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單個事件的始末文獻,分別記述天文、歷法、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現狀,類似於後世的專門科學史。
此外,《史記》中的“年表”記載了歷代帝王的大事,描述了歷代最高統治者的政治痕跡,壹般采用編年的方法;《世家》主要描寫貴族王公的歷史;傳記主要是不同類型、階級、職業的人的傳記,也描述少數國外和國內的發展歷史。
《史記》12列傳,30個世家,70個列傳,8本書,10表分別描述了人的地位。貴族家庭的傳記寫王子和其他人。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項羽的石基,陳涉的家人,因為司馬遷賞識他們,提拔他們。書和表不是用來記人的。
狂眉和終身錯誤寫的內容有哪些?“納悶眉”是中國小說《紅樓夢》的判斷。鮑和戴在這首曲子中所寫的“愛情理想”被意外擊碎,林黛玉所寫的眼淚也隨之死去。歌名是《虛妄的眉毛》,意思是悲傷有什麽用,也就是歌中所說的“虛妄的自憐”。皺眉,皺眉,難過。
《終身錯誤》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的壹首歌。寫的是賈寶玉曾經迷戀過欺騙自己的林黛玉,《終身誤》這首歌的歌名就包含了這個意思。
妳老了寫了什麽?主題是什麽?老人晚年參軍離開老伴的辛酸感受(這話說得太對了!放心~)
主題:說明戰爭期間大家都坐立不安(不壹定是這樣,看著寫就好~)
百度上有
前言和後記有什麽區別?妳們分開寫什麽?前言,又稱“序”、“序文”、“引言”,是置於作品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寫的叫“序言”,大多是說明寫壹本書的目的和寫的過程;別人寫的序言叫“序”,介紹和評論該書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前者如魯迅的《序言》,後者如《* * *》的序言。語言表達是靈活的,可以基於壹個表達,也可以基於多個表達的組合。如《序論》以議論為主,文天祥的《序論》是記敘文和抒情文的結合,而孫中山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略》的《序論》集記敘文、抒情文和議論文於壹體。古代還有壹種序,就是送別的話,叫做“贈言序”。大部分內容都是贊美、強調或鼓勵親朋好友的話語。比如宋濂的《送馬晟東陽序》,就是作者寫給家鄉後輩的贈言序。還有壹種寫在壹首詩前面的序,叫“詩序”,更多的是講述故事的內容或者詩的出處。比如漢樂府的《孔雀東南飛》,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揚州慢》前面都有序。
後記是在壹篇文章或壹本書寫完之後寫的。後記主要是用來記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壹些事情,也包含感謝幫助者的內容。
但目前序言和後記之間的壹些內容可以表達同樣的意思。
易經的具體內容是什麽?易經是中國古代的壹部神秘作品。因為它流行於周代,所以被稱為《易經》,被儒家奉為群經之首。從其編排風格和文字內容來看,是壹本占蔔之書。本文討論的是博大精深的易經,包括易經和易經。在古籍中,只有“連山”和“鬼藏”這兩個名字(是否存在)是不討論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李斯偷偷將《易經》收入《醫蔔》,幸免於難。
關於《易經》的作者,《史記》說是“文王作《周易》”,所以古人大多認為《易經》是周文王根據司馬遷的理論寫成的,但今人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書寫得很早,文字的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春秋戰國時期《易經》的內容不太好讀,所以古人專門寫了《易經》來解讀。我們今天說的“易經”,通常是指易經和易經的結合。
有人認為《蔔筮之書》的性質並不能掩蓋《易經》作為壹部巨著的價值。占蔔源於人類解釋世界的欲望,哲學的萌芽源於原始宗教。易經為此提供了壹個很好的例子。在中國哲學中,陰陽相互制約、對立統壹的基本理論根植於《易經》。後世從《易經》發展出復雜的哲學體系,儒家和道家的理論明顯受到《易經》的影響。現代人從《易經》中解讀出哲學、政治、歷史、軍事、民俗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根據李周的記載,占蔔有三種方法,易經只是其中之壹。另外兩本書《連山》、《歸藏》已經失傳。
易經受到後來許多研究者的高度贊揚,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當時被認為是淵博的學者。周易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學派:義學派和象學派。義學派註重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學派註重用《周易》占蔔。前者如東漢的弼、北宋的程頤,後者如西漢的、北宋的邵雍。眾所周知的河圖洛書和太極圖(包括陰陽魚的圓形圖案)都是原本《易經》所沒有的,後人根據自己對《易經》的理解進行了補充。
流傳至今的《易經》由兩部分組成:
易經:* *六十四卦,每卦包括卦、爻辭、卦、爻辭、爻辭、爻辭。形象地說,六十四卦就像壹本書的六十四章;卦畫就像每壹章的序號;卦辭就像每壹章的標題和主題;每卦如六節,題如各節序號;文字就像每壹節的內容。六十四卦* * 384爻,但前兩爻幹、坤各多壹爻,故***386爻。
易經:有十篇,也叫“十翼”,是對《易經》的註解。《十翼》包括:1。上傳(周易每個卦都有壹個“象字”,“傳”就是解釋“象字”的字),2。上傳,請按3。上傳(也稱為“大象”)和4。上傳中。
唐代以前,《十翼》壹般認為是孔子所作。宋代歐陽修首先提出質疑,而朱則深信不疑。現在已經證明不是孔子幹的。陸紹剛先生說:“易經已經是《易經》不可缺少的壹部分。不經易經而學易經,是死路壹條,沒有辦法走通。”
易經包含壹個獨特的符號系統,它由三組陽爻“-”(壹條長橫線)和陰爻“-”(兩條短橫線)重疊形成八卦,六組重疊形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別象征天、地、水、火、風、雷、山、山,以及這八樣東西的特性,而憑借以上特性,我們可以以類比為壹切。
《易經》中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絕不是隨機的,而是象征著事物的發展過程,每個卦的卦也有豐富的含義。前兩個卦幹坤,既象征天地,又抽象出世界初始狀態的純陽純陰的性質。然後陰陽擺動,萬物轉化。接下來的占蔔是“屯”,描述的是世界誕生時的混沌狀態......
到了第六十三卦,吉吉,他的卦畫顯示陰陽分布均勻,陽在奇數位(陽位),陰在偶數位(陰位),說明陰陽已經發展到完全和諧的平衡狀態,似乎世界已經靜止了。但《易經》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以“無利”為第六十四卦結尾。在看似平衡的靜止之後,它表明世界本質上是在不斷運動的。
就像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壹樣,每壹卦中六爻的排列順序也反映了事物在特定發展階段的規律,這是由爻所在卦的主旨、爻的位置(自下而上六個位置中的哪壹個)、爻的性質(陰或陽)決定的。
《易經》六十四卦,以自古流傳的《上下卦名序之歌》簡略描述為幹坤屯盟需要律師,勝過小獸。同事們都很謙虛,很願意,我也很渴望見到他們。剝大動物不如離它遠點。鹹亨逃到,強大,金和的家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解決盈虧,升被困井。創漸漸回到姐姐豐盈的旅途中,她受到了節日的祝福。比吉吉小又不幫忙,是為了下壹個34。
史記是誰寫的是什麽:bk.baidu./view/10088.htm
梁衡:出生於1946,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1968。歷任《內蒙古日報》、《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現任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著作有《梁衡作品集》、《新聞三部曲壹個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求新求異》、《人傑地靈》、《名山大川》、科學史張輝小說《數理通俗演義》、政論文集《繼承與超越》。《晉祠》、《夏日情懷》、《尋渡》、《尋渡》、《渡往何處》、《百年麗人》等4部作品入選中學教材和師範教材。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
梁衡散文《夏日感覺》賞析
在詩人和作家的作品中,夏天不是壹個受歡迎的季節。也許,春天百花的萌發能給人壹種再生的快感,春天永恒的愛能讓人的感情自由釋放;或許,秋天的收獲能給人壹種成熟的滿足感,秋天的孤獨能讓人的心情得到壹個淋漓的發泄;所以古今吟詠春秋者,舞文弄墨者,幾乎都躍躍欲試過江。夏天呢?也許是太熱了,太密集了,有點“稠得化不開”,所以總給人壹種不和諧、超負荷、超負荷的感覺。如果是這樣,如何才能獲得像普通人壹樣受“快樂原則”支配的文人的心理認同?妳怎麽能不被他們安排到壹個空缺呢!即使有人寫,也難免寫成“惡毒的灰沙陣”、“燙行人的臉”、“幹熱的風”、“兇猛的尖叫”、“人如快魚”、“大地在高熱中顫抖”(引自茅盾、老舍、高爾基、羅曼·羅蘭的作品)——壹種作為藝術內容的苦悶。或者,也可以寫成“每天睡覺都覺得沒心沒肺”(楊萬裏)和“午後拋書手累夢久”(蔡缺)——壹種夏日情懷,在輕松閑適中透露出無可奈何的失落感。
然而,梁衡同誌敢於做新的和奇怪的事情,從人們所說的,“大聲贊美春天和秋天的金色夏天。”需要註意的是,這種贊美本身就值得我們贊美。他在這部作品中所營造的純凈境界、濃郁的典雅和崇高的美感,以及他優雅的語言,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夏感》的確是當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二
在《夏感》的開頭,作者寫道:“充斥整個夏天的,是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爐子上的壹盆冷水在漸漸冒泡,冒泡,最後沸騰。山坡上沙質的細草漸漸長成了濃密的毛發,林帶上淡淡的青煙也凝結成了長長的暗墻。”這裏“壹盆冷水”的樸素比喻,“濃發”的生動擬人,“長墻暗彩”的巧妙選詞,仿佛作者在從上面掃描,幾個鏡頭勾勒出夏日景色的宏觀景象。那句“煩蟬,勢葉壹直響”就像上面那組鏡頭的畫外音。這裏的“煩”,表現的是夏天的炎熱,卻沒有沈悶的內心;它傳遞著夏天的喧鬧,沒有壹絲幹燥的跡象。樹梢間經久不息的聲音,映襯出夏日景色的鮮艷色彩,烘托出壹種“蟬在林中悄無聲息”的氛圍,也展現出夏日大地的豐富、厚重與從容。因此,在聲情並茂、虛實交融中,作者為全文定下了昂揚向上、積極向上的主題。
接著,作者把視角擺正,把鏡頭下移,仿佛在看壹望無際的原野,看滾滾麥浪“拍打著遠山,天上的雲,拍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沖向船只。”在這裏,作者呈現給我們的不是對現實世界的簡單還原,而是壹種意味深長的風景,是外在物在作者心靈屏幕上的閃爍;換句話說,它是反映作者情感光束的時代投影。然後,壹股飄來的熱氣,“飄過田野”,似乎在向正在俯瞰的作者和讀者吹著“成熟的麥香”。這個小小的染色不僅恰到好處而且錦上添花。正如前面蟬鳴的對比是聲與色的交融,這裏的點染是色與香的和諧。如果說前面的對比是壹種氛圍的觸動,那麽這裏的觸動就是親情的標誌——生命的豐富和充實的標誌。如此細致地鋪墊之後,作者又刻意將筆法引向文章寓意的重點——“春之精神,積蓄了半年,如今已成了壹股磅礴之勢,滾滾於田野,升騰於天地之間。”
這是作者自己的夏天感受,這是作者發現、體會、學習到的獨特的夏天感受。從這裏,作者似乎很自然地延伸出壹個微妙的論點:“春天的顏色是冷綠的,如碧波,嫩竹,充滿希望;秋天的顏色是熾熱的紅色,如晚霞、紅葉,預示著事物的極致。夏天正好在春花秋實之間,自然應該是中性的黃色。“這段話造句獨特,語言獨特,排比對仗巧妙,表現出壹種古色古香的難得的趣味感,即壹種美趣與深感相結合而孕育出的抒情美感。這種討論側重於前面的含義,即發生、延伸和深化;其實也是作者所發現、體悟、學習到的壹個哲學家對夏天本質的抽象而精辟的闡釋。那麽,這種品質意味著什麽呢?作者很快就壹針見血了。原來,《那春天的精神》所積聚的“磅礴氣勢”,正是壹股“收獲在那裏但希望未盡”的大奔流,壹股從孕育到豐盈的“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節奏,壹股印著人類巨大字母的創作浪潮洪流。作者熱情謳歌的就是這樣壹首力量、生命、創造的詩篇。
三
梁衡同誌稱贊的夏天,是麥浪滾滾、麥香陣陣的夏天,是“黃金主宰世間萬物”的夏天。今年夏天在哪裏?顯然,作者的重點是非常明確的。在那次精妙的討論之後,他寫道:“妳看,剛剛割下的小麥,地裏長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天上拿著喊話器的高粱玉米,地上爬著的瓜苗,都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生成。此時,它們已不再長在春風和小雨中,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枝繁葉茂,向秋正在做最後的沖刺。”在這裏,作者的視角似乎越來越近,鏡頭也從宏觀變成了細微。結果,壹個有趣的大特寫躍入我們的眼簾。壹個“挑”字,讓我們幾乎感受到了棉苗均勻有力的呼吸;壹個“擡”字,讓我們幾乎感受到高粱和玉米搖頭的喜悅;在壹次“爬行”中,我們還感覺到了瓜苗的腰部在晃動,蜿蜒。似乎都在抓住這個美好的時間大顯身手,不分晝夜地朝著自強不息、神聖奉獻的方向奮勇“沖刺”。總之,精湛的描寫讓我們從這些夏日寵兒身上感受到了人的風采、氣度和風度。福樓拜曾說:“無論妳描述什麽,只有壹個動詞能使它生動。”。我們必須不斷地努力思考,找到這個詞,決不能為了逃避困難,用類似的詞來敷衍它。“梁衡同誌的這段話精雕細琢,妙筆生花,作者的淒涼之意昭然若揭。也是福樓拜“壹詞論”的生動實踐。這段話不僅對全文的意境構成了有力的支撐,而且豐富和強化了以金為基調的夏的主要形象。
看著作者描述的壹切,恐怕我們很難想到稻香四溢的美麗江南,也很難想到塞外壹望無際的草原。首先想到的恐怕是氣勢磅礴的黃河流域——八百裏秦川、三晉高原和壹望無際的沖積平原,橫跨河北、山東、河南。沒錯,就是這片凝重厚重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滋潤了中國千百年的燦爛文明,而作者本人也曾作為中央報記者在斯裏蘭卡常駐多年。因此,他把黃土地的夏天作為自己放縱和贊美的典型對象,不僅有熟悉生活的意義,還有更深的象征和形而上的意義。
四
當然,《夏感》的作者並沒有僅僅把鏡頭停留在夏日的風景上,而是讓他的視角逐漸從表面進入肌肉,瞄準了我們這個星球的真正主人——人。夏天,生命在交替,莊稼的盡頭向秋終於在夏天“沖刺”了。這種轟轟烈烈的運作,固然有大自然的永恒生成機制,但不可忽視的是,自從人類參與其中以來,它大多成為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意誌的對象化,成為人類本質力量的壹種表現。人是夏日色彩的真正畫師;也是人,襯托出了夏天緊張的旋律。“那些在田裏揮鐮刀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就想著快割快割;麥子壹上場,他就想著打快,打快。”“麥子收完了,該松壹口氣了,還要趕緊給秋苗追肥澆水。”這段話好像是作者隨便寫的,和前面的工筆雕琢大相徑庭。表面上甚至給人壹種笨拙淺薄的感覺。線描的語言形式其實是符合單純的內容的。如果把壹連串的形容詞堆在這些平凡的勞動者身上,或許是壹種美好的創造。所以作者在這裏不應用鉛華也是合理的。
那麽,如何加強作品的藝術影響力呢?梁衡同誌用的奇葩是——細節。“早起晚睡已經夠他們受的了。他們半夜醒來還得聽窗紙,可是風很大;向窗外望去,天空卻烏雲密布。”這些細節與上述快剪、快打、快追肥、快澆水的敘事特征壹脈相承,構成了這壹段的整體風格。這些細節乍壹看似乎有點老生常談,反復咀嚼,就像讓人感受到它獨特的魅力。“聽窗紙”和“看窗外”,夏天緊張旋律的輪廓,是夏天的快節奏,也是作者通過間接表達引入的心理鏡頭。它外化了“每壹根神經都繃緊了”的悠揚旋律,讓我們在想象的空間裏看到了他們渴望豐收的眼神,對豐收的焦慮,以及與夏天的節奏壹起鳴響的人們的情感節奏。在幾個細節上,極其輕松生動,明麗自然,生動傳神,用“看似最不壹般”來形容也不為過。可以說,如果換成另壹個細節,作品的魅力會大大減弱。
有趣的是,梁衡同誌的《夏感》全文正好是666個字。這恐怕是今天難得壹見的散文了。然而,梁衡同誌用這寥寥數語建造了這樣壹個美麗的世界。它讓我們想起精致典雅的雕刻,小小的盆景,壹塊素色的絲綢,壹塊碧玉,壹條清澈的小溪和壹束美麗的山花。過去,人們用所謂的“生命之寶、智慧之寶、美麗之寶”來評價散文的美,而“六六”,在我們的民族習慣中,意味著和諧、如意、吉祥。《夏感》就是這樣壹部集和諧、如意、吉祥、美好於壹身的三寶佳作。
野史在歷史上寫了今天的什麽,包括政治、軍事、科技、文學藝術等。從1到1,目前已經出了兩卷,每卷兩個月。
「荷馬史詩」的內容是什麽?荷馬是古希臘著名的盲人詩人。他生活在希臘氏族社會解體、奴隸社會形成的時代,壹般稱為“英雄時代”。荷馬的第壹部史詩是《伊利亞特》,第二部史詩是《奧德賽》。《伊利亞特》原意為“伊利昂之歌”,描述了特洛伊戰爭結束前幾十天發生的事件。史詩的中心人物是阿喀琉斯。他是希臘人理想化的英雄,勇敢無畏,不怕犧牲,非常重視個人尊嚴和榮譽。他的母親預言他會有兩種命運:在家裏過著漫長而幸福的生活,在戰場上成為英雄卻英年早逝。阿基裏斯為榮譽而戰。在戰場上,他百戰百勝,特洛伊人壹看到他就傻眼了。當阿伽門農帶走他最喜歡的女囚時,他不甘受辱,壹怒之下退出戰場,給希臘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當他的好朋友普特洛克勒斯被殺後,他慷慨地與阿伽門農和解,為朋友報了仇。他在戰場上英勇作戰,殺死了法老特羅亞的兒子赫克托耳,每天拖著屍體繞著普特洛克勒斯的墳墓走三圈。老王跪下求他歸還兒子的屍體,他覺得可憐,就把屍體還了回去。這些充分顯示了他註重友誼和富有同情心的性格。《奧德賽》原意為“奧德賽之歌”,描述了英雄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爭後回國途中的壹系列冒險經歷。奧德修斯在回國途中,不幸在海上漂泊了10年,歷盡艱辛。他和水手們逃出了獨眼巨人的洞穴;降服了能把人變成豬的花神;問路亡國,前往冥府;逃脫了可怕的史高麗和卡魯貝迪怪物的阻礙。最後只剩下他壹個人,在阿吉諾國王的幫助下,他回到了愛達荷。奧德修斯回家後,與飽受痛苦的妻子團聚。《奧德賽》歌頌了人類戰勝自然的智慧和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