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風鈴是怎麽祛暑的呢?在日本詩歌中,風鈴被稱為“夏日的浪漫詩篇”。五月,日本各地氣溫上升。這個時候,無論農村還是城市,人們大多喜歡在屋檐下或者通風的走廊裏掛壹個小風鈴。普通的風鈴就像倒置的茶杯,裏面掛著壹根小棍,棍的下端掛著壹根線,線上綁著壹張細長的叫“短書”的紙。在郁悶煩躁的夏日裏,耳邊全是嘈雜的蟬鳴。只有微風吹過,短書在風中轉動,帶動小棍不斷撞擊風鈴,清脆的叮當聲時而聽起來像黃鸝,時而聽起來像燕子呢喃。炎炎夏日,讓人心曠神怡,熱度不知不覺降低。正如中國古代詩人陸遊在他的詩中所說:“今年毒暑加倍,蟬欲上床。老人不搖扇,聽風鈴冷。”
據說風鈴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占風鐸,主要用於占蔔,也有人用它來判斷風向。據記載,唐朝時,唐睿宗的兒子王琦在他居住的宮殿竹林裏掛了很多玉片,聽玉片碰撞的聲音來判斷風向。這些玉器是詹鳳鐸的。後來,這樣的風鈴被在大唐留學的日本僧人帶回中國。起初,風鈴被掛在房子的前面和後面作為辟邪物。人們認為,在能聽到鐘聲的範圍內,沒有任何惡靈和鬼魂能夠相互靠近。日本有壹個民間傳說,說明治末期,東京京橋附近有壹條長長的陡坡,不時有鬼怪出沒,天黑後無人敢走。壹天,壹個賣風鈴的小販很晚才回家。當他經過這片荒山荒坡時,看到壹個窈窕的女子站在路邊,用長袖掩著臉,泣不成聲。於是小販問:“親愛的,妳為什麽哭?”我問了壹遍又壹遍,那女的不回答。小販忍不住拉了拉那個女人的袖子。女人慢慢轉過身,卻原來是壹張沒有嘴、鼻子、眼睛,光滑如蛋殼的臉。小販大叫壹聲跑開了。他身後的風鈴在大聲地響著。那個女人本來要追上去,但是壹聽到鈴聲就突然不見了。
風鈴的叮當聲簡單而空靈。日本人認為這符合他們崇尚淡泊優雅的審美心理。在貴族中極受歡迎,被稱為“風琴”,成為詩人吟誦的對象。那時候風鈴的價格很高,很難找,壹般人是買不起的。在江戶時代,制作工藝先進,可以大批量生產,這使得它在民間廣受歡迎,成為夏季不可或缺的時尚單品,也形成了日本獨特的鐘文化。
目前風鈴的品種層出不窮,有金銀銅的,有石頭的,有陶器的,還有貝殼串起來當海邊的風鈴。普通的風鈴是用鐵和玻璃做的。最著名的是“南方風鈴”和“江戶風鈴”。南方風鈴因用南方產的鐵制成而得名,聲音綿長柔和,回味雋永。江戶風鈴由玻璃制成,因江戶時代大量生產而得名。現在日本人大多掛這種玻璃風鈴。江戶風鈴的內側,大多繪有各種圖案,有短卷掉落,上面還刻有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