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發現經歷了壹個復雜的過程。有必要從壹個叫李成的農民的遭遇說起。這個無知的農民對甲骨文的發現有著典型的、可笑的、荒謬的、充滿文化悲哀的看法。他是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人。李成是第壹個為了賺錢,把“甲骨文”作為藥材運到城裏送出去的人,但也是在他手裏,無數的甲骨文字毀於壹旦。貢爺?罪惡?只有歷史才能評判。今年夏天,他患上了疥瘡,疼痛難忍。坐在田裏,他無意中撿到壹塊刻有“繪畫圖案”的白骨,卻不知他無論如何是撿到了壹件歷史文化瑰寶!李成把白骨塊揉成粉末,抹在疥瘡上。疼痛和瘙癢奇跡般地停止了。幾次塗片下來,疥瘡居然治好了。李成喜出望外。他收集了大量村民扔掉的各種形狀的骨頭碎片,送到附近城市的藥店出售。他告訴店主:“這塊骨頭對疥瘡和外傷有特效。”藥店老板半信半疑,拿著它看了半天藥典,終於弄明白了,這塊白骨就是中醫裏的“龍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龍骨是古代爬行動物的化石,能生肌防蝕。藥店收下了這些“龍骨”,李成在錢包裏放了很多銅錢,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從此,我做起了收賣“龍骨”的“專業戶”。李成收集起來賣給藥店。但當時藥材貿易落後,當地對“龍骨”的消費量不大,藥店不願接收。當李成再次將收集到的“龍骨”送到藥店時,店主卻挑三揀四:凡是刻有“繪畫圖案”的“龍骨”壹律不收。李成這次碰壁了,他馬上想出了壹個巧妙的對策:他拿起壹把刀,把收集來的“龍骨”上的“彩繪圖案”壹個個全部刮掉,然後送到藥店去賣。此時,藥房的倉庫裏已經堆滿了“龍骨”。這是人類歷史文化的寶庫,藥店老板卻全然不知!也是為了錢,老板決定不再買“龍骨”。但李成並沒有放棄這個賺錢的機會,也沒有停止收集“龍骨”。他把壹塊塊“龍骨”——壹塊塊文化瑰寶砸成粉末,然後包裝成小包裝,在各種集市、廟會上出售賺錢!同樣,藥店老板為了賺錢,也把“龍骨”轉賣到各地。很快,“龍骨”進入了北京各大藥店。就這樣,壹個又壹個“龍骨”,或作為藥材,或磨成粉末,成了治療千千成千上萬患者的“良藥”。
還有壹位著名的古董商,他與甲骨文的發現有著不解之緣。他叫範,山東威縣人。光緒二十五年夏,住在北京東安西臘胡同11號的王染上了瘧疾,久治不愈。壹位醫術深厚的老中醫為王開了壹個方子。藥方上有壹種藥名叫“龍骨”,這立刻引起了王的註意。家人從藥店回來後,王親自查看,發現了中醫中的“龍骨”碎片,其中壹些刻有奇怪的脈絡。他去了藥店,告訴藥店老板,如果有商販送“龍骨”,請代介紹。不久,在北京很有名氣的古董商範被介紹到,這次他帶了十二根“龍骨”。這是他去河南安陽、湯陰買青銅器的時候,沒買到。聽到當地人說“龍骨”是藥材,就隨便收了12片,心想:“跑了也不浪費。”王看到甲骨文特別高興。他仔細研究每塊甲骨上的單形“符號”,緊鎖的雙眉松了下來。他激動地告訴在場的人:這是比鐘鼎文還古老的中國劇本!範這時突然意識到這藥材是真正的古董。於是王以每字壹兩銀子的高價買下了這十二塊甲骨。並當場給了範六百兩銀子,指示他繼續為自己大量收購。隨即,他派家人到北京各大藥房,用壹大筆錢把刻好的甲骨全部買下,以便軟軟典當,不惜血本。在他壯烈犧牲之前,他收集了1500件!
王是在收藏中開始他的“發現”的。他廢寢忘食,徹夜不眠,拿著放大鏡壹字壹句地研究。隨後,壹個又壹個象形、怪異、抽象、單調的文字符號被破譯,文字被連接成壹個語言的鏈條,每個鏈條立刻形成了清晰的文化圖像。他對照《史記》、《龜傳》、《李周》、《春宮》等文字記載,終於在腦海裏看到了殷商祭祀天庭的場景、祈福安康的占蔔辭令、政治經濟的記載、征服金戈和馬鐵的情景...
秋高氣爽,明月如水。宮殿裏滿是朋友和名人。王把精心整理的龜甲獸骨分發給大家傳閱。然後,他興致勃勃地舉杯祝酒,鄭重地告訴在場的各位貴賓,刻在甲骨文上的“彩繪符號”是文字,是商代中晚期的文字,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隨即,北京文化界轟動了,中國文化界震驚了,世界學術界關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