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殷墟文字”、“甲骨文”、“殷琦”,是商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65438+是2009年底在殷都城遺址中發現的,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漢字樣本。
總共有* * * 65,438+百萬塊中國甲骨包含5,000多個不同的字符和圖形,其中大約65,438+0,000個字符已經被識別。
甲骨文中約有27%的形聲字,說明甲骨文是壹個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
甲骨文的特征
甲骨文以刀為書寫工具,以龜甲獸骨為載體材料,屬於漢字的早期階段,因此具有以下特點:
1,筆畫線條細,多為直線,折筆常刻兩刀,幾乎無彎曲;
2.造型細長,直筆比橫筆長,與手握刀的難易程度有關;
3.形體結構隨筆畫數變化,大小不統壹;
4.異體字大量存在,尤其是象形字,壹個字往往有多種寫法;
5.組合字中偏旁的位置可以互換,說明當時的物理結構並不固定。
中國文明綿延幾千年,所以地下遺存非常豐富。自20世紀現代考古學從西方傳入中國以來,中國取得了許多重要的考古發現。
在中國中部的河南省安陽市,有壹處面積約24平方公裏的都城遺址,就是舉世聞名的殷墟。據記載,公元前14世紀,商朝國王盤庚從山東曲阜遷都,近300年來壹直是商朝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打敗了商朝最後壹個皇帝紂王,商朝滅亡,此地化為廢墟。因為商朝又叫殷朝,所以叫“殷墟”。
殷墟的發現和發掘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自1928首次發掘以來,這裏出土了包括甲骨文和青銅器在內的大量文物,其中甲骨文的發現是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之壹。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動物骨頭上的古代文字。在商朝,國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蔔。甲骨文是占蔔的工具。
在使用甲骨文之前,應該先對它們進行處理。首無從甲骨上除去肉和血,然後鋸平它們。然後,用刀具在龜甲的內表面或動物骨頭的反面鉆壹個缺口。這些缺口的排列是有序的。占蔔師或巫師把自己的名字、占蔔的日期和要問的問題刻在甲骨文上,然後用火把甲骨文上的洞燒掉。這些刻痕受熱而開裂,這種裂紋被稱為“征兆”。巫師分析這些裂縫的走向,得出占蔔的結果,並在甲骨上刻上占蔔是否有效。占蔔成真後,這些刻有甲骨文的甲骨成為官方檔案,被保存下來。
目前,殷墟已出土甲骨65,438+0.6萬余片。有些是完整的,有些只是沒有文字記載的片段。據統計,所有這些甲骨文共有4000多字,其中約3000字已被學者們研究過。在這3000字中,學者們已經解讀了1000多字。剩下的要麽不可讀,要麽學者分歧嚴重。盡管如此,通過這壹千多字,人們還是可以對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有壹個大致的了解。
最早的甲骨文專著是1913年出版的劉鶚《鐵雲藏龜》。
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於1929年出版的《甲骨文字研究》是另壹部重要專著。目前,中國甲骨文研究的權威有北京大學的邱希貴教授和中國歷史研究所的李學勤教授。
除了殷墟發現的商代甲骨,近年來考古中也發現了更早的西周甲骨,但關於這些甲骨的文獻記載很少,所以不如商代甲骨重要。殷墟發掘的意義不僅限於甲骨文的發現。70年來,考古工作者在殷墟發現了50多處宮殿和祠堂遺址,12座皇陵墓,數千座貴族和平民墓葬,1000個祭祀坑,5個手工業作坊,30多個車馬坑,以及大量的青銅器、玉器、陶器和骨頭。這些都向人們展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