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中國傳統文具之壹,文房四寶之壹,是書寫和繪畫的黑色顏料,後來包括朱墨和各種彩色墨水。
油墨的主要原料有煤煙、松煙、膠水等。,碳以無定形形式存在。用毛筆書寫的墨水可以通過用水研磨硯臺來生產,它以膠體溶液的形式存在於水中。古墨的主要派別是輝默和墨川。
油墨的含水量不同,膠水的成分不同,都會影響油墨的粘度。不同場合使用的油墨粘度不同。此外,新制成的墨水的含水量也更多。另外,存放時間長的墨水密度更高,經過多年的幹燥,墨水顏色的立體感更高。這種墨水被稱為“古墨”。
在人工制墨發明之前,壹般使用天然墨水或半天然墨水作為書寫材料。墨水的發明大約比鋼筆晚。史前彩陶圖案、商周甲骨文、簡牘、帛畫等等到處都留下了原始墨跡的痕跡。
據文獻記載,古代墨刑(畫臉)、墨繩(木匠用)、墨龜(占蔔)也用墨。中國考古發掘發現了公元前14世紀的骨頭和石器上的墨水,戰國時期的墨塊也從湖北省雲夢縣出土。《莊子》中有壹句“舔筆墨”,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使用毛筆和墨水了。
《蜀古書法匯編》載:西周時“興義始制墨,字以黑土、煤煙、土為器。”古代寫字時,先將竹子塗上顏色,再碳化取汁,書就叫石墨。秦漢時期用松煙和桐煤制墨。已知最早的煙墨發現於湖北雲夢秦陵和山西江陵鳳凰漢墓。那時候的墨是小圓塊的,不是模壓成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