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後死後,朱元璋想選壹個和尚進內廷為誦經祈福,推薦了姚。燕王和姚談過以後,覺得他很合自己的心意,就讓他跟自己走。從此,姚就把自己投在這個野心勃勃的君主的門簾之下,成了心腹。
惠帝即位後,下令削藩,周、項、戴、齊、閔諸王相繼獲罪。姚便秘勸太子起兵,並推薦袁勛和占蔔師金忠。他經常用口才來分析當時的形勢,還用對聯占蔔來督促太子下定決心,幫助他做好軍事準備。當我決定開始戰鬥的時候,恰逢暴風雨,屋頂的瓦片掉在了地上,這讓王子變了顏色。姚對說,“這是吉兆。飛龍在天,風雨隨,屋檐瓦落地,預示將換黃瓦。”幾句話堅定了王子起義的決心。最後,燕王在惠帝文健元年(1399)發動了靖南之戰。姚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起義後,太子以罷免惠帝信任的大臣齊泰、黃子澄為名,起兵稱為“京南之師”。在戰爭初期,姚主要扮演留守和輔助決策的角色,類似於漢初的蕭何。文健元年(1399)十月,燕王大軍南下,後方空虛,明軍大將李景隆圍攻北平(今屬北京)。姚的強大守軍擊退了進攻的明軍。晚上派壯士用繩索從城裏下來攻打明軍,防不勝防。燕王的援軍壹到,就內外夾擊,李景龍大敗而逃。太子圍攻濟南,三個月攻不下。姚趕緊發函說:“軍中甚疲,請速撤。”王子立即退出,並返回。燕王攻打東昌(今山東聊城)時大敗,大將張羽也被殺。這時太子稍作修整後打算進攻,但姚力勸進攻,多招勇士,終於打敗了明軍總司令盛勇,又在習水村打敗了明軍另壹位總司令。姚對的策略是“不要攻取南京城,而要攻取防守薄弱的南京城”。太子聽了這個意見,率軍來到南京。靖南之戰最終以惠帝戰敗自焚,太子篡位而告終。
姚雖然沒有親自出征,但他的謀略在太子崛起並最終贏得天下的整個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獎勵功績時,他是第壹位的。朱迪皇帝給他取名“小光”,這使他世俗化,但他拒絕了。但他並沒有退出官場,而是以僧人的身份,先後擔任左山石(全國佛教協會主席)和少師親王的職務,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和《太祖實錄》。永樂十六年(1418),姚病重時,親自到他居住的清壽寺看望,並與他好好談了壹次。他死後,成祖連續兩天沒有去法院。他親筆為姚題詞,記錄他壹生的功績。