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女媧是誰?

女媧是誰?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她和伏羲是兄妹,她嫁給伏羲生下人類。後來女媧禁止兄妹通婚,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血親婚姻到家庭以外婚姻的進步。也有人說女媧以黃土為模特,創造了人類和人類社會。《補天女神》裏還有壹個傳說,就是自然界發生了特大災難,天塌了,猛禽猛獸都出來禍害百姓。女媧冶煉五色石補天,斬殺猛獸。又據說女媧制作了壹種樂器叫笙簧,所以人們把女媧當作音樂女神。《風俗依桐》記載她為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能夠互相通婚繁衍後代,因此她被稱為婚姻女神。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流傳至今,影響深遠。直到現在,中國雲南的苗族和侗族仍然把女媧作為自己民族的祖先來崇拜。

又名女媧、女媧娘娘,馮姓,生於(今甘肅秦安縣),人稱自己叫鳳麗(或為鳳麗而犧牲)。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親切地創造了我們,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自然災害。它是人們長期以來廣泛崇拜的創世神和祖先神。她有神奇的力量,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文獻中沒有記載女媧氏族的發源地,但根據伏羲和女媧的關系,女媧的故鄉也應該在上古範圍之內。李道元的《水經註》在談到渭河支流葫蘆河時,特別提到了那裏古老的女媧廟。在離大地灣不遠的秦安龍鎮葫蘆河上,有女媧洞和來沃寺,供奉女媧。龍城又被稱為“佤族皇帝的故鄉”。女媧也以馮為氏。至今,還有豐臺、馮英、鳳味村等地,都與女媧姓有關。

南三苗民族傳說中的女媧

[編輯此段落]

關於女媧傳說眾說紛紜,有的說盤古之前,有的說盤古之後。...

根據民間傳說,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稱呼,如儺宮儺娘、熊靜京美、諾亞諾娃、諾亞兄妹、南山老東曉美、江郎蔣梅等。

傳說最初的人都被洪水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兄弟姐妹,後來的人都是伏羲兄弟姐妹的後代。

這個傳說比較系統。伏羲兄妹的母親生下了他們12兄妹,王龍、王蛇、王雷、後羿(蟻後)、王肅(很可能是王隋隋人)、儺兄、儺妹(而傳說是儺兄妹)。王龍下了水,蛇王鉆了壹個洞。王磊沒地方躲,結果被燒了。王磊脾氣不好,壹心要找王肅報仇。每次都被王肅巧妙避開。他媽媽病了,說只有王磊的肉能治好她的病。王磊當然不想,但他還是想找王肅報仇。最後被關進了王肅的圈套。那天諾哥去種地,沒有別人在,只有好心人。軟磨硬泡,諾姐心軟,給他盛了壹碗粥。王磊說,要是有壹碗清水就更好了,於是諾姐就給了他壹碗清水。王雷崗喝完之後,雷光做了壹個傑作,打破籠子,拔了壹顆牙給了儺姐姐作為獎勵,說天門開了就種下了,雷聲隆隆,天門開了。最後,壹個巨大的葫蘆(古音,仆,傅有葫蘆崇拜)長了出來,倒掛天河。這時,壹只啄木鳥飛了進來,把葫蘆掏空了,然後它的弟弟妹妹鉆進去了。隨著水不斷上漲,葫蘆收集了很多動物,它升到了天上,找到了王磊。王磊不聽,然後王磊害怕了。沒辦法,王雷只好吸引10個太陽來幹洪水,但是水幹了以後就陷入了幹旱,大家都死了。諾公請來了後羿(蟻後),後羿飛上芙蓉樹(傳說中連接人神的聖樹),用尾針射下太陽,諾公覺得沒有太陽。...

還有壹段是儺兄妹三次占蔔的(與仆古音相連,也可能是伏羲留下的)。哥哥姐姐結婚,在布舟山山頂兩個方向滾碾米。結果碾米廠在山腳下相撞,兩邊起火。結果,諾姐害羞了。就說如果妳追上我,我就嫁給妳。最後,我見到了我的妹妹...我姐結婚了,害羞,就用扇子遮臉。諾哥的形象是面紅耳赤,眼睛凸出。傳說他被曬了10個太陽。諾姐很聰明,用手帕捂住了臉,所以他還是白的。女媧是婚姻和生育之神。這就是中國婚禮習俗使用珠簾或蓋頭的原因。還有宗族不能結婚的規定,可能也是女媧在位的時候定的。

其實原因是他們的母親被王磊毀了,他們的鬥爭會毀了這個世界。當然,她的病也是假的。

這個傳說可能包括女媧的兩個傳說,壹個是12兄妹的母親,壹個是結婚生子的媳婦。

伏羲和女媧古音相同。伏和女媧的母系是華氏(常為華胥氏),華氏可能是原始中國人。

現實中的女媧

[編輯此段落]

女媧是壹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主要活動在黃土高原,她的陵墓位於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東後村。女媧陵墓的存在時間可能超過三四千年。和黃帝陵壹樣,它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廟宇。每年農歷三月初十左右,舉行為期七天的大型廟會和祭祀活動。

神話和傳說

[編輯此段落]

* * *龔氏和女媧爭帝,女媧命令朱融的軍隊攻打龔氏。

* * *龔兵敗,以頭擊舟山。

不是,舟山是天柱,被壹個叫* * *,的工人撞了壹下,發出驚天動地的聲音。山體崩塌,天柱斷裂,大地向東南傾斜,海水倒灌陸地。平原上的大多數人都淹死了,所以幸存者不得不逃到山裏。

但山林是哺乳動物的地盤,它們被打擾後非常憤怒,對人類發起瘋狂攻擊。許多人被野獸殺死並吃掉了。

人類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巖石砸死,有的被猛獸大鳥殺死,人類面臨滅絕的危險。

《補天女神》是三晉流傳最廣的神話。

這個神話出自《淮南子蘭銘篇》,全文如下:

上古四極廢,九州裂,天不蓋,地不全;火不滅,水不絕;野獸吃人,而鳥類捕食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斷爪足以立四極,殺黑龍助冀州,積蘆灰止淫水。天補,四極正;水幹,冀州平;狡猾的蟲子死了,就毀了民生;回到狀態,擁抱天空。

宇宙時代,水神共工和火神朱融因為某種原因打了起來,最後朱融打敗了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因輸而羞憤,但那是壹根撐天的柱子,斷了,撐天地的大柱子斷了,天塌了壹半,出現了壹個大洞。人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

女媧目睹了如此奇怪的災難,感到非常痛苦,於是她決定補天以結束這場災難。她選了各種彩色的石頭,放火把它們熔成泥漿,用這種泥漿把破洞填平,然後把壹只大烏龜的四只腳砍下來當四根柱子,支撐起半個坍塌的天空。女媧還活捉並殺死了殘害百姓的黑龍,制止了龍蛇的囂張氣焰。最後,為了阻止洪水泛濫,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葦,燒成灰燼,埋在四處蔓延的洪水中。

經過女媧壹番努力和整頓,終於把天填平了,地填平了,水停了,龍蛇猛獸都不見了,人民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畢竟這場災難性的災難留下了痕跡。此後天空依然向西北傾斜,於是日月星辰自然回歸西方,又因為地面向東南傾斜,所有的河流都匯聚在那裏。當彩虹出現在天空時,那是我們偉大女媧的七彩光芒。

這場災難之後,人類幸存者寥寥無幾。

為了使人類再次發展壯大,女媧用黃土和泥土徒手撿拾泥人。

女媧造人實錄

[編輯此段落]

《風俗通》中關於女媧的兩篇散文:

1,原文:俗話說,本來沒有人,女媧(傳說是壹條人面蛇創造了人類)打起來,黃土是人。觀眾坐著(辛苦),無法供給(用盡全身力氣也來不及供給),就是在爛泥裏牽(拉,拉)繩子,給人牽著。所以,有錢的都是黃土人;窮人,引繩(繩,粗繩)人也。

據民間傳說,天地創世之初,地球上沒有人類,是女媧擠黃土造出來的。她又忙又累,盡管她盡了最大努力,還是跟不上供應。於是她拿起繩子,把它扔進了泥裏。當她舉起繩子扔出去的時候,泥巴掉到了地上,變成了壹個人。後人說,富人是女媧用黃土做的,窮人只是女媧用繩子蘸泥撒在地上做的。

2,原文:女媧祈福神社,是女媒,因婚。

女媧在神龕裏祈禱,請求上帝任命她為媒人。於是女媧安排男女結婚。

《太平玉蘭》:女媧造人之前,正月初壹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羊,初四造豬,初五造牛,初六造馬。第七天,女媧用黃土和水按照自己的樣子做了小泥人。她做了壹批又壹批,太慢了,所以。為了讓人類永遠傳承下去,她創造了婚禮儀式,自己充當紅娘,讓人們知道“造人”的方法,靠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另壹個傳說,獨異之說,是女媧和伏羲是兄妹。宇宙剛開的時候,天地之間只有兩個兄弟姐妹,在昆侖山腳下,世間沒有其他人。我想成為夫妻,但我感到羞恥。哥哥姐姐立刻上了昆侖山,並詛咒道:“如果上天同意哥哥姐姐結為夫妻,請把天上的雲朵都聚起來,或者散了。”。於是天上的雲立刻合上了,他們成了夫妻,中華民族就是他們的後代。

風俗演義:凡有來禾寺的地方,就盛行來禾寺討孩子的風俗。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滲透著壹種原始的生殖崇拜文化。原始時代部落戰爭殘酷頻繁,都是靠人類對抗,死亡人數多。因此,人們期望女性生育大量子女,這樣氏族才能興旺,避免滅亡的命運。

根據中國神話的描述,起初她用黃土捏人,但因為速度太慢,就用柳條扔泥巴創造了大量的人。以前從黃土裏擠出來的都是達官貴人;後來被潑臟水創造出來的人都是普通人。創造人類的方式有差異。這個傳說也被認為是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利益,試圖向民眾灌輸“天命論”。

古籍中對女媧的記載

[編輯此段落]

楚辭田文:“女媧有身,誰造的?”王逸註:“女媧頭為蛇。”

《說文解字》:“嗯,上古聖女,化萬物之人。”

《山海經·西野經》郭璞註:“女媧,上古神女,帝王,蛇臉蛇身,壹日七十變。”

山海經黃達Xi經:“有十神,名女媧腸,化為神,居李廣之野,過道。”

《淮南子說林篇》:“黃帝生陰陽,上顎生耳耳,桑林生臂手,使之七十。”

《太平玉蘭》卷七十八引《風俗通》:“謂開天地,無民。女媧是黃土裏的人,坐的觀眾無法供給,就把繩子引在泥裏,像人壹樣舉起來。”

《史燚》卷三引《風俗通》:“女媧求祠而成女媒,因婚。”

《淮南子蘭明篇》:“昔四極廢,九州裂,天不重疊,地不發達,火不滅,水不絕,獸吃人,禽奪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補天,龜足立四極,殺黑龍助冀州,積蘆灰止淫水。”

博雅引用詩本的話說:“女媧是壹個春天。盛者,命也,如物自地來,壹聲嘆息,其中空亦受制於春。”

帝世紀:“女媧氏,馮氏,承皰語意制,始泉”。

太行山與女媧

[編輯此段落]

在黃土高原的山西,除了洪洞趙城鎮後村的女媧葬地,以及千百年來歷代帝王供奉祭奠的國家級女媧廟,還有女媧“以土造人”的聖地——萬榮縣的分陰女媧和伏羲。更重要的是,在山西省東南部的太行山區,留下了大量“煉石補天”的遺跡,黃愚廟、黃愚宮等眾多古代紀念建築散落在這些遺跡周圍,使地處黃土高原北部的山西太行山成為除山西中部霍山之外,在中華民族文化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聖地。

千百年來,關於女媧“煉石補天”、“兄妹成親”的神話傳說廣為流傳,廣為人知。對於那些美麗動人的故事和傳說,人們只限於欣賞、陶醉或玩味、評價,沒有人認真調查、認真思考這些傳說和故事的起因和來龍去脈。“神話傳說是歷史的陰影”,女媧和伏羲“兄妹成婚”故事中提到的“昆侖山”,其實指的是“昆侖山”向西北延伸而造成的山西太行山區。

但至今鮮為人知:太行山又名“太行山”、“五星山”,古代還有“女媧山”、“黃木山”等別名。相對於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幾千年來眾多的男性“天子”,女媧所享有的這種榮譽,實在是絕無僅有。

據米羅《南宋路史》記載,“女媧又稱‘皇母’。註‘太行’叫‘黃木山’,黃木山又叫‘女媧山’。”崔伯夷《甘山序》說:太行是“皇母”,是“女媧”。據《澤州誌》卷六《山川》:

“陽城縣邙山:在縣城東南四十裏。據說韓光武追到王莽為止。俗稱“王莽山”...田說:山在沁水之西,此山為王宅。崔伯夷《幹山賦》雲:壹日‘皇母’。雲女媧試圖在這裏補天。按:今(河南)濟源有‘女媧山’,壹日有‘女媧山’,古稱‘黃木山’,界線相連。”

根據以上記載可以看出,以“女媧山”命名太行山的唯壹重要原因是,在八九千年前的遠古時代,人類的孩子在遭受了嚴重的洪水和強烈的地震之後,在太行山地區進行了長期的、大規模的救災活動,挽救了無數中華兒女的寶貴生命。古代山西“土瘠民純,儉有禮。”不經歷,絕對富貴。“據古書《禮記》記載,太行山地區的人們不僅在女媧行走和工作的地方,而且在她居住的地方都有建築。

據《列子·唐雯》記載:“女媧從前煉成五色之石,以補其(天)之不足,碎石足立四柱。然後* * *工和顓頊爭帝,壹怒之下摸了不思進取的山,破了天竺,成了絕地。因此,天向西北傾斜,日月星辰尷尬;土地不服東南,所以江河皆流回。”

這個記載說“天向西北傾斜,地向東南下沈”,在山西東南部太行山區很多地方都可以親眼看到。許多山體斷層紋理呈傾角遞減狀態,西北高,東南低。這種地質結構只能是遠古時期地球大陸板塊碰撞,導致邊緣斷裂隆起而形成的。從這壹點可以看出,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中,夾雜著中華民族先民對古代人類災難史的漫長記憶。

瓦黃陵位於壺關縣和靈川縣之間的太行大峽谷南部,是女媧活動的壹個非常重要的遺跡。這座山巍峨壯麗,自西向東綿延數十公裏。汽車在沿著山脊延伸的林間公路上疾馳,仿佛在天空中飛翔,如天神壹般震撼著他們的心靈。在半山腰,有壹座皇帝的廟,原正殿的西墻上刻著壹塊石碑,記載著這座廟的古老歷史。遺憾的是,由於碑面塗有石灰水,碑文字跡潦草,無法制成拓片研究。在我看來,這次的瓦黃陵和瓦黃廟都是女媧遊覽太行山的地方。瓦黃陵之名與太行山別名直接相關,即“女媧山”和“黃木山”。

長治縣城北15,花梨上郝村北天臺山,還有壹座瓦黃廟。據說女媧在這裏呆了7749天。在此期間,人們將這座小山命名為王二臺,因為她想念數百英裏外女媧人居住的趙城後村的自己的孩子。奇怪的是,每年夏天的至日上,無論早上、中午還是晚上,人們都看不到太陽照在“天臺”上的影子;壹年四季,周圍看不到它的山影。因此,自古以來,“屋頂無影樓”就成為著名的“長治八景”之壹。天臺山的這座皇帝廟已經毀了,但當地群眾自發化緣集資修繕,現在香火很旺。

此類建築還分布在平順縣南丹車村、黎城縣廣芝山、七裏店、唐賢山、襄垣縣葦子溝、左權縣、平定縣東浮山等地。其中,平定縣東福山有壹個特別的地方。據說其頂上有壹個大坑,是“補天女神”的“石爐”。坑的周圍有很多五顏六色的浮石,布滿了氣孔。當地人說這是女媧煉石時產生的渣滓。但地質學家認為,這裏曾經是壹座古火山的噴發,那些浮石也是火山活動的遺跡。當地人對“煉石補天”也有不同看法。阿明人沈璐曾寫道,女媧的“煉石補天”是為了燃燒煤炭和創造光明,以彌補古代漫長、混亂和黑暗的夜晚而發明的。這個觀點雖然不同於燒石灰,但也可以供明眼人討論。

據地方誌記載,河北省歙縣索堡村唐王山、河南分公司城關鎮北崗村、河南省臨縣張家莊、祁縣靈山等屬於太行山邊緣地區,都有女媧的蹤跡。其中,歙縣瓦宮依山而建,雕梁畫棟,亭臺樓閣,雲霧繚繞,氣勢磅礴。它是中國現存女媧遺跡中最美麗、最輝煌的紀念建築。據記載,它始建於南北朝北齊以前,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河南祁縣靈山黃廟是壹座古老的重建建築,與《封神演義》中“商紂王艷情戲女媧”的故事有關。它的歷史淵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其意義和價值也非常重要。從上述遺跡的分布和命名來看,歙縣的瓦宮和祁縣的瓦廟屬於女媧遊歷太行山地區並逗留的地方。

為什麽女媧生存和活動的重要舞臺在山西北部,而不是中國古代的其他地方?這與黃河中遊黃土高原山西的地理、自然、氣候、環境等條件有關。由於山西依山傍水,具有保證古人類生存繁衍所必需的安全、封閉、保密、防禦和生存資源,所以古山西自然成為中華民族先民生息繁衍的天然溫床和搖籃。考古發現,山西芮城風陵渡有距今100萬年的西後渡遺址和距今67萬年的和合遺址,山西襄汾縣有距今20-5萬年的丁村遺址,山西沁水縣有距今100萬年的中石器時代的夏川遺址,山西薊縣有距今100萬年的柿子灘遺址。

黃土高原山西境內有大量女媧遺物這壹重要事實,也為黃河中遊的山西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搖籃這壹科學判斷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與現代人類相比,古代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理解、適應和防禦能力都非常低,除了洪水和猛獸使他們不可預測和恐懼, 人類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來源、生產工具、防禦工具的尋找和選擇,以及年復壹年的酷暑和嚴寒交替,讓他們不堪重負,苦不堪言。 相對於壹望無際、曠野千裏、無處藏身、無食可吃、酷暑難耐、冬季無處藏身的華北東南平原,黃土高原上的山西有山、有丘、有盆地、有平原、有河流、有湖泊、氣候溫和、林木蔥郁、漁獵多、食物來源多樣。

20年來,南北方很多地方都發現了很多古文化遺址,也有人提出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是多元多中心的。這種觀點很幼稚。由於這些發現是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既不是成組的,也不是成鏈的,更不是女媧那樣傑出而著名的母系部落首領,也沒有女媧那樣偉大的歷史功績,所以這些考古發現報道只具有嘩眾取寵、取悅壹時的新聞價值,絕不能動搖和降低山西在黃土高原上天然造就的中國歷史文化搖籃的龍頭地位和中心作用。

女媧,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時期的歷史人物,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存在於山西太行山區的許多活動中,關於女媧“煉石補天”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充分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女媧具有偉大的勇氣、精神、高度的智慧和認識、掌握自然規律,帶領人民抵禦和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意味著中石器時代晚期的母系部落社會進入了中國古代文明社會的曙光。隨著古代學派的民族虛無主義異端在歷史領域逐漸被清除;以及對女媧神話傳說的科學解讀,“煉石補天”、“女媧行跡”等史實的真實,女媧作為中華民族偉大母親的崇高地位將日益確定;她對中國古代文明進步的巨大貢獻將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