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嚴《家訓·教子》原文、註釋、翻譯及賞析

嚴《家訓·教子》原文、註釋、翻譯及賞析

作品:顏家訓

簡介

顏氏家訓,顏之推所撰,* * *二卷二十篇。《顏氏家訓》壹書,是對為人處世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復雜,涉及南北朝時期的風俗習慣、家庭關系的處理、子女教育等。是研究南北朝時期社會生活和教育的重要資料,也是傳統家庭管理的經典。這本書還涉及書畫的語音訓練、典故考證和文學批評。

顏之推(531——約590),臨沂(今山東)人,北齊文學家、語言學家。

教子

智慧無教而成,雖教愚人無益,中庸之人無教而不知。古代聖王有胎教之法:孕三月,離他宮,目不見邪,耳不見聽,以禮聽之。這本書的玉版包含了所有的金匱要略。小兒咳嗽①,老師護明,孝而有禮,導之誌。在普通人什麽都不會的地方,當嬰幼兒認識人的顏色和情緒時,就會有人教他們,如果認識了,就會停下來。比起大幾歲,可以省處分。父母端莊慈祥,子女膽小孝順。我看世界,有愛無教,每壹個都不行;吃吃喝喝,為所欲為,要被警告要翻獎,要笑,要有見識,這叫法律。驕慢學了就抄,沒威信就被打死。當憤怒增長時,他們會增加怨恨,趕上增長,最終會被打敗。孔子說,“小人得誌,習慣成自然”。俗話說“女人來了,就教寶寶。”真誠的語言!

不會教孩子的人,不想陷在自己的罪裏;但比氣更重要,氣傷其色,不忍傷其皮,氣傷其耳。當疾病作為神諭,沒有湯藥的幫助,安德魯如何得救?那些同樣應該勤儉持家的人,能狠心對待自己的骨肉嗎?如果有必要的話。

魏夫人,的母親,很莊重;王在坎城時,是三千人的大將。他已經四十多歲了,他還不滿足。他還在感嘆,所以能夠成為他的功勛。梁元帝在位時,有壹個學士,聰明有才,受父愛,失教:壹句話,在路上壹直有名;壹句臺詞錯了,就用藏語裝飾,希望它自己改。當我結婚的時候,我突然變得遲鈍,但我沒有選擇我說的話,這讓周偉哭了。

父子之嚴,不能廢;有血有肉的愛,而不是簡。簡不接受孝順,但她很懶。父子異宮,未嘗不可。又癢又痛,又懸枕,不是簡單的教。或者問:“陳康喜歡聽紳士的遠房兒子。什麽事?”是的,是的。蓋君子不教子。詩有諷,禮有疑,書有亂,《春秋》有荒誕,《易》有準備:父子不可言,不相聽。"

吳起成帝子帖邪王,太子母弟也。天生聰明,皇上和後主都愛,衣食無憂,東宮。皇帝四面稱之:“此子亦當得誌。”且太子即位,王住別宮,禮遇優越,不與諸王;太後仍稱不足,常以為是說。十歲,驕橫不羈,玩的好,壹定要打算占便宜;常超到了南寺,見內廷送來了新冰,便用鉤盾獻上早梅,卻收不回來。他大怒,說:“我有至尊,關我什麽事?”我不知道所有的要點,但是比率是壹樣的。知道的人很多,比如段叔叔、。懷疑丞相後,糾正之,斬之。他怕被救,就在樂手下當了軍士,守著殿門。我沒有背過身去,只是上班停下來,然後坐在這個僻靜的地方。

人對孩子的愛是難得的,可以兼得;從古至今,這都有很多弊端。賢惠英俊的人可以享受他們的愛,倔強的人也要可憐他們;偏愛寵物的人,雖然想厚壹點,但更麻煩。* * *叔叔的死,母親就是它。王召的屠殺,父親真的做到了。劉表護族傾向,袁紹地裂兵亡,可以作為桂苓的壹面鏡子。

齊朝有壹個士大夫對我說:“我有壹個兒子,今年十七歲,頗有學問。我教他鮮卑語,彈琵琶,我要懂壹點,好侍奉群臣,我都喜愛,都重要。”我難過的時候不回答。不同哉,這人的幹兒子也!若此業,自清相,亦非妳曹所願。

給…作註解

1咳嗽:就是小時候。2楚:荊。③ (y ǐ n):掩蓋,掩蓋,掩蓋。(4)辛鼓:原是古人制作鼓後殺祭的壹種儀式,這裏指用學士的血塗新鼓。⑤ jiàn:太大方。⑥ (gü u):罵。⑦均分(υ):測量。⑧糾正聖旨:假借皇帝聖旨。⑨坐:獲罪;妳(hūng):秘密處決。⑩桂苓明鑒:有效的龜蔔,壹面清晰的鏡子。古人用龜甲占蔔,用銅鏡自省。所以龜鏡有壹個比喻可以借鑒。嘿:和“俯臥”壹樣,低頭。

翻譯

非常聰明的人,不用教育也能成為人才;很笨的人,連教育都沒用;而普通人,沒有受過教育,是無知的。從前,賢明的君主對子女實行胎教:妃子懷孕三個月時,要搬進專門的房間,讓她睜大眼睛,豎起耳朵,音樂飲食都以禮克制。此法刻在玉盤上,藏在銅櫃裏。孩子壹出生,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太師和太保就開始給他講解孝、仁、禮、義的道理,對他進行引導和教育。普通人不能這樣進行教育,但當孩子能第壹次認識人的面孔,能分辨別人的喜怒哀樂時,就應該教。讓他做,他就做;如果不讓他做,他就不會做。這樣,等他大幾歲,就可以減輕杖刑了。父母要有尊嚴,要有愛心,這樣孩子才會敬畏,才會謹慎,才會有孝心。我覺得世界上有壹些父母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壹味的愛孩子。我總是不贊成;他們讓孩子的飲食、言行壹意孤行,本該被訓誡,卻被表揚;本該訓斥,卻壹笑置之。這樣,等孩子懂事了,他就會認為事情就是這樣。孩子的囂張跋扈已經成了習慣,只想到管教和制止,就算被他壹棍子打死,也很難樹立父母的尊嚴。這樣壹來,父母的憤怒會與日俱增,孩子對父母的怨恨也會加深。長大後只能道德敗壞。孔子曾說:“年輕時就像自然,習慣了就會覺得自然”,說得很對。俗話說“教育媳婦要從剛進門開始,教育孩子要從嬰兒開始。”這個很有道理!

不善於教育孩子的人,不是說希望孩子犯罪,而是怕傷了孩子的面子,很難嚴厲訓斥孩子;我不忍心用刺打孩子,怕他們的孩子吃虧。但是,如果孩子生病了,父母會忍心不給孩子做湯針灸治療嗎?再想想,那些勤於督促和管教孩子的父母,他們願意批評和虐待自己的親骨肉嗎?這是不得已而為之!

魏太太是的母親,她非常嚴厲,也很古板。王符在坎城的時候,已經是統率三千兵的將軍,四十多了。但是只要對媽媽有壹點點不滿,媽媽還是會壹棍子打他。正因為如此,王粲大師取得了巨大成就。梁元帝的時候,有壹個很聰明很有才華的單身漢。他從小被父親寵愛,疏於教育:只要說對了壹句話,父親就想讓所有路人都知道,壹年四季都會表揚;當他做錯事的時候,他的父親會為他掩飾,希望他能自己改正。單身漢成年後出嫁做官,驕橫習氣壹天不如壹天。後來,他終於被周偉殺死,因為他沒有註意自己的話。他的肚子被掏出來,血被塗在鼓上。

壹個父親對孩子要有尊嚴,不能太親密;骨肉相親,但不單純。單純會讓愛和孝順變得不可能,過度的親密會生出肆無忌憚的不尊重。按照古代的儀式,受爵的士人,父子分房居住,以免過分親昵;給生病不舒服的長輩撓癢癢,幫長輩鋪床疊被子,收拾被褥,這是為了避免簡單的教育。有人會問:“陳康聽說孔子疏遠了自己的兒子,心裏很高興。為什麽?”我回答:“沒錯。有辦法的人不自己教育孩子。《詩經》以男女之情諷刺政事,《禮記》戒疑,《史書》記載亂事,《春秋》包含對越軌的嘲諷,《易經》包含對萬物的卦像。這些內容是父子之間討論不到的,所以有辦法的人不會當面教育孩子。”

邪惡國王吳起成帝的兒子是王子的母親和兄弟。武成帝天資聰穎,皇後非常喜歡他,他的飲食和衣著都和王子壹樣。武成帝經常當面說:“這是個聰明的孩子,將來壹定大有作為。”太子繼位後,邪王移至另壹宮,但受到的禮遇多於本分,與其他太子不同。但太後還是覺得不足,經常為他說話。此時的邪王十來歲,卻驕橫不羈,壹切都要和皇兄相提並論。有壹次他去南寺朝拜,看到掌管飲食的官員給皇帝獻上新冰塊。負責園林的官員把早熟的李子獻給了皇帝。當他回來時,他派人去找他們。未能如願,大怒,罵道:“皇上有東西,我怎麽沒有?”他就是這樣的。有識之士把他比作春秋時期的段叔、,不知君臣之禮。後來,因為對丞相的厭惡,邪王發了假旨要殺丞相,但又怕有人來救他,就命令手下的士兵守住殿門。當然,他沒有叛逆之心,被安撫後也就罷手了。後來畢竟因為這件事被秘密處決了。

人們愛自己的孩子,卻很少平等地對待他們;從古至今,這方面的弊端太多了。聰明帥氣的孩子應該得到欣賞和寵愛,倔強愚蠢的孩子也應該得到同情和憐憫。那些偏愛寵物的父母,雖然初衷是為了善待孩子,但實際上已經害了他。* * *段大爺的死,其實是母愛所致;趙王如意被殺是因為劉邦的寵信。劉表氏族的滅亡,袁紹的失敗,可以為後人所借鑒。

有壹次齊朝的士大夫跟我說:“我有壹個兒子,現在十七歲了。他熟讀文獻,彈書,教他說鮮卑語,彈琵琶,他漸漸熟悉並理解了。有了這些技巧,沒有人會不愛他。這種教育是當務之急!”我低下頭,沒有回答。我對這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感到驚訝!如果妳這樣就能當上總理,我不希望妳這樣做。

綿雪

梁朝鼎盛的時候,妳的孩子大多沒有學歷。至於那句諺語:“不上車就寫書。身在,則為秘書。”無壹例外都是熏衣刮臉。傅粉詩畫朱,駕長檐車,隨高齒磚,坐棋子方褥,旁玩藏絹袋,從容出入,狀如仙子。明爭第壹,就顧別人了。39歲男(2),然後用假手寫詩。年輕的時候,學東西會很快。並且在離開混亂後,他們轉移到城市並舉行選舉,而不是返回者的親屬;當盧秉權的時候,我看不到過去的黨。求身不求得,施世不求用。被棕而失珠(3),失皮而露質,立為枯木,泊為不暢流,鹿獨馬間(4),轉死於山溝。年輕的時候,我是真誠的。學過藝術的,會觸地而安。自混亂以來,所有人都見過犯人。雖然是神仙,但懂得讀《論語》《孝經》的,還是老師。雖然冠之千年,但不知道記者怎麽寫,就要耕田養馬。從這個角度來說,安能不鼓勵自己嗎?如果妳能壹直保持幾百本書,妳就不會是壹個幾千年的小人。

給…作註解

①點絲膠囊:壹種填充多彩柔軟的枕頭。2.同“宴”。3呈棕色:穿粗布。4鹿獨立:四處流浪。

翻譯

梁朝鼎盛時期,大部分貴族子弟都是懵懂無知,以至於當時的諺語說“不倒在公共汽車上,可以當文學家,可以寫寫健康,可以當大臣。”那些人都是用草藥熏衣,剃頭刮面,抹脂抹粉,坐長檐車,穿高齒鞋,坐方格花紋的絲褥,靠著彩色絲線織成的枕頭,享樂的東西就放在附近,進進出出,悠閑優雅,儼然神仙。到了考明經成名的時候,雇人去考;去三公九公宴,借他人之手為自己寫詩。那時候他們也是風流名士!然而動亂之後,朝代更叠。那些負責人才考核選拔的人已經不是當年的親人了,那些在朝鮮掌權的人也不是當年的同伴了。這時候,他們想依靠自己,卻無能為力;我想在社會上立足,但是我沒有壹技之長。他們穿著破舊的衣服,沒有過去可以把玩的首飾,失去了華麗的外表,露出了無能的本質。他們就像枯木和幹涸的河流。他們在亂軍中四處遊蕩,將屍體丟棄在荒野溝壑中。這個時候,他們只是傻逼。有知識有技能的人,走到哪裏都能活下去。自戰爭以來,我見過許多囚犯。有些人雖然世世代代都是普通人,但因為讀過《論語》、《孝經》,所以還能做別人的老師。有些人雖然世世代代都是官家,但是因為不讀書不會寫字,沒有壹個人沒有淪落到種田養馬的地步。從這個角度來說,怎麽能不鼓勵自己好好學習呢?如果妳能定期保存幾百本書,即使過了壹千年,妳無論如何也不會淪落為壹個卑賤的人。

卷入風流韻事

君子在天下,妳的能力益於耳,而不是只說空話,彈琴寫書,浪費人的時間。

國家用的材料,無非是六樣東西:朝廷的壹個大臣,學來學去的;二、文史大臣,取其寫作章程,不忘前事不忘;第三,軍隊的大臣,拿主意有計劃,逼他們做事;屏風四臣,取其清俗,天真愛民;五使命之臣,取其知而變從宜,不辱君命;第六,推動創作的大臣,利用工作之便,節省開支,有壹點小技巧,這是所有勤勤懇懇的修行者都能做到的。人性自有長短,何必比六畫更美?但是當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麽的時候,如果妳能保住壹份工作,妳就問心無愧了。

我見過中國文學裏的人,從古到今嘗藻,若有壹試,不可相提並論。生活在和平的世界(5),不知道有混亂的災難;殿下,不知是否有急要戰陳。我不知道我有犁莊稼的痛苦。官民之上,不知有苦勞,故難應付天下大事。晉朝跨南,優於士族,故江南人才冠之,仆從已任,尚、中書舍人已任。其余文人太浮華,不涉世俗,稍有疏忽,又不願打楚,故清高護短。至於太閣史,主治,主簿為監,諸王簽省,熟習用官。在經營經濟時,他們可以壹棍子打死總督,所以他們看到更多的傭金,並利用他們的優勢。每個人都不衡量自己,全世界都抱怨梁武帝父子愛惡棍,忽視士大夫?,這只眼睛看不到它的纖毛。

梁實詩博士,衣履皆贊,高冠高鞋。當他們出去的時候,他們會幫助別人。在郊區,沒有騎手。周鄭弘深得宣成王寵愛,於是壹果而下,壹直侍奉他,升朝廷以為他是自由的。要說是尚騎著的馬,那麽正確嗎?。而侯景之亂,皮脆而軟,不能行走,身體虛弱,不能忍受冷熱,坐急者,往往自然。建康使王符,本性儒雅,從不騎馬。卞呂良見到馬嘶了嗎?令人震驚,但人們說:“是老虎,為什麽叫馬?”其風俗至今。

古人想知道農耕的艱難嗎?,斯凱谷的經商之道也。夫為民食,民不食不生。三天不吃飯?父子不能生活在壹起。培養它,鋤它?,切?,扛產品,吹,吹,幾手參與的地方,進糧倉,安科能輕農貴業嗎?江南朝臣,因金中興?,南渡江,死了壹趟,至今八九十,沒什麽強場,知薪吃耳。下假命令的人相信是仆人幹的?妳見過壹塊土壤嗎?培育壹株幼苗;我不知道現在是幾月,但是當它被收割的時候,我怎麽能知道世界的其他地方呢?所以,妳不能跑官,但也不能跑家。都是優閑的。

給…作註解

①使徒行傳:就。2塗層:同樣的方法。3指興趣:即旨趣,壹般意義。4品藻:品藻評藻。⑤承平:世世代代平安無事。⑥戰陳:即“陣”,戰。⑦順序:尚書嶺;仆射:左右仆射,都是副部長。⑧尚舒朗:尚書省官員,負責起草文書;中書舍人:中書省官,負責呈案。兩人在梁朝都是地位顯赫的貴族。⑨打楚:杖有責。⑩太閣:指尚書省;石林:尚書省的低級官員。主簿監:尚書省的壹個下級官員。簽:即南朝朝廷派的簽,名義上是文書,實際上監督諸侯王,權力很大;省:就是為了省事,在州或縣工作的下級官員。?梁武帝:蕭炎。水果下馬:壹匹矮馬,因此得名,騎著它可以在果樹下行走。南朝的人是為了有錢人。?糾正違法行為:舉報彈劾。?Xi:和“噴霧”壹樣。呂梁:跳脫不羈。?種植:農業生產。?顆粒:以谷米為食。?除草:同“除草”。?切(y):切。?最終業務:指業務。?金中興:指金朝南渡,東晉建立。?信:聽,靠。?(bá):耕作時由耦合器翻起的土壤。

翻譯

君子之命,有益於國家,有益於社會,不能只說不做,而浪費君主的俸祿和爵位。

國家使用的人才大概只有六種:壹是朝廷大臣,主要熟悉治國的制度和體制,學識淵博,舉止優雅;第二,文史大臣主要是想讓他們寫法規制度,記錄前代興衰原因,讓人借鑒;第三,陸軍部長需要足智多謀,果斷果斷,熟悉部隊編組;第四,凡平大臣需要熟悉風土人情,廉潔愛民;第五,使命大臣需要能夠隨機應變,完成君主的使命;第六,繁榮部長需要能夠衡量項目進度,節約開支,擅長發展規劃。所有這些,只有努力學習,恪守品行的人才能做到。當然,每個人天生資質不同,各有長短。怎樣才能做好以上六個方面?其實人只要能知道上面的壹個大概,做好其中的壹個,就無罪了。

在我看來,這些所謂的文學學者,很容易判斷古今,但要想受命做事,多半是不堪的。他們生活在壹個和平的世界,不知道國家有混亂的禍害;身在朝廷,不知戰爭之急;工資無憂無慮,不知道種莊稼的艱辛;人之所以難以應對世界,難以應對實踐,是因為他們任性地淩駕於臣民之上,不知道勞動者的辛苦。金朝南渡後,朝廷對士族依然是寬容和優待的。所以江南的官員如果有才能,可以升到尚書令、尚書生以下,尚書郎、中書神以上的職位,掌管國家機密;其他稍有文意的人,大多迂腐浮華,不實用。如果他們有小過錯,就不方便懲罰他們,所以為了掩蓋他們的缺點,就把他們放在崇高的崗位上。至於尚書省的大臣、主筆、督撫、提督,以及藩王的簽押省事,都是熟悉公務,辦事又快又準的人。如果他們有不良行為,他們也可以受到懲罰和嚴格監督,所以這些人往往是為了使用他們的長處。這個世界往往貪多嚼不爛。當時,人們抱怨梁武帝父子親近小人,疏遠士大夫。這就像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睫毛壹樣。

在梁時期,所有的文人都提倡脫下外衣的大腰帶,戴上大禮帽和高筒鞋。他們出去的時候是坐車出行,回來的時候是有仆人攙扶的。因此,全城沒有騎馬的人。周鄭弘受到宣成王的寵愛,宣成王賞賜他壹匹水果馬。周經常騎著它出去,滿清的人都認為他是壹個率性而不拘小節的人。如果尚被發現騎在馬上,他肯定會被彈劾。就這樣,到了侯景之亂的時候,梁朝的這些文人全都是皮包骨,筋疲力盡,連路都走不動了。而且他們的體質都很弱,經不起寒暑,只能在叛亂中無所作為。建康使王符,雍容華貴,從不騎馬。有壹次,他看到那匹馬又叫又跳,他非常害怕。他對旁邊的人說:“這是老虎!怎麽叫馬?”當時的習俗已經是這樣了。

古人想知道農耕之難,大概就是他們重視糧食,以農為本的原因吧。對人民來說,食物是最重要的。沒有食物,他們無法生存。如果他們三天沒吃東西,他們就不能互相問候。農作物要經過翻耕、播種、除草、收割、搬運、脫粒才能入庫。怎麽能輕視農業,重視商業呢?江南士大夫因為金朝復興,八九代都來這裏居住,但他們從來不種地,靠俸祿生活。連有田的人都是傭人耕種,沒見過翻壹塊土種壹棵苗的;不知道什麽時候播種,什麽時候收獲,又怎麽會知道世界上其他的事情呢?所以他們活在官位上不知道怎麽做官,經營家庭卻不知道怎麽經營。這些都是生活閑適造成的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