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春秋時期老子寫的《易經》。
《易經》是壹部闡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代經典,是壹部博大精深的辯證哲學著作。
包括連山、歸藏、易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世上僅存易經。
《易經》被譽為萬經之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總綱,蘊含著樸素而深刻的自然規律和和諧的辯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擴展數據寫入背景:
在中國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無法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人的生理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導致了對神的崇拜,認為事物背後有壹個至高無上的神,主宰著世間萬物。
當人們反復遭受天災人禍時,就萌發了借助天意來預測突如其來的災難及其行為後果的願望,從而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各種預測方法來溝通人神,最能體現神的意義的《易經》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產生的。
文章簡介:
易經從整體的角度理解和把握世界,認為人與自然是壹個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壹”。它是中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壹部很有哲理性的著作。
易經分為三部:漢武帝時代的《連山》、《歸藏》,周朝的《周易》,也稱“三變”(壹說寫於三時,壹說三書皆寫於上古)。
《連山》、《歸藏》是中國古代文化經典。據說連山和歸藏並沒有失傳,只是改名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也有說連山、歸藏在漢代以後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為經書或失傳的。這很容易成為中國文化領域壹個永恒的謎。
古代人定天象,造法儀器,造歷改書,文明由此開始。
東漢學者桓譚在《經典新論》中說:“連山八萬字,歸藏四千三百字(秦簡本);連山藏於蘭臺,歸藏藏於太布。”
論“三變”李周“持三變之法,壹為連山易,二為歸藏易,三為周易,皆有八經,其余六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