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倫的歷史和社會
西亞兩大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源地。希臘人稱這個地區為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地方。在底格裏斯河的南邊,有壹個城市叫巴比倫,後來成為統壹帝國的中心,所以人們把這個地區叫做巴比倫尼亞。
兩河流域的歷史是壹系列遊牧民族征服並成為永久居民,又被新遊牧民族征服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古代文明的創造者蘇美爾人、阿卡德人、赫梯人和亞述人被沈積在歷史的底層。他們的種族融合了,語言也消失了。但壹個又壹個國家,其社會制度始終是奴隸制。反映這壹體系的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的宗教和文化也在歷史的變遷中得到新的發展,以適應新的歷史形勢。最早的文明蘇美爾祭司建立了以寺廟為中心的城邦,這是歷史的進步,永遠不會回到原始時代的氏族制度。新的征服者不會放棄他已經獲得的奴隸國家的主權。他們也看到了宗教對維護奴隸國家的好處,更羨慕牧師和貴族的特權。所以,壹個又壹個新的統治者只會強化傳統宗教,培養新的為自己統治服務的祭司和貴族。作為國家宗教,宗教的功能和特點日益強化。
巴比倫宗教的演變
奴隸國家的制度和統治秩序的變化也會反映到民族宗教的幻想世界中,從而導致宗教觀念的變化。根據古巴比倫宗教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特點,可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在公元前4000年或更早的時候,美索不達米亞的宗教信仰和崇拜的聖物主要是那些與基本經濟活動(農業和畜牧業)直接相關的自然的異己力量,在人們的宗教幻想中被人格化為神。崇拜這些自然異力的主要目的是祈求豐收,信奉的神主要是生育神。因為居民分工不同,賦予生育神的神性也不同。在沼澤居民、果農、牧民和農民心中,生育神的神性明顯不同。這壹階段的宗教信仰壹般屬於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宗教,動物神可能是圖騰崇拜和氏族祖先崇拜的反映。
第二階段: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前二千年,宗教神的形象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神被認為具有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在蘇美爾-巴比倫的宗教神話中,神的世界開始組織起來,形成了類似長老會(早期國家的最高統治機構)的天界結構,每個神在這個天界政府中都取得了壹定的官職和職能。
第三階段,公元前2000年以後,巴比倫和亞述由於軍事和政治實力大大增強,成為整個兩河流域及附近地區的征服者和統治者,他們的國家和地方神也相應地擴大了他們的神聖地位和權力。在此之前,實行軍事民主的天朝,逐漸演變為由主神控制的君主專制政體。上帝對世界和社會人員的幹預大大加強了。宗教要求人類虔誠地放棄壹切人類的能動性,絕對信任和依賴物種的安排和幹預。相應地,強調人的罪惡感,祈求上帝寬恕、為上帝贖罪的個人宗教信仰也因此更加彰顯。
古巴比倫宗教的整個演變過程,生動而突出地反映了宗教作為社會的上層建築,從原始時代的氏族宗教或部落宗教,發展到奴隸制時代的民族宗教或國家宗教的歷史過程。
上帝和眾神的世界
兩河流域原始社會對自然力的崇拜,在蘇美爾-阿卡德時代演變為各城邦的守護神。安神(An,阿卡德人稱為Annuanu)是烏魯克城的地方保護神,原本是天氣之神,其作用是排列天體星辰的位置,以顯示壹年的進程和四季的變化;Lnlil是尼普爾城當地的保護神,原本是掌管風暴和農業的神,也是神話中鋤頭的發明者。Ia (Ea)是沿海首都的地方保護者。原來是壹個水神,他的廟原來建在兩條入海河流的河口。辛是烏爾城的地方保護者。最初是遊牧民族崇拜的月神。因為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需要通過月亮的盈虧來確定時間和季節,通過月亮的位置來確定星星的位置,從而預測吉兇,所以發展了對月神辛的崇拜。沙瑪希是西巴爾(Sibal)當地的保護神,原本是太陽神;馬杜克,巴比倫當地的保護神,原本是代表生命和高產的太陽神。納布(Nabu)是博爾西帕城(Borsippa)當地的保護神,原本是保護植物生長繁榮的神。內格爾是庫薩的地方保護者,原本是狩獵和戰爭之神,也是管理莊稼收成的神。努斯庫是尼普爾城當地的保護神,神話中月神辛的兒子,光明之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