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2:想買壹本《尚書》,不知道哪個版本最正宗?只要紙上印著尚書,為什麽不是真跡?
找幾千年前的就不錯了。建議妳搜壹下,逐字逐句抄下來。現在無論什麽出版社出版,都不給《尚書》作者壹分錢。妳為什麽要給他們錢?
問題三:《尚書》是如何翻譯和註釋的?人們對達莫雨壹直存有疑慮。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篇文章過時了。顧頡剛先生認為,本文提出的五行概念是戰國人才擁有的,所謂六國政府不過是五行加農業。後來,顏元也把《六府三事》作為他學派的秘密,盡管他的學生李乙在南方已經知道大不可靠。清人仇視《古代文學史》的關鍵,不在於六府三事,而在於朱成認為“人心只在危,道人之心只在精微,而精絕,清人學者只要證偽此文,就能推翻朱成的學術基礎。目前總有壹些學者試圖通過其他秘籍來解釋這兩千年來的學術謬誤。風氣大概起源於清代的士人。既然顏若渠可以證偽古文歷史,康有為就可以把所有的古文經典都稱為新學偽作。當然,錢和顧頡剛直擊今天所有的古文經典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我們要有壹個清晰的邏輯,就是說,人已經瞎了兩千年了,要靠清人和民國學者才能知道什麽是真,什麽是假。難怪梁啟超、胡適等人把清代學術等同於啟蒙運動。原因在於清朝人敢於懷疑經典和過去,敢於反對傳統。這樣的學風為什麽激發不出五四的激進?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對古代持懷疑態度的人,他們的研究都追溯到清朝,並寫了大量贊美清朝的文章。原因是清朝對經典和古代的懷疑。現代知識分子當然可以把它當做啟蒙運動,但我們必須說,它是反滿清革命的高級形式,用考證來反抗滿清的統治,反抗文人的反叛。如果說疑經疑古還是壹種隱性的抗清形式,那麽民國以來疑經疑古的目的就非常可疑了。五四以後,反傳統的主要方式是胡適提倡的學考據,但滿清已經推翻了。是不是有什麽話不能直說,非要通過拙劣的經典來隱藏自己的政治觀點?儒家經典作為傳統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在民國時期難道沒有失去政治合法性嗎?為什麽會有包括胡適、顧頡剛、傅斯年在內的人對傳統文化持敵視和批判態度?今天,我們早已失去了儒家經典在政治意識形態中的主導作用,人們不再需要科舉考試。為什麽有些人會對儒家經典進行批判或嗤之以鼻?按照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越是得不到,越是表現出某種嫉妒。現代知識分子在現代不受歡迎,因為他們放棄了傳統美德。他們雖然自稱像蘇格拉底,像城邦的牛虻,但所作所為無非是敗壞青年之德,引進外來新神(先生),逆客而行,不僅把主人趕出大學,還挖了孔子的墳墓,這讓李僵了——不信請看所謂的城邦創始人。如果不是當年對儒家的批判,誰沒有做過對儒家的批判?反正胡適、傅斯年、郭沫若都是國學大師,所以壹切皆有可能。長期以來,我主要想說明的是,《達莫雨》仍然是壹部值得關註的文獻。這篇文章至少距離東晉已經壹千七百年了,歷代大莫雨的解釋也是鋪天蓋地。即使被證偽壹次,也不能說明這篇文章在歷史上起到的作用。讓我們回到文本,看看這個“大莫雨”到底說了什麽,為什麽它在歷史上有這麽多的影響。如果說堯舜之死沒有太多疑點的話,那麽《大莫雨》中虞舜與於霞的關系就很耐人尋味了。這部小說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壹部分,作為全文的重點,強調君主如何取得人民的信任。虞舜伯夷說的是保持君主之德,知人善任就可以了。另壹方面,於霞提出了作為君主的六政三事的責任。第二部分是虞舜也像唐堯壹樣提出了繼承問題。於霞表示謙遜,並推薦了臯陶。然後是虞舜對臯陶的稱贊,臯陶也馬上謙虛起來,認為賞罰是君主的本分。並認為這是虞舜治國的有效表現。在第三部分中,虞舜將皇位讓給於霞以回報他在防洪方面的貢獻是非常突兀的。然後他講了很多關於君主美德的話。於霞壹再拒絕...> & gt
問題4:中國經典著作的翻譯註釋系列有哪些?周易註釋
《論語》詮釋
孟子註釋
老子的註釋翻譯兼評莊子的註釋翻譯。
《文心雕龍》的現代翻譯
孝道解讀
春秋左專諸
《春秋公羊傳》及其翻譯劄記
《禮記》解讀
尚書解釋
孫子的翻譯
《孫子兵法》新論
《左傳》翻譯
《詩經》詮釋
公孫紫龍詮釋
墨經詮釋
問題5:推薦壹個更好的十三經版本,樓上看著太搶眼了。
只能收藏參考。
推薦
十三經筆記(標點流暢)
作者:十三經註釋整理委員會。
字幕:《爾雅註》、《孝經註》、《論語註》、《春秋谷亮註》、《春秋公羊註》、《春秋左傳正義》、《禮記正義》、《禮記註釋》、《周立註釋》、《尚書正義》、《周易正義》
ISBN: 9787301026236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裝訂:平裝本
出版年份:1999-12-1
十三經劄記
ISBN: 9787301047248
頁數:12700頁
定價:2980.00英鎊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裝訂:精裝
出版年份:2000-12-01
十三經註釋(十五卷本)
作者:程軍營、黃守啟等譯。
ISBN: 9787532538171
頁數:全部15卷
定價:519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叢書:十三經的翻譯和註釋叢書。
裝訂:盒裝
出版年份:2009年7月-1
十三經註釋(清嘉慶版)
作者:[清]阮元校對
ISBN: 9787101068443
頁數:6176頁
定價:980英鎊
出版社:中華書局
裝訂:精裝
出版年份:2009年
問題6:《顏家訓》有幾個版本。哪家出版社比較好,翻譯的比較好,推薦壹下。謝謝妳。中國歷史悠久。歷代文人墨客寫下了無數珍貴的經典,但由於戰爭和各種原因,很多都已失傳。清朝乾隆皇帝為了保存文物的精華,下令收集前代遺書和本朝文人學者的著作,並設立圖書館編纂文房四寶。花了十幾年才完成。《四庫全書》包含3480多本書。其收藏規模大,涉及面廣,編輯時間長,是研究中國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之壹。它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四庫全書》原來抄了四套,後來又加了三套,分別是文遠館、文遠館和文髓館。近4000名文案。後來由於戰爭,大部分書籍都丟失損壞了。現僅存文遠館、金文館、文水館三套及溫嵐館殘跡。《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分,分屬四十四類七十屬。其內容涉及面很廣,包括哲學、歷史、文學、政治。它是研究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獻,包括許多著名的經典著作,如《論語》、《春秋》、《史記》、《子同治簡》、《孫子兵法》、《本草綱目》、《陶淵明集》、《文心雕龍》等。文的《四庫全書》是目前中國文化領域保存最完整、抄收最統壹的壹部著作。它系統地、有條不紊地將中國五千年的重要經典匯編成壹大套百科全書系列。由於其藏書豐富,文獻眾多,實際上是壹個大型數據庫。《四庫全書》十三經(導言)《周易·尚書》《詩經》《周》《易立》《左傳》《公羊傳》《谷亮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李記》其他四部書章均為春秋時期所收。戴史部記錄二十五史籍侯三國誌蜀南梁書陳書偉蜀北舒淇州蜀南史北。歷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晉史元史明史稿其他子建續子建戰國策貞觀政治家易顧烈女傳徐霞客遊記大唐西域記荊楚時代記唐才子傳東觀漢紀漢前後華陽國誌洛陽伽藍記唐法 《吳越春秋·越絕書·竹書·七書·兵書·春秋·兵書·兵書·孫子兵法·伍茲·劉韜·司馬法·三略·廖偉·子唐·李問孫武舊銜:吳起[註]舊銜:姜尚[註]田禾[註]舊銜:黃石公[註]魏匡·阮儀[註] 孫臏寫的其他兵法:孫臏的《百戰記》:劉基的《握怪經》:風後鬼谷子:王旭的《舊題》姜淵寫的:諸葛亮和博士的《準備:何去何從》,三十六計作者不詳, 並且書中作者是簡牘的八股孫子:曹操軍事靜音太白靜音作者:李治歷代兵制作者:陳福亮蘇舒《北侖》甘昆《墨子城防筆記》 曾胡語錄等細分撰《太平廣記》孔子家語韓非子墨子列子莊子荀子公孫鬼黍尋神後記周毅參與《山海經》校勘、歸田、錄藝文、集穆傳唐逸言、錄顏家訓古畫 沈劍《論衡說》袁新玉宣石《智九章算術》呂氏淳秋石《說新語黃帝內經靈舒靜蘇文備急用錢進方耀《傷寒論註金匱要略註難經本義神農本草經典茶經抱樸子內篇法表意疏俗通義我《管子·孔叢子·齊民要術·錢符論人物西京雜記·晏子春秋時期論周駢子語鄧智計散文集唐宋詩詞全集樂府詩集《文心雕龍文選》王右丞文集《楚辭註疏》《楚辭評點》> & gt
問題7:中華書局的《周易》譯本在中國經典翻譯叢書中有幾種。
《論語》詮釋
孟子註釋
老子的註釋、翻譯和評論
莊子的詮釋與翻譯。
《文心雕龍》的現代翻譯
孝道解讀
春秋左專諸
《春秋公羊傳》及其翻譯劄記
《禮記》解讀
尚書解釋
孫子的翻譯
《孫子兵法》新論
《左傳》翻譯
《詩經》詮釋
公孫紫龍詮釋
墨經的分類與翻譯
問題8:求四書五經權威版本。如果四書能看懂朱的註釋就最好了。畢竟是獨壹無二的音符。《中庸》是四書中最難的壹部,妳可以暫時不去管它。《中庸》裏的話“天命即自然,率真即道,修養即教”,離現代人的生活太遠了。然而,至少壹千年來,中國的儒生壹直信奉“學”和“勇”的理想。《論衡》和《孟》的註釋有以下幾種選擇:
《論語》:
市面上流傳最廣的通俗註解,或許就是楊伯鈞的《論語註疏》。這本書的優點是短小精悍,沒有任何廢話,對文字註釋的處理非常精準,值得每壹個傳世《蒲傳》的人註意。但是,我真的不推薦這個筆記本。原因是他沒有充分發揮《論語》的精彩之處。楊伯鈞以壹個公園學者的方式對《左傳》做了精彩的註釋,但有點像買禮物把珍珠還給《論語》。我的感覺是,雖然這本書的內容看起來並沒有受到文革時期自覺心態的影響,但所謂的“不談義”其實是壹部深深打上時代烙印的無奈之作,因為它並沒有給初學者提供任何啟發。
我推薦四個版本的註釋:朱的《集註》、錢穆的《論語新解》、的《疏證》、海保南的《論語正義》。《論語正義》可能篇幅太長,暫時讀不下去。不過,我建議把朱、錢穆和的書放在壹起讀。朱倩講的是義理,《論語》是用事實證明的。壹起讀書,恰恰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內聖外王”之道。
孟子:
與《論語》相比,楊伯鈞的《孟子註疏》是好的。究其原因,孟子大多說了自己該說的話,不像孔子說得更含蓄、更隱晦。所以只要註意詞就行了,沒什麽大問題。當然,壹起讀比朱的《集註》要好。那麽,如果妳有空閑時間,妳可以讀讀焦循的《孟子正義》和戴震的《孟子字義疏證》。
五經真的不適合初學者涉獵。即使在清代樸學興盛的遺留下,五經仍有大量未解的問題。短書(易經)讀起來像天書,長書(禮與春秋)時不時讓人覺得枯燥,往往讀了壹大段也感覺不到什麽收獲。《詩經》可能是最適合初學者閱讀的,但要通讀300篇恐怕很難。戴震13歲的時候,讀了十三經的註解,這是不可想象的。對於現代人來說,只有慢慢讀,多讀筆記,做好筆記。
首先,十三經的註解壹定要嚼。現代人的註釋雖然有時不是古人所刊,但也不過是在十三經註釋的大廈上添磚加瓦而已。現代人的優秀筆記推薦如下:
1.易經:黃壽祺、張善文的《周易註》,金、呂紹剛的《周易全解》,徐誌銳的《周易新註》。
2.《書》:顧頡剛、劉啟維《論《尚書》學派的詮釋與翻譯》
3.詩歌:程軍營對《詩經》的註釋和分析,陳子展對《詩經》的直接闡釋。
4.《左傳》:春秋楊伯鈞《左傳註》、《春秋左傳研究》、《春秋顧大事表》。
5.禮:內容龐雜,好的筆記都是清朝的作品。現代人的註釋書不多。楊天宇著有《周禮註》、《禮記註》、《周禮註》。
我學語文,大部分是我們專業的書。值得壹看。
問題9:根據清華竹簡確定古文《尚書》為偽書,那麽現在流行的《尚書》有什麽價值?古文《尚書》是偽書的結論由來已久,在竹簡發現之前根據考證認為是站不住腳的。所謂的虛假,不過是這本書所宣稱的時代問題。但書畢竟是古人寫的,也帶著編纂者的時代印記。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它當然包含著豐富的歷史價值。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現在有很多假文物,應該是唐宋時期的。但是,如果假設妳在1000年後再回頭看這些贗品,它們當然會是文物,前提是能保存下來,雖然在今天可能壹文不值。之後壹千年的人可以根據這些贗品分析制造水平等等。所以,真理永遠是相對的。
至於是否有意義,這個怎麽說呢?如果妳不讀他,那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