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黃帝是傳說中中原各民族的領袖。現存的《內經》是借助黃帝、岐伯、雷公論述醫學的書。本書常以針灸作為治療方法,所以對針灸的記載和論述特別詳細,對俞穴、關針、禁針的記載更為詳細。
脈沖介質
秦,戰國時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王子的屍體死了,他復活了;齊桓公沒有生病,但他在接下來的五天裏沒有起床。史記?《戰國策》載有他的傳記醫案,被推崇為脈學倡導者。
外科之父
華佗,又名傅,漢末(今安徽亳州)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針灸,尤其擅長外科。對於“胃腸積滯”等病癥,喝麻沸散,然後像喝醉酒壹樣洗腸,縫腹膏,做腹部手術。
醫學聖人
張仲景,名機,漢末襄陽縣(今河南南陽)人。相傳他是長沙知府,當時傷寒流行,死了很多人。他的著作《傷寒論》總結了漢代三百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為中醫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預防醫學調解員
葛洪,淄川人,晉代丹陽句容人(今江蘇人)。他是《時間背後》的作者,該書最早記錄了天花、恙蟲病等壹些傳染病,以及它們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天庭斑瘡》是世界上最早的天花記載。
醫藥之王
孫思邈,唐代趙婧花垣(今陜西徽縣)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由於治好了唐太宗和唐太後的頭痛,朝廷想留用他為禦醫。他撒謊,把“長生不老藥”獻給了皇帝,然後偷偷溜走了。班長撒謊,在采集草藥時摔死了。唐太宗封孫思邈為藥王。
兒科的鼻祖
錢乙,北宋雲州(今山東東平)人。著有* * *三卷本的《兒科醫學綜合征的直戰術》。以臟腑病理理論為基礎,根據其虛實寒熱進行組方,系統地做出了辨證施治的實例。
法醫學的鼻祖
宋詞,宋代福建人。1247總結了宋代以前的法醫經驗和他的四位法官的經驗,寫成了《冤獄集》,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獻。
堯生
李時珍,字東碧,號頻湖,明朝周琦(今湖北蘄春)人。長期上山采藥,深入民間,查閱了800多種歷代醫書。經過27年的努力,我寫成了《本草綱目》,收錄了1758種藥物,被翻譯成了日、法、德、俄等多種文字。
《醫學》主編宗金健
吳倩,清代安徽歙縣人。被泰醫院判刑。《醫宗金鑒》是清代科舉制度授權的綜合性醫學著作,共90卷。它是中國最完善、最簡明的綜合性中醫書籍。
十大名醫
1,扁鵲:戰國時期的醫家,本名秦越人,又名藝鷺。據考證,他生於魏烈周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於雲王五年(公元前310年)。善用“針石”、“服湯”、“熨”治病,《扁鵲內經》、《外經》失傳較早。為什麽他被稱為“扁鵲”?這是他的昵稱。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史記·臧宮列傳》中記載了與他有關的兩篇醫案:壹篇是用脈診診斷趙子健的病,另壹篇是用問診診斷齊桓侯的病。
2.華佗:東征,裴國橋(今安徽亳縣)。東漢末年,壹位醫學家,專攻內科、婦科、兒科、針灸等各科,尤以外科見長。“麻沸散”的使用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五禽戲”也是發明的。據考證,他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這項研究非常可疑。因為《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華佗“百歲而猶健,人以為不死”。照此推算,華佗可能活了六十四歲以上。華佗被殺已經1700多年了,但人民永遠懷念他。江蘇徐州有華佗紀念墓;沛縣有華祖廟,廟裏的壹副對聯表達了作者的心情,概括了華佗的壹生:“大夫有胃,但與聖庭真不同。誰知獄官碌碌無為,導致遺書被燒;君子潔身自好是壹種恥辱,而米切爾的音樂則是壹種遺憾,會讓他厭惡事物,詆毀後人。
3.張仲景,名機,東漢南陽郡聶陽(今河南南陽縣)人。生於東漢和平年(150),卒於建安二十四年(219)。東漢的壹個內科醫生,辭官從醫,學了很多方子,寫了《傷寒論》。《傷寒論》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規律,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是我國最早的經典著作,開創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先河。同時在藥劑學上獨樹壹幟,對後世影響深遠。所以歷代醫家尊稱張仲景為“醫聖”,所以有“醫聖,即醫學上的堯舜,得此美譽者,僅仲景之啟蒙老師。”與張仲景同時代的華佗讀完《傷寒論》後,高興地說:“這真是壹個活生生的人。”南北朝時,陶弘景說:“仲景獨為各方之最祖。”。唐代醫生孫思邈說:“江南名師之秘,不可傳也。”。可見張仲景的醫方之珍貴。《傷寒論》至今仍指導臨床,是醫生的必讀之作。
4.皇甫謐:世安,壹個安靜的少年,晚年自稱玄言先生。魏晉醫家。西晉時居住在朝那(今甘肅省靈臺縣朝那鎮)。壹位名醫,其著作《針灸經典甲、乙》是我國第壹部針灸專著,總結了晉代以前針灸的成就,在針灸史上占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另壹位作者是《帝王時代》。
5.葛洪:字之傳,號抱樸子,人稱“葛仙翁”,西晉思想家、醫學家。丹陽句容縣(今江蘇句容縣)人。生於晉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於東晉興寧元年(公元363年)。晚年隱居廣東羅浮山,煉丹采藥著書,直至去世。他也是古代著名的科學家,在醫學和藥物化學方面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在文學方面也有許多傑出的見解。他的作品,大約有530卷。但大多散見於流傳至今,主要包括《抱樸子》、《方救肘後卒》等葛洪的醫學著作。據史料記載,至今仍有金匱方劑100卷,神仙口服藥10卷,口服藥4卷,韓愈湯5卷。
6.孫思邈:京兆東源(今陜西省耀縣孫家園)人,生於隋元年,卒於唐永春元年。他活了102年(有人說他活了141年),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理學家。歷史上,它被譽為“藥王”。他壹生致力於醫學研究,著有《錢進方》,建立了臟病和腑病的分類體系,為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7、錢乙:字仲陽。北宋壹位醫學家,起初以兒科出名,後來當了醫生。他以善待官員和親屬而聞名。祖籍浙江錢塘,祖父北遷,故生於東平雲州(今山東鄆城縣)。生於宋代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於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他的著作《兒科醫學證直接方》是我國現存的第壹部兒科專著。首次系統總結了小兒的辨證治療,使兒科學發展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後人視其為兒科學的經典之作,將錢乙奉為“兒科學的聖人”、“兒科學的鼻祖”。也有跡象表明傷寒和嬰兒。
八、朱震恒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最晚。他先學儒學,後改從醫。他在研讀和《南經》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遍訪名醫,師從劉後傳給長子,成為壹代名醫。朱震亨認為三家除了瀉火、攻邪、補中益氣之外,並沒有備養陰之法。提倡“陽常盈,陰常不足”的理論,肯定陰和人體精氣的重要性,被後人稱為“滋陰派”的創始人。臨床治療如擊鼓壹般有效,而且有很多越吃藥越不用復診的情況,所以人們稱之為“朱衣貼”。他是元代最著名的醫生,弟子眾多,處方流傳甚廣。
9.李時珍,本名東壁,名臨湖,明武宗鄭德十三年(公元1518)生於湖北蘄春縣,卒於宗申萬歷二十壹年(公元1593)。他的父親李昂是當地壹位著名的醫生。李時珍繼承家學,重視本草,富有實學精神,樂於向勞動人民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在武昌被楚王召去王宓當“殿官”,掌管好大夫府的事務。三年後,被太太醫院推薦去北京判刑。泰醫院是專門為朝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壹些庸醫搞得壹塌糊塗。李時珍在這裏只幹了壹年,就辭職回了老家。李時珍曾查閱了800多種歷代醫學及其學術研究的書籍,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考察,查找各種資料,在近30年間三易其稿,制成了《本草綱目》,是中國醫學史上的壹部巨著。是中國明代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它在國內外受到了高度評價,並出現了幾種語言的翻譯或刪節版本。除此之外,他還著有《令狐脈學》、《奇經八脈》等書。
10,葉:,字,號岫巖,醫學家。江蘇吳縣人(1667-1746),爺爺葉氏,父親葉都是當地名醫。葉桂小時候隨父親學醫。14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續跟隨父親的壹位師傅朱學習。他勤奮好學,聰明伶俐。沒幾年就超過了教他的朱老師,名聲遠播。他是中醫史上溫病學的創始人,聲望地位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聞大江南北的人物。他的著作《論溫暖》至今仍受到臨床醫生的高度贊揚。尤其擅長治療奇經、脾胃、兒科等疾病。,並有葉的病例保存真相和最後刻的病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