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天文學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在天文研究上,唐代人也采取了更為嚴肅的態度。初唐時期,呂才(600 ~ 665)設計了壹種計時用的新漏壺。李改進了羅、張衡等人的渾儀和北魏的鐵水平,使之成為自由旋轉的六合儀。此外,在統治時期,李還編制了林德歷法,根據太陽和月亮的真實重合時間來確定新月,月份的安排不再是29天和30天。根據唐初在敦煌發現的《敦煌星圖》,當時的天文學家研究的是前代的星圖。這張星圖(1907被英國人斯坦拿走)標註了1350多顆恒星,是當今世界古代星圖中恒星數量最多的壹張。但從星辰位置的準確性來看,制作者很可能主要是對古代地圖的復制和整理,並沒有自己進行細致的觀測。還應該提到的是,李是初唐偉大的天文學家,也是當時唐太宗信任的占蔔大師。他寫了壹部占星著作《易思占》和壹部天文學史上的名著《晉書》、《天誌》。據說他“守吉兇,相合。當時藝人懷疑他還有其他的勞役,但由於他的研究,無法衡量(《舊唐書·李傳》)。他甚至用自己巧妙的言辭和借口,勸阻了唐太宗壹次盛傳的清洗所謂“女武王”(暗指武則天)的活動。李的成就表明,天文學和占星術在唐代齊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