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詩歌的起源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文學的文體。起源於古代人民的勞動歌曲和民歌,最初是詩詞歌賦的總稱。起初並無詩與歌之分,只是將詩與樂舞合二為壹,統稱為詩。中國的詩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漢樂府和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是由古希臘的荷馬和莎孚以及古羅馬的維吉爾和賀拉斯等詩人創作的。
4月份又發生了3起惡性死傷事件。富士康的真相再次被調查。7月2010 13。
詩歌的起源
2010-07-13 17:20:07 |類別:語文教學|標簽:|報表|字號、大中小訂閱
關於詩歌的起源有很多理論,如代表說、博弈論、巫術說、勞動說、心理表達說等等。其中,勞動理論是最受認可的。而詩歌可以被視為所有文學作品的先驅。在人類社會出現文字之前,就已經有口頭歌謠了。魯迅先生認為,詩歌起源於勞動和宗教,原因有二:壹是邊勞動邊唱歌,可以忘掉辛苦;其次,原始人敬畏神靈,是出於敬畏,所以贊美神靈的力量和功德。
詩歌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在《淮南子》中有具體的描述:
今天那些抱大樹的人,之前叫‘惡諾’,那就該回應了。這壹招也是勸導之歌。
當然,當時由於生產還處於原始階段,語言不發達,勞動中人們發出的“惡諾”的聲音比較單調,沒有歌詞,也沒有自然表達的具體思想內容,所以不能認為這是壹首真正的詩,而只是壹首原始的歌謠。
它經歷了壹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從壹首只表達聲音的歌謠到壹首也表達意義的詩歌。《呂氏春秋》“吟出”壹章記載了壹首《等人》,歌詞是:
等人!
可以算是表意詩最簡單的原型。這裏的“伊稀”壹詞,和“惡諾”壹樣,只起語音作用,而“後任”壹詞則表達了作者的某種願望,具有簡單但具體的思想內容。
隨著生產的進壹步發展,社會生活越來越多樣化,詩歌的表現形式自然更加完善,內容也更加豐富。在這壹時期,詩歌不僅可以表達壹些個人願望,還可以反映壹定的社會生活。《吳越春秋》中記載了壹首《奏歌》,歌詞是:
破竹,續竹,飛土,追遠。
在這短短的八個字裏,反映了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時代狩獵的全過程和生動場景。這首歌謠不僅內容完整,情節生動,而且句式工整,每兩句押韻,大體符合詩歌的壹般要求。
其次,從宗教談詩歌的起源。在原始歌謠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祈求上天的作品。如《禮記》中有壹首蠟詩,據說是神農時易的:
土壤對它的房子不利。水屬於它的山谷。
不要制造昆蟲。植物屬於它的房子。
從字面上看,這首歌謠顯然是當時的勞動人民因為無力戰勝水旱蟲災而向“天帝”發出的祈禱,希望災難不要傷害莊稼,讓大家過上舒適的生活。
甲骨文寫於商朝,因其通過宗教巫術占蔔吉兇,故稱“甲骨”。在已經整理出來的甲骨文中,也有類似詩歌的記載:
今天下雨,但是從西邊下?東邊下雨了嗎?從北方下雨?南方下雨?
從內容上看,這些甲骨文不僅文字完整,意義也非常明顯。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基本上具有詩的形式。如果對比漢代的樂府民歌《采蓮歌》,就更有理由說它是壹首詩:
江南可摘蓮花,何有荷葉。在荷葉間嬉戲的魚:
魚打荷葉東,魚打荷葉西,魚打荷葉南,魚打荷葉北。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說詩歌起源於生產勞動和宗教,並不是說這兩者是割裂的、不相關的。相反,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呂春秋古樂》有這樣的記載:
在葛的前世裏,他們三個打著牛尾巴,唱了八首歌:第壹,載民,第二,玄鳥,第三,歲暮草,第四,分五谷,第五,尊天,第六,得帝功德,第七,尊地之德,第八,共獸之極。
這裏所說的八首詩的具體內容已經失傳,但從這八首詩的名稱來看,它們不僅與生產勞動直接相關,而且與當時的宗教迷信密切相關。
尤其是“尊天”、“尊土”等名稱的歌詞,明顯體現了人們對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的重視,具有濃厚的宗教迷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