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棟末年,皇帝借石碑挽救危機
說到“天碑”的來歷,還挺“神奇”的。吳棟天樞元年(276年),有人挖開地面,得到壹塊壹尺長、三分寬的銀子,上面刻著年月;不久,另壹個人在吳軍縣臨平湖得到了壹封石函,中間有壹塊青白色的小石頭,長四寸,寬兩寸,上面刻著“吳主佐帝”四個字。於是東吳先主孫皓改國號為“天璽”,立碑記載四代吳主的功過。這就是“天發神北”。記載六朝史料的《建康誌》說:“郡南三十裏,西有丹陽牛頭山、雲巖,東路有大蠍石,長二十尺,斷為三段。這壹成就的豐碑也是...200字以上可以分辨,50字以上可以丟失。”
三國末年,劉備建立的蜀國早已滅亡。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燕廢了王維,自立為晉武帝,開始擴張領土,鞏固政權。吳棟住在長江以南,處境危險。然而,吳棟末年的皇帝孫皓信任奸臣,生活奢侈。他沒有在政治軍事上富民強國,而是想出了壹些巫術占蔔之類的手段來支撐這個占據壹方的小朝廷。“天命碑”上的碑文荒誕不經,有“天帝之言”、“天命論”、“永遠回到大吳”,碑文是“吳天喜元年七月”。碑文打著“天帝之言”的幌子告訴百姓:吳主繼位,吳國統壹天下是天意,以穩定民心,加強統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決定了《側田書》書名的孫皓,在16年把書名改成了《天禧元年》,改了八年,但這壹切都沒有改變吳棟滅亡的命運。公元280年,被金所滅。
孫臏在位時,東吳已經內憂外患,國庫空虛。但是孫皓濫用人民的力量建造新的宮殿。保定二年(267年),繼位不久的孫皓在東興修建了巨大的昭明宮——太初宮,並擴建了宮城。他下旨“凡二千石以下之人,皆進山伐木拍照,更毀營寨,廣辟園林,建山景樓,花上億元武學。”現在總統府西園以西納入東吳宮城範圍。
這座紀念碑斷成三段,最終在多處被毀。
“天發神諭碑”原立於南京城南天西寺,石刻為圓形,六朝、晉宋斷為三段。北宋第六年(1091),元佑遷至楚思閣,明代又遷至江寧付雪尊經閣,歷代保護完好,直至嘉慶十年(1805)南京夫子廟壹場大火中被毀。
“天發神北”碑文雖荒誕難讀,但其書法卻獨樹壹幟,筆法和風格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相傳此碑文為華合所編,黃翔所寫(另壹個是蘇簡)。黃翔是我國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也是江蘇最早的書法家,尤其擅長篆書、隸書、曹彰等字體,書法在當時被稱為“八絕”之壹。黃翔留存下來的大部分是隸書和曹彰,但題字“天發神碑”被稱為“吹樓傳”,這是篆書向隸書過渡時期中國書法史上罕見的文字,已經很少留存下來了。他的筆法多為方棱,筆鋒多為尖角,轉向方圓,形象奇特雄偉,對研究中國書法的發展演變歷史具有重要價值。著名學者翁方綱、張等人都對這座紀念碑給予了高度評價。
州長優雅地復制了這座紀念碑。
《天發甲骨文碑》拓片較少,最早的宋代拓片現藏故宮博物院。此外,還有羅振宇舊集、貴池劉居卿藏明拓片、清雍正乾隆拓片等。總統府徐花園的“天壇”雖是清代兩江總督根據宋拓本重新雕刻的,卻是壹件難得的珍貴文物。
端方生於鹹豐十壹年(1861),滿洲正白旗人。從尹生升為員外郎、郎中,光緒二十四年(1898)任直隸八廠路。後來受到慈禧太後的賞識,在陜西任法官,在山西任政治使節,在山西任醫生。光緒三十年(1904)任江蘇巡撫,代理兩江總督,倡導學風校風改革,將南京分為東南、西北、設校四區,10校,各區40校。光緒三十壹年(1905),赴日本、英國、德國、比利時、瑞士、奧地利、埃及等國,回國後,著有《歐美政治》壹書,主張君主立憲。光緒三十二年(1906),端方在南洋任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興辦學校,辦警政,造軍艦,練軍隊,制定巡江條例,開河鋪路,修建貫穿南京的鐵路,創辦中國第壹所華僑學校,籌建江南圖書館和兩江政法學堂。應該說,段方在當時的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方面是有壹定成就的。
據《清史稿》記載,端方十分愛好金石學和書法。在家裏他“羅列吊件,沙石並排,假魚眼滿眼”,卻頗有“葉公愛龍”之嫌。有人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嵌在壹副對聯裏,非常貼切地描述了結尾的壹面:“賣壞賣短賣利津,如果結尾人不是;買書、買畫、買古董的藥方那麽多。“段方雖然不懂貨,也懂貿易,但他身居要職,地位顯赫。他的下屬和江南的富家子弟,自然會奉上古玩、珠寶、字畫、石頭等合他們心意的東西。段方也來者不拒,在總督府旁邊開了壹家古玩店,明碼標價在賣家那裏。
據說“天發神諭碑”的背面也刻有端方的碑文。
第三段少了壹段,很可惜。
端方為什麽要抄聖碑?現在沒辦法查了。兩江總督府的所在地就是當年吳棟宮城的所在地。也許是端方在老家,所以借了點東西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段方任兩江總督時,正值清末,革命浪潮風起雲湧,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搖搖欲墜,與當年孫皓面臨的危機頗為相似,結局同樣悲慘。
端方復制的保存完好的“天發神碑”與嵌在總統府徐苑賈茜樓下的龍墻有關。文革期間,石碑被石灰覆蓋後才得以保存。兩塊石碑底色較深,字跡清晰,字跡細膩,刀法精良。
關於“三節碑”的分段,有幾種說法。《珍稿錄》註:碑上段21行,每行5字,聖旨6字,大武行7字,中段17行,下段10行,每行3、2、1字。還有壹種說法:第壹段20行,第二段15行,最後壹段29行,213個字存放在* * *。最後壹塊石碑後,刻有胡大師的題詞、宋崇寧元年安的題詞(1102)、明嘉靖年間耿的題詞。
然而,總統府徐苑的兩塊石碑尺寸分別為180厘米和80厘米,壹塊石碑有18行,另壹塊有16行,但兩行已經不清楚了。大部分碑文都在這兩塊碑上,但另壹塊至今下落不明。是藏在龍墻還是別的什麽地方?這真是壹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