女兒童、殘疾人保障、住房公積金等工作。,促進各項事業統籌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