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孔子壹生做了什麽?

孔子壹生做了什麽?

縱觀孔子的壹生,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壹,孔子是教育家。

孔子近四十歲開始辦學,七十三歲去世。他壹生的主要身份是教師。其中51歲入仕,55歲辭官。這三年間,身邊還有學生,他以身作則。他周遊世界,總有壹群學生陪伴著他。在《論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隨時隨地教導學生,回答他們的問題,甚至在途中大樹下集體休息時,還指導他們練習禮儀。他們的異國之旅就像壹個老師帶領壹群學生出去考察學習。教育是孔子熱愛的工作,也是他壹生的主要事業。

在孔子之前,中國只有貴族學校,只收貴族階級的子弟。普通大眾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可以說,教育被貴族壟斷了。孔子打破了昂貴教育的壟斷,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所平民學校,實行“凡欲入學者皆可入學”的辦學方針,向普羅大眾打開了教育之門,還教育之權於民,是中國歷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的壹大創舉。他接待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大部分是平民,也有壹些來自相當貧困的家庭。他的學校有3000名學生,包括72名名人。孔子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棟梁人才。

孔子創辦私塾,獨立自主,不受外界幹涉。他有自己的辦學方針,自編教材,突破了貴族教育的傳統格局,在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改進和創新。孔子的辦學模式、教育思想和教學經驗在接下來的兩千多年裏被中國各地和東亞各國的學校和書院所繼承,促進了中國文化教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孔子是古代偉大的教育家,被譽為“萬世之師”。

第二,孔子是思想家。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的社會大變革時期。整個春秋時期經過長期的諸侯兼並戰爭,在急劇的社會動蕩中,各國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基本是陪都大臣)的政治力量走上政治舞臺。隨著貴族階級的衰落,地主階級的土地私有制正在取代封建貴族領主的農奴制,農奴解放的潮流已經遍及全國,舊的社會關系已經崩潰。新興的地主階級仍然是剝削階級,他們在發財和奪權的過程中使用的手段更加惡毒和卑鄙。在這個時代,孔子根據他所能看到的文獻和對現實的觀察,繼承了從原始氏族社會到夏商周時期的優秀文化傳統,提出了以民為本的思想、仁學的理論體系、以德治為核心的政治思想、完善個人道德的理論,確立了以中庸哲學為基礎、以禮儀為形式的和諧社會建設理想。這些思想和理論都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認識高度。由於時代的局限,他向往西周和平、繁榮、昌盛的社會,希望把西周的禮樂文化發揚光大,重建盛世。其實他對西周的了解都是來自書本,對西周的社會矛盾缺乏真實全面的了解。他的思想和理論,包括哲學、政治、社會倫理、教育、文藝、生活、個人修養等方面,對中國的社會發展和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他的整個思想理論體系中,尤其是在政治上,有壹些不可避免的落後和保守的因素,但它是2500年前的先進思想,它的許多基本觀念,具有原始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成分,仍然屬於中華民族的傳統先進文化。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他當之無愧。

第三,孔子是整理古代文獻的專家,是中國古代的大學者。

任何壹個民族的文化都是壹代壹代傳承發展的。沒有傳承,就是文化的中斷。文學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先秦文獻的主要載體是簡牘。壹本書需要幾百到幾千枚竹簡,不易雕刻,不易攜帶,不易保存。它們主要由專門的法院機構和貴族家庭保存。孔子時代,皇族衰落,各國朝廷、法院保存的大量文獻丟失。例如,根據《論語》和《魏子》:

太師忠順,亞食適楚,三餐炫適蔡,四餐乏秦。方叔入江,漢傳武功,楊,智翔入海。

師祖智去了齊國,二飯、三飯、四飯的樂師分別去了楚國、蔡國、秦國。打鼓的方叔去漢水,打鼓的樂手楊、項去海邊。

這段話記錄了魯國宮廷裏的樂師們已經失散,四處逃亡。據《國語·魯語》“昔周太師以父、學、商之名寫詩十二首”,宋祠堂祭祀歌須周太師補正,說明宋代保存的文獻不全。孔子的貢獻是長期收集各地零散的古代文獻,並下大力氣整理編纂,使壹些重要文獻得以保存並代代相傳。他的貢獻自古以來無與倫比。

經過孔子幾十年的工作,他親自完成了六部古籍的整理和編纂。

(1)詩經,後稱詩經,包括“賦”(周、魯、宋宗廟祭祀歌)、“雅”(貴族創作的歌詩)、“風”(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歌、詩),編有2500年至3000年前的歌詩305首。這是中國第壹部由口頭文學轉化為書面文學的詩集。它被稱為中國文學的源頭,與希臘史詩、莎士比亞戲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代文學名著。孔子不僅對這部詩集的歌詩進行了收集、整理、校勘,還進行了正音(正音)和規範語言的處理。在《論語》中,有他教學生讀詩的記載,也有他用詩和說詩的記載。

(2)書:《尚書》又稱《經》,是夏商周三代的歷史檔案。《尚書》是古書,始於堯舜,止於東周。它是我國最早的政治史料匯編,記錄了距今4000年至2600年間的多項政治活動,涉及政治、軍事、哲學、宗教、法律、地理、歷法等諸多領域。它是研究古代史不可缺少的歷史文獻。根據舒威的記載,《尚書》共有3240篇,經孔子整理後得到120篇。據《漢書》?據《藝文誌》記載,漢代有100篇,魏晉南北朝時已失傳。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58篇,其中虞書5篇,夏樹4篇,17尚書,周樹32篇。

③易經:即《易經》。本來是壹部占蔔用的書,但是裏面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還有很多社會史料和文學資料。孔子不迷信鬼神,也從不占蔔。五十歲時,他鉆研《周易》,發現其哲學價值。《論語》記載:“子曰:加我幾歲,五十而學易經,故無大事。”他在讀易的時候,曾經寫過《三絕》。據說為了解釋《易經》,他寫了《易經傳》,探究其哲學內涵。孔子是第壹個把《易經》作為哲學來讀和講的學者,從而確認了這份文獻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4)《禮記》:又稱《禮記》,實指《禮記》17篇。(後十三經中的三禮指的是儀禮、周立和《禮記》。《李周》為戰國所撰,《禮記》是漢代編纂的壹部禮記文集。這17篇都是周禮儀的詳細記錄,記錄了婚禮、冠、喪、祭的過程和具體安排,保留了我們民族原始禮儀的壹些元素。“儀禮”是孔子弟子從事祭祀活動的基礎,其部分成分被傳承到現代祭祀活動中。

(5)嶽:又名。孔子特別喜歡音樂,他也精通旋律。他認為音樂的作用是陶冶人的情操,激發人的情感。如何運用音樂,不僅關系到人的意誌,而且影響到社會風氣和民族氣運的興衰,所以他強調壹些音樂,堅決反對壹些音樂。景悅是他推崇的音樂的總譜,也有壹些理論上的解釋。到了漢朝,景悅已經失守。

(六)《春秋》:《春秋》原是魯國史官大事記的名稱,孔子按順序整理編輯了《魯國誌》和《十二年誌》,記載了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 * * 242年的各國歷史事件1800余件。因為孔子編纂的這本書,這個時期在中國被歷史分期稱為春秋時期。《孔子》作為教材,是當時的近代史教材。它用魯時代來記錄這個歷史大變革時期各個國家發生的事件。這些書都是原始記錄。經後人考證,記載的天象符合現代科學計算,再與出土文物和他國史書考證。筆記可以作為可靠的史料。孔子編纂《春秋》不僅僅是照搬各國史家的筆記,也不是簡單地記述歷史事件,而是“以敘述為代”,在記述中表現了他的政治觀點。司馬遷《史記》中說:孔子“以為在過去的242年中,他為了成就王的事業,看不起天下,貶了皇帝,退了諸侯,請了大夫。”後人把書中所表達的政治思想稱為《春秋大義》;他的工筆,有褒有貶,稱為“春秋筆法”;《春秋》的寓意和筆法對後世影響深遠。《春秋》正文簡單,最長的筆記只有23個字。讀《春秋》,壹定要有《列傳》和《實錄》來解釋和補充,才能看得明白。比較流行的傳記有《春秋左傳》(簡稱《左傳》)、《春秋公羊傳》和《春秋列傳》,後人會編輯。春秋三傳都收錄在十三經裏。

學者孔丘整理修訂了上述六種古籍,為中華民族保存了珍貴的古代文獻,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孔子是中國古代第壹個在整理古代文獻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專家。

教師用這種教材教學生,用詩作作文和語言的教材,用書作政治的教材,用易作哲學的教材,用李作禮儀的教材,用嶽作音樂的教材,用《春秋》作近代史的教材。孔子死後,儒家弟子繼續使用這六種教材,稱為“六經”。自漢代以來,《樂記》失傳,六經只剩下五經。至今仍是儒家的傳統教材,是幾千年來壹代又壹代學者的必讀教材。

第四,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

孔子有3000個弟子,包括72個名人。他的壹些弟子從政,大部分從事禮儀或教育工作。他們代代相傳,以孔子為祖,讀孔子編的課本。孔子的弟子們在戰國時期形成了儒家學派。

戰國時期是壹個文化和學術繁榮的時代,諸子百家爭鳴,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儒學。

戰國時期有很多儒家大師,他們推崇孔子的思想和學說,從不同的方面豐富和發展了儒家思想。例如,曾參關註儒家“孝”的發展。據說,後來被收入《十三經》的《孝經》是曾子寫的,由孔子傳下來的。夏紫(尚波),孔子的學生,擅長文學。戰國初,他在西河(今陜西合陽縣洽川)講學,宣講《詩經》和《春秋》。子思,曾子的弟子,孔子的孫子。他發展了孔子的中庸哲學,完成了《中庸》壹書,後被定為四書之壹。子思和他的弟子蒙克(孟子)後來被稱為孟思學派。孟子是戰國中期的儒學大師,將孔子的人本主義理論發展為民本主義理論。戰國末期的儒學大師荀況(荀子),將孔子的禮儀理論與法制緊密結合,促進了中國統壹的封建專制帝國的形成和鞏固,成為戰國末期儒學的又壹流派。

到了漢代,儒學成為官方確立的國學,在國家的政治、刑罰、禮儀、音樂、社會的壹切活動中,它都是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在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社會裏,儒家思想在中國社會的地位和影響基本上是長期傳承的。兩千年的每壹個時代,都有很多著名的儒學大師對儒學進行了發展和改造。儒學的主要內容是經學,即經學的研究和傳播。五經(及其他派生經典,與五經合稱十三經)始終是研究的主體,孔子的思想和學說也是源頭。

歷史上流傳於近代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儒家思想,是以孔子的思想和學說為基礎的思想體系,在當今世界仍有巨大影響。現在全世界有數百所孔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