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妳壹個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方法不需要龜甲,蓍草可以帶來財富和運氣。
檢驗玉的真偽也需要燒三天,七年後才能辨別木頭。
周公的日子怕流言蜚語,在王莽篡位之前對皇位畢恭畢敬。
如果這個人壹開始就死了,誰會知道他生活的真相?
2.筆記
言論自由:肆無忌憚的言論的含義。
君:妳,這裏指的是作者的好朋友元稹。
方法:方法,方法。
決定:決定,解決,判斷。
多疑:狐貍多疑,所以指優柔寡斷。
鉆龜祝好運(shρ):古人因迷信而用占蔔。在壹個龜殼上鉆孔後,他們觀察龜殼的裂縫來判斷運氣好壞,或者用蓍草的莖來判斷運氣好壞。這裏指的是求簽和提問。貉子,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莖葉可入藥。
嘗試:測試,檢查。
辨別:辨別,辨別。
材質:木材,這裏指枕木和樟木。
期間:期限。
cuan:篡位,朝臣奪君之權。
大使:如果,如果,如果。
順手:就。
回答:又來了。
周公:姬旦,周武王的兄弟,王乘的叔叔。典故:周公年輕時是攝政王。管叔和其他人散布謠言說周公想成為國王,所以周公避免它。後來,當成王發現謠言是假的,他歡迎周公回來,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亂。
王mǐng(mǐng):漢元帝的侄子。典故:王莽在篡奪政權之前,為了贏得民心,往往表現出自己的謙遜和退讓。後來終於篡漢獨立,改國號為“新”。
3.翻譯
我給妳壹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不需要龜甲和蓍草莖來預測吉兇。
鑒定玉的真偽需要三天,鑒別木的需要七年。
周公在流言蜚語的日子裏也是害怕的,王莽篡位之前也是恭敬的。
如果這個人死了,誰會知道他生活的真相?
4.欣賞
這是壹首豐富有趣的詩。它用非常通俗的語言道出了壹個道理:要全面地認識人和事,必須經過時間的檢驗,從整個歷史中去衡量和判斷,不能僅憑壹時壹事的現象就下結論,否則就是把周公當成篡位者,把王莽當成卑微的君子。詩人說,像他自己和他的朋友元稹這樣被陷害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所以要保重自己,等待“驗玉”和“辨材”的期滿,自然會澄清事實,辨別真偽。這是他用詩歌的形式總結自己的經歷。
在表達方式上,雖然以議論為主,但文筆極其曲折,充滿情感。詩的開頭“給君子壹個疑法”說的是要告訴人們壹個疑法,而且很莊重。他用“給予”這個詞來強調這種方法的價值,說明這是壹種體驗。這就牢牢抓住了讀者。因為生活中有很多無法判斷的事情,大家當然想知道這是壹種什麽樣的方法。不用鉆龜,祝妳好運。先說不需要的,要用的,但不要直接說。這使得詩歌曲折、波瀾,更能吸引讀者。詩中第二、三句委婉地介紹了這種方法:“三日驗玉,七年辨材。”很簡單。要知道壹件事是真是假,只有時間才能檢驗。經過壹定時間的觀察和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將顯現。
以上從正面說明了這種方法的正確性,然後把筆轉過來,從反面說明:“周公怕八卦天,王莽謙讓不篡。”如果不用這種方法來鑒別事物,往往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對周公和王莽的評價就是壹例。周公稱王時,曾有人懷疑他有篡權之誌,但歷史證明他是誠心稱王,忠心是真,說他篡權是假。王莽在沒有取代漢政權的時候,故作謙卑,壹度迷惑了壹些人。《漢書》說他“名更尊,節操更謙”。但歷史證明,他的“謙卑”是假的,漢朝的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石翔壹開始就死了,誰知道他生活的真相?”這是整篇文章的關鍵壹句。“肯定可疑”的目的是為了辨別真偽。辨別了真偽,嫌疑自然就消失了。如果過早下結論,不需要時間去檢驗,就很容易被壹時的表面現象所蒙蔽,分不清真假,冤枉好人。
詩的意思很明確,但語言曲折委婉,前後“不疑”的“法”沒有直接顯露出來。前者舉了“驗玉”和“辨材”兩個例子,後者舉了周公和王莽兩個例子,讓讀者思考。這些例子既是論據,也是論據。哲學體現在形象上,普遍規律通過具體事物表現出來,讓人思考。它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表達了壹種深刻的哲理,讓讀者理性思考,饒有興趣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